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夏语文胸 胸有“课感”教语文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人们常说,开车要有“车感”,车感很好的人驾轻就熟,可以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境界。打球应该有“球感”,球感很好的人反应敏锐,心之所向,中的十之八九,稳操胜券。同理,我认为,好教师同样要有好的课感、每节课有好课感的教师教学一定很“阳光”,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教与学都是一种享受。
  
  一、课感好的语文课一定清新自然,自由驰骋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语文课堂让人窒息,教师心情不佳时雷霆万钧,学生如秋风中的树叶瑟瑟颤抖;教师激动时夸夸其谈,学生洗耳恭听,如坠云端;教师时常远离文本,拓展开去,学生一路奔波,收获甚微。被动地听,肤浅地说,机械地读,无奈地写,学生成为了“自主的傀儡”,而非驾驭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常常只在教师的论文中或研讨交流中被抽象地议论着。有课感的课应该是流淌着的,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水的载歌载舞”是一种自由自在自然的状态,不是人为的严格控制,也不是“脚戴铁链的跳舞”,更不是对人的情智的阉割。在好课感的语文课上,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彩,学生充分预习,充分地层示,自主地反馈。学生多元解读课文,或读、或说、或写、或演、或唱、或跳……学生用心地、真实地抒发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纵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个生命在这里自由歌喊,纵情唱跳,恣意舒展。
  
  二、课感好的语文课一定洒脱自如,智慧喷涌
  
  正如没有一位导演在执导过程当中手捧剧本现场指挥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拘泥于教案。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看时间、看教案而使得课堂成为“教案剧”的表演。语文课的独特殊性就在于其情境是瞬息万变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生成性是语文课十分重要的特征。因此,教学中必须“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例如教学《梦溪笔读》二则中《梵天寺末塔》一文,“探究?练习”中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我在备课时只考虑到两个方面:这个“笑”字一是说明喻皓嘲笑这些匠师解决不了如此简单的问题的无能而有求于他,二是对解决这个问题早已胸有成竹,举重若轻。课堂上,我在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也没有限定只从两个方面考虑,而是放手让他们自由讨论。结果学生在自由讨论中还提出了第三种见解,我和学生有如下一段对话:
  生:我认为喻皓还有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自己多年苦心研究的成果与专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产权”。
  师:何以见得呢?
  生:不是“贻以金钗”了吗?
  师:那你认为喻皓拿金钗心安理由得喽?
  生:是的!我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是教授,每次外出讲课都拿上千元的讲课金,我认为物有所值,拿得心安理得。这就是市场经济吗!
  我暗暗佩服学生的智慧。倘若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案、教参,何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有怎能生成如此的认识。
  
  三、课感好的语文课一定是跳出内容,考究“形式”
  
  这里的形式就是语文形式,即表达的方式方法,考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而非那样的言语表达?”就是对这篇文章本原的追问。半个世纪以前叶圣陶老先生就说过,“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王尚文先生也认为:“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就不能打给‘及格’分数。”怎么着眼于语文的形式呢?张志公先生说,“要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意思是通过弄清语文形式,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来表达这个内容。我们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是跳不出语文的内容,常常就事论事,因此学生读书中只寻求情节而不深入思考也就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我在教学中一直主张要跳到课文上面,俯视课文,考究形式,例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在课来引导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其实,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生还,因为文中写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后面又写到:
  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水……沉船无法挽回,可是船上的人全部保住了生命,哈尔威船长也忠于职守,与船同归于尽。
  他为什么舍生求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的命运呢?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通过这样深度的争论,学生明白:船长是能生还的,可是如果写船长生还,看起来结局皆大欢喜,但人物的形象、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就难以表达到位。最后我点拨:“选择船长死是必然的!”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人物的命运是服从表达艺术需要的,这就是布局谋篇,就是“文章的形式”。学生从“船沉一船长献身”的“写什么”到“为什么这样写?”进行的是立体的思考,把作者想表现的“履行做人之道”“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样的立意高度进行了深刻的感悟。我体会到这就是真正地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了一个来回。”关注“为什么这样表达”,居高临下教语文,这就是“课感”。  
  四、课感好的语文课一定简单清爽,有所不为
  
  我总想这样进行比喻,现在的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似乎是一个驾驶的新手,目标既不太明确,技术也不太熟练,就载着一车乘客磕磕碰碰地往前跑。我们的课堂上,大大小小问题接连不断地“轰炸”,多媒体课件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教学环节步骤不断更替……,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把语文教得太复杂,好的语文课应该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施教。现在的教师受公开课影响太深,总想在课上出彩,是典型的教师为本,功利使然。语文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着眼学生,心存“课标”,吃透教材,以学论教,就是“回到粗糙的地面”。有所不为,就是不拘泥于所谓的套路,不追求环节的完整,不刻意模仿别人的一招一式,不去人云亦云地跟风跑,要有独立的思考,要有自己的定力。
  
  五、课感好的语文课一定尊重生命,引领价值
  
  在语文课堂上,师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其个体品质、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相互联系与配合,互相影响与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进行生命价值的引领,不应该脱离生活而一味地去追求知识,不应该刻意追求考试的分数,真正的语文成绩不是完全能用分数来衡量的。语文课的重要价值在于,要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活、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在语文的课堂上让学生展示童真、童趣,要从文本及师生相处当中让孩子感受世界的纯洁与美好,从而激发他们欣赏与体味生命美的真谛所在。语文课堂要呵护人的天性,让这,特定的时空成为他们一生当中最为留恋的时光。

标签:语文 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