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功的评课稿

时间:2017-04-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功》优质课获奖说课稿

《功》说课稿

引语: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功》。

下面我将从以下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高考常考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介绍功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理解功。教科书在处理这一课程目标时,不是简单地提出这一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全章的学习中经过对功和能量变化关系的多次探究体验,逐步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围绕“功是能量变化的原因”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以及最后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二、说学情

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会判断力做不做功,以及力与位移同向时功的计算。学生还知道力、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

2、学生所欠缺知识和能力

但学生对力与位移有夹角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功是陌生的,还有前几章的学习中,对“负”号我们已强调是表示方向,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这里应特别强调功是标量。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于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通过小组讨论身边熟悉例子中的做功问题,总结出力和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是做功的两个要素,并能通过W=F·S,计算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时的做功问题,运用正交分解的方法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知道各量的含义;

4.通过小组对课本中两幅图的分析,得出功是标量,知道正负功的含义;

5.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进行计算,并

总结出求总功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并会用W=FScosθ计算力与位移有夹角时的做功问题。

教学难点: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本节新授课中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基本原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设计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新知;联系实际,立即应用;达标检测,当堂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五个教学环节,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说学法

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够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样的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五个教学目标,这五个教学目标是依次递进的关系,而且每个教学目标都非常抽象,较难理解,所以在实践中我将这五个环节进

行了合理的时间分配:1.创设情境,自主学习,预设时间5分钟。2.合作探究,归纳新知,预设时间20分钟。3.联系实际,立即应用,预设时间5分钟。4.达标检测,当堂反馈,预设时间7分钟。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预设时间3分钟。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中心环节,主要流程是先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再小组展示,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补充点拨,最后形成结论,完成新知探究。

具体过程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首先复习这节课所需知识。1.初中所学功的公式;2.标量和矢量的运算法则。然后让学生分析吊装货物、列车加速、测力计被压缩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并让学生说出:物体的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结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达成目标1。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增强学生对“功是能量变化的原因”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功铺设台阶。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三个大问题:

【问题1】起重机提起货物的时候,货物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请同学们思考:

(1)钢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如何?物体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钢绳的拉力对货物是否做了功?

(2)如果货物被拉到一定的高度后,起重机和货物共同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则这段时间内钢绳对货物的拉力方向如何?货物的位移方向又如何?那么,这种情况钢绳的拉力对货物又是否做了功?

【问题2】机车牵引列车前进,机车对列车的牵引力方向是水平的,列车的位移也是水平的,请同学们思考:

(1)牵引力对列车是否做了功?

(2)若已知牵引力的大小F和列车的位移S,请同学们应用已学知识计算牵引力做功的大小?

首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57—58,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便可以得出以下知识:1.做功的两个要素;2.功的概念;3.运用W=F·S计算功的大小。达成目标2。

【设计意图】:大家看到了,我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了细化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功的影响因素,为后面顺利总结做功的因素打下基础。

【问题3】纤夫拉船的力的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不在同一方向上,拉力对船做不做功?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知识计算功的大小?

引导学生先建立模型,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交流展示。根据小组的展示情况,老师总结出功的两种推导方法,开阔学生思路,最终写出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并结合身边例子解释各量的含义。达成目标3。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生活中实例,自己得出知识,自主攻破重点,既能在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学生的主

篇二:名师做课评课稿

名师做课评课稿

每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我都有不小的收获,这次去听名师做课更是如此,现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讲课的3位老师各有千秋,崔淑涛老师的课给我的印象最深,先来说说他的课。崔老师的亮点太多,我想按照他课堂的发展来评一评:

引入与其他学科交叉,注重了学科的融合,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方向的做法。新课改就是倡导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对学生的表扬真诚而切合实际,学生也乐于接受。“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成功”这种结合教学的表扬学生会更有成就感。以往我们上公开课时,不少老师的表扬方法有点为表扬而表扬的味道,初中学生并不看中的。

重点突出。对于功的学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分析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突破?崔老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强调“成效”,反复强调,加深理解。

学用结合,边学习边巩固。这和第3点是相联系的。在对重点难点分析的同时,用适量的练习来帮助理解。令人叹服的是练习的精心选择的,利用各种变式反复练习,学生不想理解都很难!

运用多种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读书和考试作类比很有意思,学生也易于接受。这儿还渗透了“类比”这种物理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一举两得的。 过渡自然,没有痕迹。从功过渡到功的原理没有突然的感觉。

实验设计合理,高效。这堂课给我震动最大得就是这个实验设计。利用小黑板上的小钉子和事先画好得刻度线,使整个实验简单明了

功的评课稿

,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实验有非常得节省时间,对于物理课上实验得设计给出了一个很好得范例。我觉得这个实验可以做成自制教具,长期使用。

课件制作与教学结合紧密。我自己也用课件上课,但是能把课件和教学结合的这么完美就不容易了。这个课件实用而不缺乏美感,是一个优秀得课件,值得大家认真学习。 前连后导,承上启下。引入时复习了旧知识,学习时又为学习机械效率作了准备,这种把握教材得能力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学习的。

教态自然,应变合理。有亲和力的笑容贯穿整堂课,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优点太多了,我感受很深,以上10点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那么,这堂课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有两个实例选用不当。

这两个实例是做功的特殊情况,不适合用来引入功的概念。这个是教材中得一个不当之处,换用其他例子就可以了。

功的原理实验时课件没办法直接添入,要中断放映,不是很合适,可以改为用“圆珠笔”直接写入即可。其实实验数据基本可以预计,也可以事先添好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对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篇三:评课稿

评课稿

首先,感谢XX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复习课。下面就XX老师这堂

课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专项复习《气体的制取》这节课是以第二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为基础,整

合初中有关气体制取方面的内容,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本节课对二轮复习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内容严谨科学,教学目标明确

可以说:一节好课主要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本节课XX老师首先展示了教学流程设计,整合了教材中各部分有关气体制取的内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验满、应注意的问题及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便于学生达成认知目标。本节课通过对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质疑、讨论和探究使学生达成了能力目标。通过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得当,学法有效

本节课各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有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

法、问题启发教学法等。

XXl老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和学科情感都进行了相应指导。

3. 课堂结构设计严谨有序

(1)本节课教学结构设计可谓有板有眼,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是开门见山地让学生回顾有哪些气体的制法,再根据预习作业回答、填表,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2)教学过渡自然。例如回顾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让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法,进而讨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更加能够感

受到每一个过程的获得途径以及所表示的价值,每一次回答正确就可感受到一次微小的成功,从而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4.教师基本功扎实,对学生训练得法、教学效果佳

本节课充分反映出XX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教学中教态自如,语言清晰洪

亮,表达准确,处处体现对学生的鼓励、启发、点拨。尤其是板书很有特色,导

课时在黑板上快速画了几幅实验装置图,准确漂亮,进一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注重知识与能力整合的“程序化”。同一考点由“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展现出不同层次的水平,通过师生互动准确而快速地“搜索”出解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

从本节课的反馈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5.几点建议

(1)这部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教师还应多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2)课件中有一些小毛病,制作应再严谨些。

(3)再增加一题练习,让学生尝试综合地利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充

分的展示机会。

标签:评课 生命生命评课稿 画风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