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评课稿 > 正文

粤教版月相的变化评课稿

时间:2017-05-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看月食评课稿

《让思维的火花随日食月食形成而升腾》------《日食和月食》评课议课 《日食和月食》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四课,前三课主要了解了人类认识

月球的过程、月球的基础知识等。而这一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月球在空间中自西

向东围绕地球转动,从而产生日食月食这种天文现象。 张一岚老师执教的《日食和月食》最大的亮点是“让思维的火花随日食月食形成而升腾”。

这是一堂充分展示我校新的教学模式新理念的科学课,是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卓有成效的

课堂范例。我校教学模式中的五要素在这节课中得以很好的诠释。并渗透生命发展的教育理

念,先学后教,因学定教。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张老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自主的课堂,思维碰撞的生命

课堂。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师和学生完全融为了一体,成为

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改

理念,张老师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

趣与意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知识内化形成,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展现他们原有的潜质,实现了教学的实效性。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点让人陶醉:

一、教师的“导”拨动心弦。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 弦。张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了《海尔兄弟》、《宝莲灯》两部动画片,让学生知道河神

遮住太阳,天狗吃月亮是一种天文现象而不是民间迷信说法,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

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二、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

实验操作技能,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三、教师的“法”让思维开花。体现在了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从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到课中视频的欣赏,课件的演示,

日食、月食的师生情景游戏,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灵动的教学策略等潜移默化中培养

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升,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升起。 总之,张老师抓住本节教材的重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

标,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科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带给我们

的是一个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多元发展的生命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

课堂活起来。教学永远有遗憾,如:需要我们永不懈怠的去追求、探索、创新,也许这正

是课堂教学魅力之所在。篇二: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这一单元

的第四节,本课内容分为:日食和月食两个部分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

种现象对同学们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

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

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节课是同学们在认识了地球

和月球这两个我们熟悉的星球以后必知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学生认识

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

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形成的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

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

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三、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

科学启蒙课程。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索的: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同学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

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同学学得自然。

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

的形式,既倡议了同学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

就利用图解来让同学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

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画示意图,巩固知识。学生学完了这一课,真正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还

是示意图;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还是要借助示意图。所以,在教学的最

后环节,设计一个练习,就是让同学画示意图。即使有少数的同学在前面的环节中还没有掌

握,那么通过画示意图,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使同学在直观中理解知识,在考虑和讨论中形成知识,在实验练习

中巩固知识。这样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

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

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笼统,

而同学由于年龄的特点,笼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笼统为直观,为同学提供丰富的感性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同学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自己猜

想的正确性,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

食的成因)。

七、课前准备

强光手电、小皮球,地球仪,日食和月食的课件,板书贴图等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由故事引激发兴趣,再引出课题第一部分—日食

(二)、推理实验,积极探究。

1、谈自己印象中的日食以及成因

2、观察推理,分析日食原因。

3、实验论证,亲历探究。首先让学生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资料,接进行小组汇报,

最后,由教师小结,了解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4、由扶到放,探究月食的成因。 此环节中,教师不再过多引导,而是提供三体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讲解给大家听。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中发现问题,在观看中熏陶情感,在动手中探究科学,

在验证中收获喜悦。

5、总结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三)、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 年前,就

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想,其中有不少错

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 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

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2、巩固练习:

本环节我设计了让同桌口述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另一名同学画出日食和月食时,

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并指名上黑板张贴示意图。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新

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课外拓展

我设计了与本课有关的但是却比本课更深一个层次的日食和月食的种类

八、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内容选择

当初选定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主要是觉得: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个有

趣的天文现象,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月、地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有所了解,加上现在获

取信息的途径之多。所以我认为本课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典型课例,课

前布置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通过上网或相关书籍查找有关对日食、月食感兴趣的信息。

如关于日食、月食的形成、它们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关日食、月食的故事等。

2、小组合作学习落实见效。这个年级是我从三年级开始带上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我的

教学方法和特点。从两年前参加高端培训之后我就在所教班级仿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课

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因而现在学生基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法,教学上真正做到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堂新内容之前,都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回家通过上网等渠道

查找资料,来自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丰富翔(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粤教版月相的变化评课稿)实、精彩;每节课一开始,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

汇报、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大家不知道的知识。

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有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此刻

也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觉得自己懂的别人不懂,那真是件大好事, 所以会积极的把自己知道

的与别人交流。接下来就是让小组向全班汇报,汇报可以是单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一起。

在汇报过程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小组成员回答,也可由别的学生解答,还可以是

老师的解答,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体会到自信,同时教学互动得到真正的实现。最后,我

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画龙点睛地进行了课堂小结。一堂课在孩子们的高昂学习情绪中结束了,

学生学得轻松,收获很大。课虽止,趣犹存。

4、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小组进入汇报交流环节,各小组纷纷踊跃举手,争着第一个发言。第一组同学讲自己

亲眼所见月食的情景,形象真切;第二组代表重点讲解了日食形成的原因,把太阳、地球、

月球形象比喻成集团公司与他公司的关系,生动有趣;第三组同学边讲解月食成因,边在黑

板上画图示范;第四组同学用月相变化的原理,说明了为何有时看到的是日全食,有时看到

的是日环食;第五组同学找出多条理由证明日食发生,挡在太阳和地球间的一定是月球??可

以看出,大家都学有所获。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所得到的知识,比老师讲授听到的知识困容易记忆,加上与同学

之间的交流,他们更容易接受同学之间所交流的知识;各学生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结

构的差异,他们所获取的信息或信息侧重点的不同,课堂上交流出来的与课本相关的知识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或者是老师所能讲授到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获取

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4、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自我得到提高。当然,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学生

信息来源之广、信息之多,有些知识是教师也可能不知道的,这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

是一种动力,也就是说,教师可能在课堂上是轻松了,可在课前要作的准备远远超过以前那

种以讲授为主的课前准备。我乐意,因为我在教学的同时也在获取新的知识。

(五)不足之处

1、学生讲述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讲述没有重点。

2、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模式上更

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3、课堂中缺少激情,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希望得到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教,鸡川学区许 堡小学赵娟娟。篇三:日食和月食说课稿详细日食和月食

永修县新城小学 谢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说教材 ...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

第四課时。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

分。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后认知发展的必定方向,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

分。

说教学目的 .....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 和月食的成因;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 然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

说教学重难点 ......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而教学难点是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 说教法、学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

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适时指导;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3、利用

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

而要使学生乐学爱学,体现学生为主的科学课堂,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讨论交流、模拟实

验、小组合作、类比推理等方式。 说学前准备 .....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课前我准备了

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纸。并要求学生准备了手电筒、皮球、乒乓球、圆形卡纸。 教学程序 ....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拟定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 下面就由我向大家一一介绍我的教学流程

一、 故事导入,引导交流首先我以故事引入。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日食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日食现象

兴趣,直接进入本课主题。听完故事后,同学们可能会在心中产生疑问:这倒底是怎么回事?这时,我给出日食的

概念。(板书:日食)并请学 生观看日食过程影像。我考虑到日食现象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观察过,利用多媒体重现日

食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看完录像后,我提出疑问:在刚才

的录像中,太阳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亮变黑,又由黑变亮,这种日食现象可能是怎样发生的?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伴说说。在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中,我们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发现。在此基

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假如是某种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辉,你认为可能是哪种天体?这时同

学们可能会小声议论,最终会和我达成一个推想: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以讨论交

流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真知,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

2、多项并举,探索日食成因我说的多项并举指的是模拟实验、图片对比、动画演示相结合。 首先,我提出建议:为了证实你们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请同

学们分成小组,自行设计模拟实验方案,在设计时请注意以下事项。同学们参照我给出的注

意事项认真、仔细地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在大部分同学的实验结束后,

我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指导他们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并口头讲解。同学们可能会发现:当

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日食就发生了。这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实践的严谨、客

观和乐趣,又能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同学们实验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贴上一个面

的“太阳”,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卡纸,在眼前自右向左慢慢移动,观察“太阳”的

形状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与我给出的“日食发生过程图”进行对照。从图中,使学生了

解到日食的发生自西缘起,至东结束。中间会有日冕现象。接着我让学生看“日食的形成和

类型”图,从图中学生了解到日食的发生有三种类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板书:类

型。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有些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发现:日食发生时并不是地球上所有

的人都能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中的人才能看到。这样,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

同学们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书上第54页日食的形成原因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组织和科学概念的发展。此时,同学可能会对日食

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对同学们今后有机会亲自观察日食做个温馨提醒。并对日食的形成部

篇二:月相变化说课稿 王练33

《月相变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月相变化》。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十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月相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承接上节课《地球的卫星——月球》的教学,更加深入地介绍月球,揭示月球的奥秘;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日食和月食》的教学做好铺垫,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变化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与月球自身无关,月球本身不发光,而与太阳照射以及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整体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只是印象中有圆月也有缺月,但都不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农历的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圆月概率几乎是无,学生知道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虽然说学生对月亮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模拟实验中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学生仍会遇到很多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在模拟实验中体验并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

2、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3、初步应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续观察月相的兴趣

3、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

学生准备:课前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以及预习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教材、用于贴月相的圆纸片、双面胶、月球模型、黑笔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通过“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认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月相变化的成因

六、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特点,本着新课程改革的“自主探究”理念及“因为抽象所以形象”的教学总原则来处理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直观教学法:出示一张与教学有关的图片(圆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课题“月相变化”。

(2)谈话法:采用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处于思考的状态,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3)模拟情景实验法:创设一个活动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情景中,体验从知识的疑问到知识的问题解决的活动乐趣。

七、说学法

(1)自主探究法:展示图片、教学模型,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探究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图片展示、画月相、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体会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交流的乐趣。

(3)反馈补救法:通过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观察月相,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辅差,满足不同。”

八、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了五个环节:a.情境创设,图片导入课题b.合作探究新知c.深入探究,月相变化模拟实验d.课堂检测与小结d.课外延伸,继续探究

第一环节:情境创设,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通过出示一张“圆月”的图片,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月

亮,引入月相,从而导入课题“月相变化”。

设计理念:小学生对于图片内容是有一定的兴趣的,本次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来引入新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新知

(1)月相变化成因:先让学生观察各种月相,提出问题(月相变化的成因),再组织全班同学分析问题,最后再针对交流分析的结果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解释(播放“月相变化成因”这一页的课件)。

(2)画月相: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八张圆纸片,请小组合作讨论后画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并把画好的月相纸片贴在标有时间的黑板上,请学生观察: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为什么?并且要求学生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接着我会让学生猜测从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的月相是否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判断月相的亮面方向?面对这么多疑问,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从而引出对“模拟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的探究。

设计理念:小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方面的学习是很积极、感兴趣的,通过动手画月相、月相排序、交流讨论,能使学生充分集中到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勇于质疑的精神。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模拟月相变化实验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A.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太阳?

B.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C.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运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接着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实验活动步骤(把黑板当作太阳光,黑白球模拟月球,小组地面画好了圆圈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圆圈上有八个位置,一名同学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另一名同学拿着一个黑白球模拟月球绕大圈逆时针一圈,每到一个位置地球上的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在模拟月球公转中亮面始终朝向黑板即太阳的方向)

4、学生分组进行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5、教师在各小组成员做完模拟实验与记录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你画得月相是怎么样的呢?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月相变化有规律吗?如有规律请问有什么规律呢?从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月相变化与月球围

绕地球逆时针公转有关(日、月、地的相对位置有关)以及上半月月相变化为由缺到圆,下半月月相变化为由圆到缺,进一步对之前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月相变化模拟实验中带着疑问去体验知识的乐趣,并从中学习知识与理解知识,解决疑问,得出结论。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与小结

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问题抢答):(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称为什么?(2)农历上半月、下半月月相变化规律是怎么样的?(3)月相变化的成因?(4)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什么模拟月球、地球、太阳?让学生自主思考回忆,作出回答,接着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归纳。 设计理念:通过课堂抢答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第五环节:课外延伸、继续探究

教师向学生指出:我们做的模拟实验只是基本模拟了星体的运行规律,但与实际还是有差距的。那么真实的月相变化到底是怎么样的,只有进行实地的观察,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科学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呢?我们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设计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持续观察月相的兴趣,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下堂课的教学补救。

九、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与授课顺序,我的板书书写如下:

月相变化

(农历)上半月:十五、十三、十一、初九、初七、初五、初三、初一 圆

(农历)下半月: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七、二十九 圆

月相变化成因:与太阳光照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缺 缺

十、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从多次的实训练习看,教学目标效果不错,由于本课自身内容比较抽象,空间方位概念性强,对授课班级不了解,合作探究、模拟等活动时间不充足,所以较难把握。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六年级科学《月相变化》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月相变化》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月相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相变化》是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我对这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它与其他课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ppt展示)。

对《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的编排是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二、说学生

学生对于月球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能获得很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在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中,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月球的运动、月球的一些重要数据,可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甚至对于月相,学生也不陌生,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是很少有学生有指向性地、系统地观察过月球和月相的变化,因此学生其实对于月相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此外,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中的地球》这个单元,对于利用模型帮助他们了解天体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概念目标:

1、月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因此正确的月相明暗交接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2、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形状,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过程目标: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2、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有效的提问。

4、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

1、问题意识得到提高。

2、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3、意识到持续观察的重要性。

四、说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我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模拟月相变化,并对月相有规律变化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难点是学生能解释月相有规律的变化的原因。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并顺利解决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对于学生不能直观感受的客观事物,采用模拟实验法,让学生能亲眼见到、亲身体验到。对于学生较难操作的模拟实验,采用演示法,这样能使学生看到更科学的现象。大量采用研讨法,让学生在教师提问、学生提问、交流、争论、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流程

我在上《月相变化》这课时,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导入。第二部分是认识正确的月相。第三部分是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第四部分是拓展和后续研究。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主要是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再次清晰明确月球是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射到它的一半。为后面环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在第二部分“认识正确的月相”中,先引导学生说月相,然后是自己画月相,审视大家画的月相是否符合实际,再用借助黑白小球用简单的模拟实验验证所画月相是否正确,最后去伪存真,去掉不符合实际的月相,留下正确的月相,从而掌握判断正确的月相的技能。

原教材在这个环节中,对于“怎样的月相是正确的”并没有让学生开展探究,而是教师以教授的方法告诉了学生。而我在这里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设置,并且以浓笔墨渲染,是有一定深意的。首先是为了让学生会判断正确的月相,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其次是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学生在自主探究正确的月相时,用各种方法转动黑白球都能看到不同的月相,如:月球自转、月球公转、公转同时又自转等。但是究竟哪种

是符合实际的,就需要进一步探究了。并且这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问题,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在第三部分“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中,先请学生给上个环节留下的月相进行粗略的排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明确月相变化的规律,再引发学生思考月相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继而推测月相变化的成因,设计实验验证,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一系列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验证。

原教材中,给月相排序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请学生分别排出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并贴在黑板上,最后进行交流分析,得出上半月月相变化规律。而我在处理教材时,弱化了的探究月相变化规律这个环节,没有花很多时间让学生排序、探究,而是改让学生大致排序,以教师呈现正确顺序来解决。这样做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样的排序比较花时间,学生也很难精确的对月相进行排序。弱化这个环节,这样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是进行月相变化成因的探究。

对于月相成因的解释,由于学生在第二环节“认识正确月相”的简单实验中已经有了基础,因此很容易提出他们自己的解释。教师对于这些解释都不予否定,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模拟实验中会逐步发下,有很多解释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会自动予以否决。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再帮助整理,并且采用全班演示实验的方法再次加强对月相变化成因正确解释的理解。

在第四部分中,教师呈现了更多实际生活中拍到的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产生问题,了解我们对于月相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实际月相和我们今天研究的还存在很多不同。要知道更多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际观察进行。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月相的长期观察。白天观察月相最好的时段是傍晚和清晨,上半月,傍晚放学时候观察西边天空;下半月,清晨观察东面月相。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洁,但是从中可以体现我这节课主要的流程和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ppt展示)

八、小结本课

总体来说,我对本节课的思考和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处理教材方面,关注效率,注重详略得当。适当改动教学环节,弱化探究月相规律这样益处不大的的环节,强化对后续研究有益的环节。

2、在教具学具和实验教学改进方面,关注细节,注重材料的结构性。改“剪”月相为在黑纸上“画”月相,节省时间。改贴月相在黑板上为黑纸上,节省空间。改给每天的月相排序为以几天为一时段排序,降低难度。改部分学生模拟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3、在重难点突破方面,采用学生自己先模拟实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也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4、此外是我最近有点思考,也专门做了一个课题,题目是《依托科学探究过程关键节点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因此我把我最近的这一点想法也渗透到了本堂课中,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家在有些地方或许会听到我这点思考的火花。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标签:月相 评课 变化 月相课件 湘教版 ppt 月相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