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启事 > 正文

[“守经答辩,返本开新”] 2018新中式装修效果图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守经答辩,返本开新”作为本论文的题目,旨在探索陶行知“爱学生”“社会就是学校”等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爱学生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是学生学之有用、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的真谛,是构建现代教育教学发展和育人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理论内涵 生活教育 创造教育 理论外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自由全面、生动活泼成长的环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纲要的制定正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相吻合,
  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即学校”并不是把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等同起来, 而是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陶行知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反对派的“学校消亡论”等责难。其实这一观点是承“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要办大众教育。实际上陶行知并没有把无边的社会当学校。
  一、“守经答辩”的内涵
  (一)陶行知的学生观。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陶行知的学生观体现了崇高的师德,其核心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聆听陶行知掷地有声的话语,振聋发聩,倍感亲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构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论。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创造教育的教育家。“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是陶行知的全方位的创造教育时空观。针对旧教育“死读书”、扼杀儿童创造力的弊病,陶行知划时代的指出,解放儿童(“六大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光辉照亮了新教育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
  (四)陶行知的科学教育论。陶行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贯重视和实行科学教育的教育家,他倡导“科学下嫁”运动,为科学教育的大众化奋斗了一生。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21世纪和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关于“造就科学的儿童与科学的民众,使中华民族成为科学的民族,以适应于科学的世界”的教导,掩卷沉思,肃然起敬,先哲陶行知不愧为科教兴国的先声。
  二、“守经答辩”的外延,即“返本开新”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四)发挥学生潜能,注重创造力培养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予广阔的空间和自由。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其现实指导意义不言自明。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一提法实际上就是注重实践。他在办学中一向主张学校既不能培养“人上人”的剥削者,又不能培养“人下人”的奴隶,而只能培养“人中人”,使每个人受到教育后,都能“做工、求知、管政治”,做国家的主人。因此,陶行知在办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在他创办的一系列学校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实学。”倡导学用结合的又一例证是,陶校长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陶行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

标签:答辩 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