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亲情作文 > 正文

物理知识建构与教学设计|物理第十八章知识总结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物理教学是科学过程在教学上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何在建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物理课重理论、轻实践,重动脑、轻动手,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局面,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来探讨物理知识建构与教学设计的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关键词:物理;知识建构;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05-02
  
  当代建构主义是在充分吸收认知心理学关于信息加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辩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应该通过学习者自己积极的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如综合、概括、解释、假设和推论等)而达成的。教学不仅要求信息被适当地呈现,而且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相关原有知识经验,促进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1.建构主义教学观
  概括地说,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包含主体、建构环境、建构素材、知识生长点、建构方式等五个方面。主体是指先前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和惯用的认知图式(一种处理信息的方式)的学习者。建构环境包括学习者学习时所处的内外环境,内环境主要指学习者的心态,建构主义特别强调积极的心态;外环境为物理环境、人际环境以及它们内部和相互间的作用,教材等媒体属于物理环境,教师和同学属于人际环境。建构素材主要有:直接信息,能够直接感觉刺激的现实信息,如实验或活动中器具;间接信息,如教师语言或教材描述唤起的表象,及多媒体课件展现的综合信息;符号或概念信息,是指构建某一学科的符号或它们的关系式。知识生长点指学习者原有的表象和知识基础。建构方式,包括学习者感知、注意的方式,信息加工方式,问题解决方式等,有些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已经学会的思维方式,有些可能起阻碍作用,如思维成见或错误的前科学概念。针对建构素材的来源不同,有人将学习分为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和符号性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将多种信息融合起来,让学生来建构对当前知识的理解。
  2.物理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
  总体上讲,物理教学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从活动过程来看,科学探究包含观察或调查,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了解别人所做工作情况,设计实验或调研方案,根据实验情况来检验、修正方案,或者运用各种手段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进行交流,共享研究结果等等。按照特征类型,这些活动可分解为操作性建构、观察性建构、言语性建构和研讨性建构四种基本形式。
  2.1 操作性建构,是指以操作实验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表现为操作技能的发展与动作图式的形成,可以是个人自主进行,或者小组合作进行。
  2.2 观察性建构,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操作来实现自己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表象图式的形成,例如课堂上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看录象、课件、动画等。
  2.3 言语性建构,是指以语言或文字学习进行的知识建构,表现为为逻辑延展或意义同化与顺应,思维技能和认知图式的发展,如听老师讲课,自己阅读教材,认识物理量的表示和意义,进行数学推演,甚至解题等。
  2.4 研讨性建构,也称为社会性建构,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某种沟通方式等社会性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表现为别人对自己认知的暗示与激励,暗示包括肯定与否定。例如讨论、交流、辩论等。
  在实际物理教学中,上述的基本形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组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过程,来建构物理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物理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要点
  按学生主动性程度划分,物理教学的开展有三种形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示点拨,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种形式中,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程度不相同。物理教学中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技能、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看客观条件(如时间、实验设备)情况。但是不管哪一种探究,都要做好如下设计工作。
  3.1 教学目标设计。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课题的内容具有的教育教学功能,二是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可接受性;前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内容要求,后者反映了目标设计的主体要求。就某一课题而言,这两方面相互作用而可能达到的认知、技能与能力、态度等的最近发展水平都应该成为课题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应该根据物理知识特点和学习条件,分辨出课题内容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主目标的实现是该课题教学的主要任务,次目标可以考虑在完成主目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延展任务来完成。例如,在课题的探究教学中,要探究的知识的结论获得和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两个目标一般都是主目标,而培养兴趣等目标可以在引入课题和结果的运用等环节通过激发好奇心和动机来达成,通过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首创精神来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目标等等。实际上,也有很多情况是完成主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次目标,例如科学态度的养成与发展。
  3.2 教学模块、环节设计。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主目标指导下的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具有特定活动和完成特定功能。为了完成特定功能,必须设计每一环节活动及其措施。有些环节是物理教学常用的,如实验操作环节,它们一般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变化不大,具有较稳定的结构,把这样的环节称为模块较合适;还有些环节是根据需要课堂上教师临时增加的,可以称为临时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可以分为模块设计和临时环节设计。模块设计主要考虑它的功能、程序、所用方法、可能的难点及措施等,临时环节着重考虑其功能。物理教学中,模块通常有课题引入、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处理、结论应用等;临时环节如知识铺垫性环节。在某一堂课中,该组合哪些模块和环节,各自占用时间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断定。一般地,模块可以主要在课前设计,临时环节可根据需要临时增加,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如高中“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实验,及以通电螺线管代替条形磁铁的实验“可设计为模块,教师上课时发现初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学生忘了,可以临时复习这个实验内容和结果,这就是临时环节。
  3.3 教学思维设计。总体上讲,课堂教学思维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类。教学主线一般由教师来驾御,以某一问题作为立足点,启发学生思维发散,同样以某一结论的得出作为归宿,使学生思维辐合。思维散而不收,则显得凌乱,缺乏目的性;思维收而不散,则显呆板,缺乏灵活性,这些都影响物理知识的有效构建。思维发散与辐合的这种辨证统一关系,存在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应予以重视。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分析思维(逻辑推理)和直觉思维的成分,设计时也应该关注。
  在求异中思维发散,在目标指引中思维辐合,这是教学思维设计的基本原则。物理教学思维设计,应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内部思维与外部行为自然地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充分感知、识记、领会物理现象;通过理性思考和数据分析,把握物理客体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同时,还让学生在迷惑或困境中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触发解决问题的欲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及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历程。
  
  (上接200页)
  
  
  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大踏步迈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课堂。老师们经过学习,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很多可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上接201页)
  
  越宽。这时学生会有更多的问题要和教师平等探讨,使得师生共同提高。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施教,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以能动的主体姿态去思考和抉择,主动积极做出反应。学生的学是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师教的主要依据。教师主导作用恰恰表现在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教师的主动性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
  8.注意培养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探究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或待究问题以及迁移应用的练习,大多是与社会实际密切相关的,所以要把结论和方法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准确地把握探究教学的实质,开放地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合理地处理探究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的并用,将创造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上接202页)
  
  
  
  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条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有关生物方面的调查研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生物学技能,是二十一世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通过开展调查有关校园内及自己身边的动植物,调查人口的增长情况,调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等等调查研究活动,并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撰写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实现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反对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合协发展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科学方法和思想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让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上接203页)
  
  
  不正确的做法做斗争,通过小论文的写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在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后,对高一学习的必修1和必修2的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进行复习,对记忆性的知识和方程式及时的进行检查,最后所带的普通班的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了全部合格的好成绩。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不但喜欢上化学课,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山东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7.?
  [2] 王祖浩.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4
  
  
  (上接204页)
  
  
  一定考得好,两个学习不相上下的考生,考试成绩却可以相差几十分,究其原因多半是心理素质的高低不同。因此,我在中考复习期间有意识地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4.1 我们知道,知识的准备是心理准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复习期间,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复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2 适度调节考试前的情绪,帮肋学生克服害怕心理,不要过分紧张,正确估评自己,恢复自信。
  4.3 尽快进入角色;科学按排答题顺序和答题时间。
  总之,在复习期间,做到复习全面仔细,知识点面结合,把握重点热点,概念牢固掌握,方法灵括运用。

标签:建构 教学设计 物理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