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密度评课稿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密度评课稿

《5.3密度的测量》 本周物理组进行了全组大型听课观摩活动,本次听课活动,有利于我们学习提高,取长补短,让我们的授课更加适合学案导学的要求, 最大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下面就陈旭东老师的《5.3 密度的 测量》一节实验课,谈一下我的收获。

陈老师这节课给我提供了很多借鉴,解答了很多疑难点,对我今 后的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亮点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陈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了奥运会中国健儿领取金牌的画面并 配有振奋人心的国歌,然后缓缓引出问题:奥运会冠军领取的金牌是 纯金的吗?我们该如何来鉴定呢?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颖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密度的测量》,并在该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谓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二、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陈老师本节课的学案编制地非常精致,有“学法点拨”、“情景 呈现”、“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温馨提示”、“同步训练”、 “知识梳理”、“知识总结”等环节,从各个环节的编制到具体应用 都很科学,导入的材料、知识框架及自主练习和情景材料探索都恰如 其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内容针对性 强,容量恰当,充分发挥了学案应用的作用; 1、陈老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的标度单位、最 小分度值并思考两桶的使用及读数方法,然后完成学案《探究活动1》, 做好实验前对量筒这一体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知识储备; 2、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与提示下,自行设计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并进行实验操作; 3、同步训练环节,学生通过完成实验巩固练习题; 4、最后的知识总结部分,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在本节课中学到 了哪些知识,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从而自我评价是否完成了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能很明显地看到了陈老师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 良苦用心: 1、实验前准备实验器材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天 平、量筒等工具,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及时 记录、分析的习惯;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下课时,整理实验 器材的好习惯; 四、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与运用 该堂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自 己利用已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实验结论,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小组间成 员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适时点播总结,真正 做到了“收放自如”,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在 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有了较高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学习兴 趣,形成良性循环; 五、现代化教学媒体工具的运用 陈老师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课件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利用多媒体 课件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呈现实验方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设计的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充分的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好 的呈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陈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测量结果各小组之间的数据存在差异,最好让实验测量 准确的小组介绍本小组好的操作方法,对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的因素 概括一下并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小误差; 二、在本实验中,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是个难点,教师 可以以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来类比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 三、最后学生实验结论评价阶段时间过于仓促,反馈练习时间太紧张,知识巩固方面没有做好; 总之,在本堂课中,陈老师的情景导入新课方法新颖,课堂设计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合作探究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动手操 作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好习惯,让他们成为正真的课堂上的主人,全 身心的投入到试验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实验探究的 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陈老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学 案,积极参与集体研讨,多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地取长补短。

密度评课稿

相关热词搜索:

及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学会表达和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词语来描述........,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设计清晰,通过不同活动达到对词汇、背景知识的认知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从??的方法由浅入深,符合任职规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如果在??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更好了。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多样化且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特点且很扎实。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教学策略上看体现了资源和交际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的语言信息,从而扩大语言输入量,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必要的板书还是必要的。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等比较熟练。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很兴奋,也很喜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教师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篇三: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濮阳县八公桥一中 魏洪岭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

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

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

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

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

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

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

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

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

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

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

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

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

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

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

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

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

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

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

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v1,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六、布置作业。

v , m2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

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

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

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

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评课稿格式和要求

评课稿格式和要求

2011-06-12 11:14:2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

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

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

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

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

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1.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

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

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

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

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

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

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

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

密度评课稿

”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 “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 实为“自由式”。4. 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

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

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

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

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

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

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

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篇五: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学校:莘县古云镇中心初级中学 姓名:张士占 时间:2012-9-12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实验课是不是就是任课老师的事,实验摆好器材,就没什么事了吗?我觉得的实验课实验老师必须跟班上课,辅助任课老师完成任务。

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困难,所以教学必须放低难度,放慢进度。但考试时还是有些简答分析题,就连老师简述出来就比较困难,正式考试少考这类的题,考一些自然现象、科技知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的问题。

密度评课稿

及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学会表达和

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词语来描述........,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三)从教学程序上

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

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

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设计清晰,通过不同活动达到对词汇、背景知识

的认知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课堂结构安排合理,

从??的方法由浅入深,符合任职规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

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

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

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如果在??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更好

了。

(四)从教学方法和

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多样化且

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特点且很扎实。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

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

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教学策略上看体现了资源和交际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的语言信息,从而扩大语言输入量,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必要的板书还是必要的。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清楚,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教师运用教具,操作??等比较熟练。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教学效率高,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很兴奋,也很喜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教师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篇三: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濮阳县八公桥一中 魏洪岭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

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

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科学

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

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

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

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

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

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

实验步骤及实验记

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

实验记录表格,然

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

了讨论与实验相结

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

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

解并不透彻,这就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

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

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

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

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

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

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

测小石块和盐水的

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

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

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

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

归纳实验步骤:

小石块质量m;

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

ρ=m/(v2-v1)

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

2 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

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 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 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 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

4教师稍后板书:不、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案。根据交流结果(1)调节天平测出(2)在量筒中倒入(3)用细线拴住小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最后老师提问:为差方面进行思考。

、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设计一个记录中直接测量的物理让学生展示自己设.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并巡视指导。

、教师请各小组汇

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

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

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

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

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 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

小结,畅谈收获

1=m/v

2 (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在“用天平和量筒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乙方案:先用天平中一部分,测出盐学生交流,回答你引导学生如何使实设计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展示实验结果。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ρ、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v1,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六、布置作业。

v , m2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

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

一道题:蜡块不能

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

想想有什么好办

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

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

体设计,由于本人

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

各位专家多多批评

指正,谢谢!

篇四:评课稿格式和要求

评课

稿格式和要求

2011-06-12

11:14:2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从教学目标上

分析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

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

析课首先要分

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

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

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

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

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

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

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

知识和技能是否得

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

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

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

重点,突破了难点,

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

评课就必须

要对教学程序做出

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1.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

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

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

怎样衔接过渡,怎

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

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

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

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

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

容实际和学生实际

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

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

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

合理,密度适中,

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

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

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

理等。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

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

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

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

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5.计算非教学时间,

看教师在课堂

上有无脱离教学内

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

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

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

段包括以下几个主

要内容。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

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

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

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

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

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

下一番功夫,使课

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

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

看新的课堂教学模

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

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

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

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

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

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 “不是灌就是

串,要不就是满堂练。’’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

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 实为“自由式”。4. 一问

到底,满堂问。有的

教师把“满堂灌’’

变成了 “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

师的教学基本

功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

条理性强,

字迹工整美观,板

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

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

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

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

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

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

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

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

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

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

当堂解决,学生负

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

情况当场做以

测试,而后通过统

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

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

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

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

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

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篇五:密度说课稿

《密

度》说课稿

学校:莘县古云镇

中心初级中学 姓名:张士占 时间:2012-9-12

大家好!

我是来自莘县古云

镇初级中学的张士占,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新教材第六章第二节。本次说课我将

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

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

材三个内容,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

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

成熟,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

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

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

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探究活动,使

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

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

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概念;

难点是:密度概念

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

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

个环节展开教学

1、情境导入(2分

钟)

可以从一些影片的

情境中,比如《唐山大地震》,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

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

理念。

2、互动交流 实验

探究 形成概念(15分钟)

根据教材的安排,

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今天所要掌握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学习和

生活经验,来设计比较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了解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更深入的探

究这一问题做好铺垫。让问题简单化。

设计实验:选择研

究对象时,我准备了铝、铁、铜三种物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可依据教

材进行实验,难度小。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动手,老师巡视引导,提示:不要随意篡改数据,应该尊重实验数据,培养实事求是的

作风。

分析与论证:为了

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我要求将数据图像化,以此培养学生用图像

表达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经过自主分析数据,组内讨论,得出的初步结论还不完善,

或还存在感想、疑问,急需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丰富实验素材。

评估与交流,组织

学生开展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通过开放式的交流讨论,学生深刻的

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不同,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得出密度的概念。

在以上合作探究的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密度的

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得到提高,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持久兴趣。

3、精讲点拨(10

分钟)

重点讲述密度大概

念、公式、单位及密度的应用;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主要是对以上问题知识的

解疑,让学生对概念得以巩固。

4、拓展应用(5分

钟)

为使学生能更深入

的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这一物质的特性,安排稍微有点深度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全员达标测试(8

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

点及学习程度,安排了简单的测试,尽可能的使所有学生能够达标,所以测试内容比较简单,

为下一课时的计算训练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密度

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力求简单明了。

第二节、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

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概念:单位体积某

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密度=质量/

体积 ρ=m/v

单位:kg/m3

g/cm3 1g/cm3 = 1×103kg/m3

密度表:

五、教学创新:

1、本节课避免把密

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采用实验自主探究和自学

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建立概念,自主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习惯和能力。

3、我除了让学生探

究固体的特性,还探究液体的,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各种资源探究气体的,力求探究

结论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对“密度”

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物理教学中的困惑

欢迎转载:
标签:有关密度评课稿 物质密度的测量评课稿 密度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