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评论 > 正文

评论新华网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新华网评论

劝退“婚前同居”大学生合理吗

2011年05月03日 11:06:47 来源: 新华网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在校园广场上打出醒目的条幅,上面写着“拒绝婚前同居,远离堕胎陷阱”等,上千名学生签下名字。党委副书记王振岭说,经校领导研究,学校将成立“大学生文明行为纠察队”,一旦发现有婚前同居行为的学生,校方将给予劝退处理”。(4月29日中国新闻网)

大学生婚前同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很难简单用“对”或“错”来判断。面对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学校充耳不闻、听之任之显得不负责;但对婚前同居学生劝退的做法,也不合理。

首先是法律困境。从现行法律规定看,只要不侵犯到他人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同居与否是成年大学生的个人权利,学校并无过多干涉的资格。尽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学校的校纪校规必须置于国家法律之下,不能肆意超越和背离。

其次是道德困境。大学生婚前同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应该抛开社会大环境孤立审视。现实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成年人都在婚前同居。如果仅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假借道德败坏的名义劝退婚前同居学生,这种双重标准是难言道德的。

再次是公平公正困境。被发现的婚前同居学生被劝退,没被发现的却安然无恙,这多多少少存在“抓典型”和“碰运气”的嫌疑,某种程度上不符合公平公正精神。换个角度看,倘若大学生婚前同居是普遍事实,那学校是否应该“关门大吉”?

处于“事故多发”年龄段的大学生,当然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增强自律意识,洁身自爱、自尊自重;同时,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太过盲目和冲动。不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在对同居现象,更多的是应该提供心理、生理方面的辅导,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台政策。简单粗暴地劝退婚前同居学生不仅于法无据,面临诸多困境,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益普遍的大学生婚前同居问题,只能适得其反。(陈 尧)

录取分平均不到30的大学应提前倒闭

2011年05月04日 09:11:01 来源: 新华网

援引报告数据:安徽2010年在本科及专科层面,分别有10%到20%左右的学生放弃报到。而部分地方的专科录取分数线已经很低,算下来平均每门课业的分数不足30分,生源质量大幅下滑。(5月3日《人民日报》)

报道中说,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我认为,生源数量减少,大学倒闭,这是必然趋势,像录取分平均不到30分的大学就应提前倒闭。

这样的专科学校提前倒闭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录取分平均不到30分,必然让学生对学习丧失积极性,间接影响中学教学质量;二是可以促进大学优胜劣汰。大学也应该适者生存,录取如此低分的大学还能叫大学吗?三是可以节约国家高校资源投入。让这些苟延残喘的大学存在,不如干脆让其倒闭,这样可以节约国家高校资源投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教育质量较高的大学上来。

社会需要大学生,但每门课业不到30的大学生,适合进入各种培训机构,迅速掌握一门技术,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我认为,大学不应该如此泛滥,如此普及,大学生也不应该如此大众化,如此大学教育只能是劳民伤财的教育。把不应该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硬塞进大学,对大学是负担,对学生也是负担,对社会更是负担。

大学招生应该坚守一定的底线,最少应平均分及格,因为这也算是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了。如果平均分只有30分,甚至还不到,那只能说明这个学生还没有高中毕业,让他拔高接受高等教育,这不仅是对高等教育的亵渎,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不负责任。

大学生不应该成为“拼凑生”,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分层次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大学也不是只要学生多就好。泛滥的大学,粗糙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悲哀。 大学,该关闭的关闭,至少让那些招收平均分不到20分的大学提前关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大学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高校“量变”能否引起高教“质变”

高校“量变”能否引起高教“质变”?当高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时,就会倒逼高等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高校生源充足,即便有学生厌学,即便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就业脱钩,也不能引起高校的重视。“置之死地而后生”,危中有机,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再迟疑与等待下去了。

高校倒闭未必是坏事

让高校倒闭天塌不下来,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希望相关方面别好庸者之劳,迫不及待伸手相拉。这样或会让部分高校多吸几口气,但对于整个中国教育特别是高校来说,却少了一股生猛、新鲜之气。

个别高校倒闭并不是坏事

有人称,南科大有“梦”,教改就不会“南柯一梦”;高校有“梦想”,教改就有希望。高校和高等教育必须进行“艰难的选择”——跟旧的体制告别,与新的体制同行。 什么样的高校会真的“破产”

高校破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见到民办高校的破产,而公办高校则因为制度“保护”,即使办学质量差也可以苟延残喘。(殷建光)

“西北风书记”被革职冤不冤?

2011年05月04日 09:15:16 来源: 新华网

山东高密市官方的新闻中心昨天向记者证实,因土地征用中对村民说“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而被网民冠以“西北风书记”的高密柏城镇堤东村党支部书记宫厚财,已被免去职务(5月3日新快报)。

汉语可谓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汉语的内涵极为丰富,同样的一句话,在什么样的场合说,对谁说,何种语气,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就拿“西北风书记”的这句话来看:“我当书记的,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如果是陈述句,从一个官员的嘴里说出来,任谁都会听着不舒服,难免引起网友的众怒;但是如果在这句话后面打个问号,“我当书记的,就是希望你们喝西北风?”那意思显然相反,分明就是表示“我当书记的,不会让你们去喝西北风”。据报道,事后宫厚财也解释说自己的本意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难道希望你们去喝西北风吗?但因当时不是面对面沟通交流,电话中没有任何的“辅助语言”,于是就产生了误解。如果不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说话者的语气,仅从字面上理解,确实很容易误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西北风书记”随后的解释,笔者认为是真实可信的。 当听到某些干部漂亮话一大堆,谈论民生妙语连珠时,我们还要“观其行”;老百姓对基层干部的要求也很朴实,“话说的再好也没用,关键还看怎么做事”,那么这位“西北风书记”平时的表现又怎样呢?报道中也提到,宫厚财在另一个乡镇当副科级干部,是被领导动员回村担任村支书的,几年来,为村里修了出村路,拉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里的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使村里的工作较之以前有了较大起色。看看他所做的事,再对比一下电话中的那句话,这样一位让村里的工作有很大改观的书记说出一句“希望你们去喝西北风”的话是不是很不合常理呢?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基层干部多一份理解,对无意中说“错”话的官员要多一些包容,况且这还不一定就是宫厚财的错。“西北风书记”因为一句话招来一片声讨,还被革去了书记的职务,笔者以为这样的处理固然可以赢得公众的口碑,但对其所在的村来说却是实际上的损失。当地政府对基层干部的错误言行不姑息的态度值得称道,但是对真抓

实干的基层干部也应加以妥善保护,不能因为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就完全持否定态度,对干部真正要做的还是那句老话“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朱永华)

滥发公务员津贴数千万,钱从何来

2011年05月04日 09:51:04 来源: 新华网

4月开始,在武汉市直行政单位,进行着一场清理公务员津补贴的行动。公务员们被要求退还2007年至2009年间多发的各种津补贴,保守估计,总额有数千万元。调查发现,滥发放的津补贴,部分是地方政府私自允许、批准。用来发放的钱,则主要来自预算外收入。(5月3日《新京报》)

预算外收入是指从财政专户取得的预算外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由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它很特殊,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而是游离于人大和公众的监督视线之外,成了一些行政单位的“私房钱”(也叫“小金库”)。既然是“私房钱”,就具有“私”的某些属性,花起来自然就很随意了,想什么时候花就什么时候花,想以什么名义用就以什么名义用,至于发多发少,那就全凭拍板者的心情了。这也就不难理解武汉个别单位一个部门内部超出国家要求发放的津补贴为何会多达13种,更不难理解一些单位为何总是想方设法开设“小金库”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预算外收入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由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即国家为了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可以收费的行政单位取得预算外资金时,作为“应缴财政专户款”入账,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支出时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予以核拨,行政单位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入账;二是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即行政单位照有关规定取得预算外资金时,因单位特殊需要,报财政部门批准和确认就可留用,不用再上缴财政专户,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入账,由单位安排使用。

正因来源和使用有着以上特殊性,一直以来预算外收入备受社会诟病:一方面,预算外收入助长了一些行政单位千方百计违规搞“创收”之歪风,诸如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这些加剧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倾向,直接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务员角色错位。另一方面,由于人大预算监督机制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大量财政支出尚未纳入人大审查监督的范围,数额巨大的预算外资金处于监管“盲区”,这使得大量预算外资金遭遇挪用、滥用甚至私分,武汉市数千万需要退还的各种津补贴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如何遏制公务员津补贴乱发、滥发乱象,将这些不受人大和公众监督的资金纳入预算是关键,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法进行修改,让“预算外收入”接受全方位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不止一次指出,预算法一定要和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接轨,过去的预算违规行为,大多和党纪政纪处分结合,修改后的预算法应该明确规定,原本应为预算内的资金列到预算外的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偶尔检查岂能制止公务员滥发津贴

权力自肥之所以在不少地方大行其道,即使遭到社会各界普遍质疑,仍能我行我素,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目前缺乏一部规范具体、标准明确的公职人员工资福利法,现有的政策和文件无力约束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自私自利之手。

清理公务员津贴不能止于自查自纠

本来实行阳光收入后,公务员收入就大幅提高,超出社会一般阶层,现在还有一笔巨额津贴,想想看,公务员还能不热吗?怎么可能不出现“千军万马挤公务桥”?

公职人员工资福利需立法规范

公职人员工资福利法的规范对象,不应仅限我国公务员法所规定的范围,而且还应包括垄断国企的高管和员工,以及事业单位改革后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由纳税人供养的事业单位官员和员工。

还有多少地方在滥发津补贴?

还有多少地方存在滥发津补贴的情况?武汉市多发津补贴数千万元,这不应是个案。那么,省级单位,还有县乡一级呢?还有其他省份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也许类似的情况在一些例行检查中已被发现,只不过是没有公开化罢了。清退公务员津补贴,该有一次大动作。

滥发津补贴凸显集体性自利

从根本上讲,各个地方的公务员队伍,就是地方的执政者群体。这个群体的集体性自利,就是地方执政群体的自我谋利。执政者变成自利者,显示权力约束的严重不足,只有上级检查才能纠正问题,地方民众的主体地位显示在哪里呢?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陈光明)

茅台镇强迁商户是在自毁形象

2011年05月17日 08:58:03 来源: 新华网

茅台镇联合执法队打砸店铺逼迁(资料图)

贵州茅台镇以建白酒一条街提升形象为由,5月1日突然通知百家商铺,要求在2天内搬迁,经济损失没人管。许多商户未按时搬迁,镇政府派出由城管、公安等组成的执法队,强扣店铺货物,拿棍锤砸东西。副镇长说,补偿安置方案不可能,政府没有资金买单。(据5月15日央视)

2天内搬迁,对于正常营业的商户来讲,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是在没有一点补偿的前提下,换了谁都无法接受!而茅台镇政府不由分说,派出联合执法队,采取暴力手段,破坏、扣留店铺财物,强制要求商户搬迁,则是在以违法手段行事,需要立即停止并加以纠偏。

这些遭遇暴力强迁的商户,个个都有合法经营手续,证照齐全,一旦被迫搬迁,就要面临店铺租金、装修费、设备、存货的损失等等,而这些损失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岂能不令人心疼。

面对媒体采访,茅台镇副镇长声称强迁商户,目的是为了打造白酒一条街,“建设酒文化,打造茅台镇国酒之心的对外整体形象”。多么宏大的规划目标,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在这个宏大规划之下,只考虑了白酒企业的位置,却没有给其它商户留下腾挪空间,

没有留有丝毫妥协余地。茅台镇如此做法,哪里是在打造整体形象,明明是在自毁形象嘛!试想,当公众得知金碧辉煌的白酒一条街,乃是建立在商户的强迁悲剧之上时,还有谁会拍手称赞?恐怕是要喝倒彩声了。

商业的繁荣有自生性,并非草图规划一下就可实现,政府与其过度插手,不如放开手脚,让商家自主竞争发展。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行打造出来的白酒一条街,未必就能达到理想效果,过往的失败教训亦比比皆是。而且,即便政府要搞商业大规划,也要依法征求市民意见,维护商户利益,经过协商出台补偿政策之后,才可依法执政。(江德斌)

“让领导先飞”为何触动公众神经?

2011年05月16日 10:15:28 来源: 新华网

近日,宁波机场按照有关规定,准予某“重量级”旅客所乘的航班先行起飞,导致海航执飞宁波至北京的两次航班均“被迫”延误。

“让领导先飞”为何触动公众神经?原因有二:一是“让领导先飞”尚未给公众一个满意解释;二是“让领导先飞”伤害了公序良俗。

为何“让领导先飞”?宁波机场给出的“重要公务”和“有关规定”的理由有些牵强——领导深夜起飞,究竟有何“重要公务”?况且,遍观民航班机运输条文,实难找到“让领导先飞”特殊规定。而更让人费解的是,面对公众质疑,机场负责人的道歉看似充满诚意,实则避重就轻,根本没有触及“让领导先飞”的问题要害。

当“让领导先飞”的理由难孚众意时,剩下的解释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特权插队”。 “特权插队”为人诟病,它挑战了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平。譬如,“只为领导服务”;再譬如,“房子一经济,领导就适用”;还有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更有林林总总的“萝卜招聘”中那些挥之不去的身影——这些形形色色的“让领导先×”,无不闪烁着特权的魅影。“只为领导服务(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 源 网:评论新华网)”,眼里当然不会有普通百姓;“经适房”一旦成为“公适房”,势必剥夺草根民众享受“经适房”的权利;还有特权插手的“萝卜招聘”,每一个“特权萝卜”都会抢占普通老百姓的“坑”。总之,不论何种形式的“让领导先×”,其结果都是“让公众后×”——这显然有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良训,更有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由是观之,公众对于“让领导先飞”的质疑,并非仅仅纠结于这起事件本身的诸多悬疑,而是通过对“让领导先飞”的求证与质疑,尽快消弭“特权插队”现象,摆脱“特权插队”的被剥夺感。鉴于此,“让领导先飞”事件,仅有道歉,看来难以画上圆满的句号。(李继彦)

人均38.67万薪酬像一把尖锥

2011年05月15日 00:00:07 来源: 新华网

针对5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中海油员工人均薪酬38.67万一事,11日,中海油总公司方面称,员工人均收入的确高于石油石化行业平均收入水平,员工均薪38.67万元,是包括员工拿到手的工资在内的,还包括教育培训费、工会经费、各项社会保险等费用在内的全额人工成本。(据5月12日《京华时报》)

无论是员工到手工资,还是企业角度的全额人工成本,人均38.67万元,绝对算是高工资。在大多数工薪阶层还在为着个税起征点3000元是否合理而争执不下,一部分低收入、无收入人群还在靠着国家每月几百甚至几十元低保补贴生活的大环境下,38.67万元,无异于天文数字。

垄断行业因为其得天独厚优势,拥有更多发展和创收的便利。有了利润之后,发起工资来难免“大手大脚”。在给潜在的股东即全体民众分红之前,先让内部人员“多拿点”,似乎又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其实,比起“天价酒”、挪用公款发补贴等行为,中海油还算“规矩”得多。

一些农村低保户,每月的低保金还不足百元,这和垄断企业的天价薪酬简直没法可比。

篇二:新华网评论

新华网评:对截留中央惠农款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为了强农惠农富农,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一些农机主管部门负责人勾结商家,编造虚假购机信息“打劫”补贴,让国家巨额投入“打水漂”。(1月6日《经济参考报》)

农业是弱势产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不仅在中国如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也都异常重视。这几年,国家坚持对“三农”采取“多予少 取”的政策,取消了千年以来的农业税,对“三农”投入堪称历史上最多。仅以这两年来说,2010年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高达8579.7亿元,2011 年高达9884.5亿元,每年增长率维持在15%高位,占当年财政收入10%以上。 巨额投入发挥了巨大效益。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罕见连续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市,农民2011年纯现金收入可能一举突破7000元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国家加大对农业财政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国家财政投入的各类资金包括给农民的生产补贴和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具补贴以及增加的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猪调出大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等等,总体使用和运行情况是好的。笔者曾经深入农村农民中间进行过调查,多数农民都反映基本能够获得补贴。

但不可否认,一些地方也确实存在截留中央惠农款的问题。比如,重庆检方查出的一个农技站“分肥”规矩:一张常用农机具秧盘,国家补贴2角5 分钱。农技推广站人员将补贴款骗领到手后,站里先提1毛8,站长再拿3分钱,剩下的留给合谋企业的情况。据统计,2011年重庆检察机关挖出农机补助领域 职务犯罪案39件61人,涉案金额竟达3396万余元。仅农机补贴,仅重庆一地,就挖出3396万元被骗、被截留和被私分财政款项,可见,一些单位、个人 对于截留中央惠农款,是何等的肆无忌惮!

可以预见的是,“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仍会越来越大,金额可能接近每年万亿元。增速 如此之快、额度如此之大,如果被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跑冒滴漏,被当作一些人当做“唐僧肉”侵吞,对“三农”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收的 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对党和政府工作落实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必须对那些连中央惠农资金都敢侵吞的单位、干部和合伙商家严惩不贷。同时,各种财政资金一定要阳光化、透明化操作,以便于监督。此 外,还需从机制体制上对截留行为形成制约。比如,可以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户;让农户先按照市价购买农机具,再凭发票、身份证明、补贴协议等材料到固定 站点领补贴等等。

新华网评:如何彻底切掉“以药养医”的毒瘤?

2012年01月07日

08:34:0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 【纠错】

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以药补医”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弊病,和“按项目收费”一样都是“毒瘤”,两者联系在一起,腐蚀了队伍。(《新京报》1月6日报道)

陈竺把“以药补医”和“按项目收费”等医疗乱象称之为“毒瘤”,既形象又贴切,“割除”这些“毒瘤”已刻不容缓。

然而,既然是“毒瘤”,要彻底根治恐怕就不是简单“取消”、“割除”可以奏效的。譬如取消了“以药补医”,会不会导致医生故意让患者小病拖成大病而搞“以药补医”?改革了“按项目收费”,会不会导致医生让患者长期吃药住院而搞“按时间收费”?等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显然将使这些改革举措的实质意义大打折扣,乃至带来更多新的乱象,旧病未去新患又生。所以,取消“以药补医”、“按项目收费”,明确时间表仍只是治标,除此之外,更要“刮骨疗毒”。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医疗卫生领域会出现“以药补医”和“按项目收费”之类“毒瘤”?至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医疗卫生领域监管不力、约束不严。这个根子不解决,即使取消“以药补医”等“毒瘤”,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要纯洁医疗卫生队伍,重建他们的职业道德,维护患者正当权益,比单纯取消“以药补医”、“按项目收费”更重要的,是卫生部门必须切实 尽到监督检查、维护公正的职责。卫生部门要积极推动改革,使公权力更多地曝晒在阳光下,接受“放疗”,才能更好地杀灭“癌细胞”,保障医疗卫生体制的健 康,使类似“以药补医”等“毒瘤”不再复发,保障民众健康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底线。

新华网评:愿法律长出更锋利的牙齿

2012年01月06日

09:47:3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 【纠错】

许博渊

新年应该有新愿,但旧愿未了,只得以旧充新。让法律长出牙齿来,让法律的牙齿更锋利,就是一个多年未了的旧愿。

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现代经济与现代司法体系是配套的,如果没有司法体系支撑,现代经济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这个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下了许多力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原因何在?因为文化没有跟上。法治不 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化。当众多的人,包括某些司法工作者在内,把法律当作一种摆设或者橡皮泥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不能被称作法治社会的。

法治文化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即使是最好的官员,也不把法律当作一种刚性的东西,常常以牺牲法律的公正性为代价去维护某种社会秩 序。明末著名清官海瑞审问民事案件有一个原则:“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 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法律在清官手里尚且如此,在贪官手里更是百依百顺的婢女 了。

由于文化的超常稳定性,法律在今天也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从文物拍卖到工

程招投标,从政府采购到公务员考试,从违法征地到高污染生 产,从公路滥收费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凡此种种,法律常常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有许多丑恶的现象还没有被置于法律的管束之下,例如中小学和幼儿园入学入园 收赞助费,有关部门总是一遍一遍地宣布纪律,却没有想到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更可怕的是,法律不被尊重往往成为一种司空见惯所以见惯不怪的“正常”现 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一条车来人往的小路上,交管部门竖起了“不准停车”的交通标志,却讽刺性地停满了汽车,交管部门没有采取一丁点儿管理措施,任凭 车辆堵塞,任凭行人在车流中蛇行,出了事故,连个负责的都找不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给人一种现实的教育:那“不准停车”的标志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不 必认真对待。这是怎么回事啊?这就叫文化。

去年,有一个新概念被引进:社会管理。其实无论是经济管理,还是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一条是保证公平和公正。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就必须统一游戏规则,必须让长着尖牙的法律守护和监督。这种守护和监管必须是主动的,不懈怠的,而且是可以追溯责任的。 让我们等待法律的尖牙一点一点地长出来吧!

新华网评:收红包就免职,好!

2012年01月02日

10:23:0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 【纠错】

今年,广东省治理“红包”问题出新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深入开展治理收送“红包”问 题工作的意见》,不仅推出领导干部要在职工大会上承诺拒收“红包”的做法,而且对收“红包”当事人一律先免职。(12月31《广州日报》)

动真格是禁“红包”的先决条件。这里所谓的“红包”,是违规收送礼金、礼券、购物卡以及其它礼品的总称。广东出硬招禁“红包”,是要堵住腐败的“边门”。

年节期间,是反腐倡廉的非常时期。以往的事实已反复警示我们,腐败行为往往披上“人情往来”的外衣,在一次次“略表寸心”、“盛情难却”中 明修着“风俗礼仪”的栈道,暗度以权谋私的陈仓。一些官员在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拜访和问候中乱了方寸,放松了警惕,进而积小贪为大贪,最后身不由己地滑向了 腐败的深渊。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节日也被某些人当成行贿受贿的“天赐良机”。行贿受贿的双方都心知肚明,彼此各怀鬼胎,心照不宣,借着“风俗人情”的幌 子,行贿者行得气壮如牛,受贿者受得心安理得。比起传统的行贿受贿,以礼代贿这种行贿受贿方式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而发现并揭露节日期间的行贿受贿 方式又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节日期间的受贿,对于贪官也更具诱惑性。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禁“红包”,将公款赠送“红包”也列入查禁之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近些年,有的地方盛行“官拜”,“官拜”中还搀杂了 私货,个别部门的个别人利用这个机会假公济私:借“官拜”之机,我发你“红包”,你给我“礼品”,成了“礼尚往来”。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官拜”互发 “红包”其实就是行贿受贿。

在节日这个“非常时期”反腐倡廉,既需要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又需要制度的他律。“两律”到位,节日才能“一尘不染”,这也是对领导干部负责的表现。

新华网评:限购取消户籍捆绑不是放松调控

2012年01月03日

08:06:2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纠错】

张海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12月30日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表示,政府要消除非户籍人员购买当地商品房的制度性障碍,营造比较好的市场环境。(12月 31日《中国证券报》) 这一表态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要取消商品房限购令中的户籍“捆绑”,不少人担心取消户籍“捆绑”之后,限购政策会打折扣,外地炒房团会“杀”回楼市,让楼市调控前功尽弃。笔者认为,取消购房户籍障碍重点在于回归公平,而不是要放松楼市调控。

其一,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房价下行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房价下降到何种水平,谁的心里都没有底,再加上最近几年房价快速增长积聚了大量泡沫,库存数量惊人,外地炒房团不可能在房价下降过程中贸然去炒房;其二,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即使限购政策中取消了户籍限制,限购政策依然有很大遏制力:一是家庭购房套数有限制,二是差别化的房贷政策对购房有一定限制。尤其是信贷政策的限购作用很明显,银行高利率也提高了贷款购房的成本,因此,对消除购房户籍障碍后外地炒房团会“杀”回来的担心纯属多虑。

在笔者看来,消除购房户籍障碍的意义在于回归公平。尽管在楼价不合理飞涨的情形下,以户籍为限制条件、通过定向“收窄”购房资格可以收到更加明显的调控效果,遏制楼市的非理性,但客观来讲,以户籍为依据进行限购本身仍然值得商榷。因此,当楼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楼市价格趋于合理的情况下,有必要兼顾和考量非户籍人口的购房需求。

今年10月底,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明确表示,住房相关信息系统完善后将取消限购。也就是说,限购本来就是一种过度性政策,条件成熟时是要取 消的。尽管目前仍不是取消限购政策的合适时机,但取消购房户籍障碍不会造成太大的市场波动。因此,笔者认为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所说的政府要消除非户籍人员购 买当地商品房的制度性障碍,并不值得惊讶。 目前来看,楼市调控还须继续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也必须认识到,楼市调控不能为了限购而限购,更不能因此而误伤自住购房需求。如何在确保楼市调控不放松、不动摇的前提下,合理照顾非户籍人口的购房和置业需求,应当成为楼市调控下一步考量的重点。

新华网评:畸高收费不降,“公益性”何谈?

2012年01月05日

10:03:5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纠错】

从2011年三季报数据来看,沪深股市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整体销售毛利率高达59.27%,远远超过被指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30-40%的毛利率。60%、70%、甚至80%以上也能见到。不显山不露水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其毛利率早已不声不响地逼近了茅台(1月4

日新华网)。

一些省市的高速公路收费之高一直被人所诟病:一方面,在应对取消或者降低收费呼声时,把自己描绘得困难的不得了、可怜巴巴的不得了;另一方面,为了吸引股市投资者,在季底年底拿出的季报年报却显示赚得盆满钵满。反差如此太大,让人震惊。

不可否认,公路收费模式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个世纪80年 代初期,落后的交通运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最大瓶颈,被称作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开辟了一条贷款修路、收费还 贷的公路建设新路子,包括后来高速公路的飞跃式发展,都离不开此模式。这条路子在很短的时间里扭转了交通运输的落后面貌,一举解决了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

但是,发展到现在,由于过路过桥收费多、收费高,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瓶颈。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收费公路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而在10万公里的收费公路中,高速公路为7万公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的95%、一级公路中的65%都是收费公路,各种过路过桥费已高达运输企业成本的1/3。可见,消除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高收费公路瓶颈制约,重点在于降低一些省市高速公路的畸高收费。 社会上关于降低公路收费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的声音此起彼伏,国务院早前颁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公路事业的发展应坚持非收费为主。交通运输部等5部委2011年5月下发的通知里也强调“公路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然而,实际落实和执行起来却非常之难,而且争议很大。

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将一些高速公路的畸高收费降下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行压力并存交织的现状要求必须尽快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公路 高收费;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暴利也能够支撑较大幅度降低收费标准。而从长远看,必须以“公路公益性基础设施基本属性定位”为出发点,从上市公司等体制机制 上着手改革我国公路的整体运行运作模式。

新华网评:世界同庆几多愁

2012年01月05日

09:19:3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 微博

【字号:大 中 小】【打 印】 【纠错】

周锡生

岁月在无情地向前迈进。无论是那些因为2011年辉煌、成功、富裕、安宁而想留驻者,还是那些由于过去一年受挫、失落、贫困、动乱而想告别者,随着2012新年钟声的敲响,都跨入了新的一年。

当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时,世界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规模有大有小,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甚或个人;方式多种多样,政要纷纷发表新年 献词,各大城市燃放五彩缤纷的烟火,到处敲响新年的钟声,很多家庭冒着严寒涌向节日广场,无数的人点燃蜡烛默默祈祷,亲朋好友互发短信互祝美好,互联网上 景象万千,“围脖”热遍全球。五洲四海更有人默默许愿,暗暗憧憬,期盼新的一年诸事顺遂、吉祥如意、安康幸福、宏图大展。

各国领导人的新年致辞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新年贺词引起国际社会热议,许多外国媒体、政府官员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纷纷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胡主席的贺词表达了中国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良好愿望和坚定信心。曾高举“变革”大旗入主白宫的美国总 统奥巴马,表示将继续高举“变革”大旗,并宽慰美国人民2012年将会带来更多的“变革”;

篇三:新华社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评论员:提高改革含金量 增加人民获得感

2015年02月28日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面深改蹄疾步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确保今年改革任务如期完成,让改革获得更大支持和更强动力的根本遵循。

在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改革和法治比翼齐飞、双轮驱动的势头愈发明显。一方面,改革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新的起点“摸”规律、涉险滩、破藩篱,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把握改革之“破”和法治之“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两个维度上精准发力,必将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跃上新的水平。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最先一公里”问题已经破题,但抵达“最后一公里”的“中梗阻”仍有待突破。这里面有思想观念滞后、行动消极迟缓的认识问题,也有利益格局固化问题。两种因素互相交织,构成一道无形却顽固的障碍和阻力。能不能有效突破“中梗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面深化改革,破题虽不易,决胜更关键。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作为,以强有力的硬招实招破梗阻、清障碍,为把中央作出的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开出一条路。对于“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的障碍阻力,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增加人民

的获得感,进一步凝聚和释放出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磅礴力量。

困难从来不会自动走开。攻坚克难,贵在主动作为,重在抓好落实。不作为,再好的蓝图也无法变为现实;不落实,再好的部署只是空中楼阁。综观本次会议通过的4个重要文件,无论是对改革足球、振兴足球热切期盼的积极回应,还是建立防止司法干预的“防火墙”、“隔离带”;无论是健全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还是强调严格落实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问题的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都体现了直面问题、狠抓落实的要求。立了规矩,就要让规矩起作用。只要保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认真和韧劲,就能啃下一个个改革的硬骨头。

抓落实,上下齐心、各方呼应至关重要。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重要改革相对应,各地各部门也要抓紧落实,形成上下对接、步调一致的协调行动,按照施工图、时间表,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完成好,用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书写全面深改“关键之年”的精彩答卷。

标签: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评论频道 新华网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