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苏州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思考|国企办公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苏州市是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是国际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新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全国具有较强示范作用。2010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超9000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第5名。开放型经济是苏州GDP增长的主推动力,但这种发展模式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考验,国际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低碳概念和贸易壁垒盛行等一系列新形势对苏州开放型经济带来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苏州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其对苏州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苏州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苏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对外贸易是苏州开放型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0年苏州进出口总额占当年江苏省对外贸易总额的58.8%,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2%,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三,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是苏州市最主要的传统出口贸易伙伴。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多年来一直是苏州市最大的两类出口商品,2001年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分别占全市商品出口比重的59.05%和20.28%。加工贸易是苏州市对外贸易主要特征,2010年苏州市加工贸易出口额高达1121.7亿美元,占全市商品出口的73.3%。苏州现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硬件制造基地,涌现出一批超10亿美元的超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聚集了500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其中60家龙头企业进出口规模达到900亿美元,占加工贸易总额的70%,2010年苏州被列入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外资主导地区经济增长是“苏州模式”的典型特征,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2010年苏州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37个,增长7.8%,新增注册外资169.2亿美元,增长6.8%,实际利用外资85.35亿美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与注册外资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均衡也是苏州开放型经济的一大特征,苏州市第二产业对GDP贡献最大,2010年苏州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高达5294.07亿元,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7.5%。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10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至历史最高的3719.31亿元,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0.6%,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GDP中的比重仅为1.9%。此外,外资工业企业是撑起“制造业基地”的中坚力量,2010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量的66%由外资工业企业贡献,民营企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外资。主要原因之一是苏州模式发展过程中对外资进行了政策倾斜,一定程度上积压了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据最新统计,2011年上半年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423.8亿美元,其中出口781.3亿美元,进口642.5亿美元,进出口值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5.3%,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4%,这两个数据均低于2010年的水平,苏州市外贸整体增幅分别比全省和全国平均增幅低8.9个百分点和14.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2011年上半年苏州市进出口贸易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地位有小幅下滑。此外,上半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7.6%,低于全市整体增幅3.5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2.1%。外资在苏州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二、国内外新挑战因素对苏州开放型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仍未结束,苏州开放型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金融危机已经造成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市场进口需求的下滑,对苏州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2008年9月以来苏州华硕、三星、富士康等许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订单锐减。这一影响在出口额指标上反映明显,2008年前苏州市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逐年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苏州市出口贸易额为1317.2亿美元,但2009年苏州市对外贸易总额快速下跌至1140.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4%。金融危机对欧美国家的影响尚未结束,2011年5月2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明确表示,目前金融危机仍未结束,欧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远未结束,作为金融危机延续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评级下降、碳关税壁垒实施可能性加大等一系列现象困扰着世界经济,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挑战因素。
   (二)低碳经济已成世界发展趋势,苏州外资加工贸易碳排放问题严重
   低碳经济是《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题,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在金融危机导致欧美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的困境下,欧美国家近年来主动提出与低碳经济相配套的碳关税、碳足迹和碳标签等绿色壁垒概念,企图利用低碳问题制造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点、扭转与中国制造贸易竞争中的劣势,并借低碳技术优势重新占领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这对于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的苏州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近年来,苏州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均出现失衡现象。一方面,苏州飞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也导致其产业结构出现失衡问题,制造业总量偏大,导致地区资源环境瓶颈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外资加工贸易是苏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研究表明高加工贸易比重、高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会增加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苏州作为江苏第一大出口城市,2010年其万元GDP能耗为0.824吨标准煤,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的12.26%,分别高于上海、广东平均水平的15.73%、24.10%,相当于日本的6倍左右、美国的2倍多。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趋势,但要注意发达经济体在利用低碳问题制造各种障碍”。因此,如何保持苏州经济、贸易发展符合低碳理念,同时又能保证苏州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力成为一个重大难题。
   (三)主权债务危机波及欧美,苏州出口、引资及企业风险进一步加大
   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延续,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全球资本市场恐慌、股市暴跌,给世界经济复苏及中国经济形势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以外向拉动的经济增长的苏州模式带来极大挑战,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还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贬值。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导致欧美国家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增高、进口能力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骚扰和政治冲突。统计显示,目前西班牙青年失业率高达47%,希腊为38.5%,意大利为28%,爱尔兰及葡萄牙均为27%。这种“集体失业”的态势造成了欧洲骚乱的频发,例如2008年希腊反政府示威、2009年德国柏林暴力事件、2010年法国骚乱,2011年8月伦敦骚乱等。目前,主权债务危机在进一步演进中,对于欧美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尚难以统计。对于开放型的苏州经济来说,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欧美经济复苏缓慢抑制苏州对欧美市场的出口;(2)欧元、美元大幅贬值使得苏州出口型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3)苏州与欧盟、美国的贸易摩擦风险进一步加大;(4)许多发达国家提出“制造业再造”,吸引本国国外资金回流,苏州利用外资的难度进一步提升。
   (四)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苏州出口“伤害”严重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崛起、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等诸多复杂背景下,以WEEE指令、ROHS指令、REACH法规、碳足迹、碳标签、碳关税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性贸易壁垒相继登场或准备出台,给“中国制造”和高外贸依存度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是新一轮TBT主要发起者。中国虽为世界贸易大国,但从外贸产品结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来看并非贸易强国,这也是我国成为贸易壁垒“最大受害者”的主因之一。此外,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和对少数大国贸易顺差偏大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及非关税壁垒的产生。美国、欧盟和日本是苏州商品的主要出口地,2010年苏州66.2%的出口集中于这三个市场。而近几年来,这三个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就业率水平均不如意,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导致苏州与这些国家间贸易不平衡,也遭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如美国UL、日本JIS、欧盟CE认证和“双绿指令”都对苏州机电产品出口有着较大影响,苏州纺织服装出口也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又如,苏州昆山自行车出口在 2006年第一季度出现大幅下降,原因是日本对中国输日自行车进行了技术壁垒限制。
   (五)人民币升值趋势成立,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汇储备日益增多、发达国家施压等诸多背景因素下,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持续上涨,2011年8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6.4,人民币兑美元自汇率改革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已超21%。人民币持续升值给苏州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苏州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明显,出口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增加了外商投资苏州制造业的成本上升,给苏州引进外资带来新挑战。面对诸多挑战,地方政府必须引导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挖掘内需市场潜力也将成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越发重要的因素。 人民币升值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对国外进口商品的购买力增强、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外投资成本降低等。以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例,人民币升值一般意味着国内经济向好、投资机会增多,大批国外资本将通过各种渠道和名义进入国内流通性高、利润率较好的金融地产业,追求投资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双重利益,这对于苏州发展第三产业来说是机遇。
   (六)国内CPI持续增长,苏州“产业空心化”风险愈发严重
   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采取一揽子扩大内需措施、进出口贸易顺差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我国CPI指数不断走高,食品、水、电、建筑材料、石油、煤炭燃料、住房租金等多数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外资工业是苏州工业的支柱,但近年来苏州外资加工业面临着劳动力缺乏、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上涨等问题,给外资企业带来诸多困惑。例如,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一线操作工资上涨25%的情况下,企业用工需求仍然难以满足,许多企业因成本上涨过快和招工不足等因素而放弃订单。此外,外资有追逐利润的天性,当本地营商成本过高时,它们就会发生迁移。例如,全球最大蓝牙耳机生产企业缤特力撤离苏州、美国国家半导体将苏州工厂迁移至马来西亚等。在越南、印度等国生产要素及劳动力成本偏低、制造业快速发展和人民币升值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苏州经济“产业空心化”威胁愈发严重,苏州开放型经济须探寻新的竞争优势。
  
   三、新形势下苏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服务业比制造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更有利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以现代高效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服务功能,实现苏州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二)实施引进优质外资来源国的多元化战略,尤其是加大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引资工作力度,保证外资引进对苏州模式可持续供血,也可促进多元竞争格局形成,有效防止跨国公司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垄断或高筑技术壁垒。
   (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技力量和资金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项目,尽量吸引跨国公司来苏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机构和采购中心等高端环节,推动苏州第二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升苏州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四)苏州企业要积极做好各类国际认证,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以期避开各类贸易壁垒,获得更多国际市场“通行证”。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大对东盟、韩国、南美等新兴市场开发力度,这样也有利于降低与欧美国家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
   (五)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欧美国家经济环境不佳等机遇因素,政府要鼓励有条件的苏州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建立海外能源资源基地、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规避因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等给苏州产品出口带来的不便。
   (六)政府要给予本土经济与外企同样的国民待遇,鼓励制造企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突出创新型经济。为此,苏州要设立更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完善自主创新奖励体系,促使完整本土产业链的形成,降低“产业空心化”风险。

标签:开放型 苏州 对策 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