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聘任书 > 正文

[气贯长虹的红色记忆] 气贯长虹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由张涛同志编辑的《江西苏区红歌谣》即将出版。为纪念党的生日,作为一名入党63年老同志,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和对党成立90华诞的庆贺之情,在健康状况欠佳的时刻,抱病编选了这部红色歌谣,实属难能可贵。
   红色歌谣不是一般的山歌,它是在土地革命战争的炮火中产生的,是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心坎的呐喊和真情实感的流露,是革命时代大风暴的产物。这些口头文学,来自农家宅院,广袤的田野,具有一种火辣辣的战斗风格和行云流水般的口语特色;它自然、质朴,充满生活的泥土气息。这些用质朴、真切的感情写成的歌谣,自然会在人民中吟颂、传唱,经年不衰,有的谱成了乐曲,诸如《送郎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当兵就要当红军》《工农联合起来》等。以红色歌谣为素材创作的《十送红军》已经在全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是各种大型文艺晚会上极受欢迎的保留节目之一,而且必将传之不朽。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对红色歌谣的收集整理工作非常重视。江西省委文工团及省军区文工团,曾跋山涉水,深入山区,收集红色歌谣。许多老革命同志对这些歌谣视为珍宝,他们从屋檐下、墙罅里、夹板中、箱底内,取出那些发黄的毛边纸手抄本、石印本,这些作品,有的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保存下来的。这也是广大老区群众坚信红军一定会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的珍贵物证。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星火》文学月刊开辟了“红色歌谣”专栏,陆续刊登红色歌谣,发动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散布各地的歌谣,广泛进行搜集整理。早在1969年春,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主编,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作序的《红色歌谣》上、下两册,收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苏区广为流行的革命歌谣480多首,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为建国20周年献礼。上世纪70年代,江西省作家协会和《星火》杂志社编辑了一本精选的《红色歌谣》,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红色歌谣以丰厚的精神营养哺育了几代诗人、作家。这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有如遗传因子,必将代代相传。它的思想、艺术精髓,已经深深融入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脉搏和心灵。大量事实已经证明:曾经硝烟弥漫的红土地,是作家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是文学创作的富矿。
   上世纪60年代,江西籍长征战士肖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是红色歌谣的延伸与发展,是一部洋溢着鲜明党性和无产阶级感情的杰作。这位文武双全的儒将,以充沛的激情和优美精炼的语言,全景式地描画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撼人心弦,催人泪下。这部壮怀激烈的史诗,已经作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载人史册。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十分珍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色歌谣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之魂。在作家和诗人的生命内核中,必然含有浓厚的民族语言和精神。毫无疑问,红色歌谣必定会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那激荡人心的阳刚之美和燃烧的思想火花,豪迈乐观、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世世代代读者心中,永远不会泯灭。
   江西是革命老根据地,也是红色歌谣的发源地,自然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景观,给百花争艳的艺术长廊增添了一朵奇葩。诗人们一定会继承红色歌谣的优良传统,寻找新的审美视角,开拓新的题材领域,使新诗赢得更多的读者。
   张涛同志是江西省文联原副主席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他一直对红色歌谣和新民歌情有独钟,并创作了大量民歌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他主编的《井冈山报》上,大力推广红色歌谣和新民歌。在弘扬、发展民间文艺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多次受到文化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亲自主编《中国歌谣集成?江西卷》已在北京出版。鉴于他对我国民间文艺作出的贡献,2004年,文化部曾授予他“特殊贡献个人奖”。
   《江西苏区红歌谣》,是张涛同志从江西老区各县、市近万首歌谣中筛选出来的,花费了很多心血,它的出版,不仅为江西苏区文学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而且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材。
   对于民间文学,我基本上是个外行,对红色歌谣,更谈不上深入研究,张涛同志要我为《江西苏区红歌谣》作序,感到有些为难,为了不辜负编者的一番好意,就权当一次重新学习红色歌谣的机会吧。
  
   (作者为江西著名诗人、江西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西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 然

标签:气贯长虹 红色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