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日记 > 正文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公平性帕累托改进探析 帕累托最优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1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探讨,其作为一种重要社会公平价值取向,主要应体现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规则、信息、质量与现实结果公平,为此,本文基于高等教育公平理念与帕累托改进内涵,探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帕累托改进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性;帕累托改进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60-02
  
   一、高等教育公平理念及涵义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柏拉图的民主教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的“教育平等”、“教育自由”、“教育人性化”,直到今天人们追求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的全民教育,以期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都渗透着教育公平的理念,并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高等教育公平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对的差异化的社会价值抉择,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应有以下四个内涵:①受教无以类分,即人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分民族与男女,不分富贵与贫贱;②受教无隐性机会,即获得高等教育的标准公正,其机会不是“糖衣铜弹”的商品,不是“权旨利享”的绿色食物链;③受教无收益歧视,即获得学历学位的学业质量标准公平,学历学位收益不是达官名人的“贴金”性礼物,不是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者的“鼓乐”,其收益价值不应受“灰色关系”的证书印刷型“膨胀”而贬值;④高等教育公平具有时代色彩,即公平的程度依附于社会环境,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价值取向的写照,有与时俱进俱退性,社会公平环境和价值取向与真理逐渐逼近时,高等教育公平程度将提高,反之,则降低。如果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获享当时当地高等教育,且不受妨碍公平性法律与规章的约束,那么,高等教育在那时那地就具有了相对公平性。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公平依赖于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状况,就高等教育获得的既有资源来说,其公平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制度或规则自身设计的公正化,自身内容的公开阳光化,自身执行与监督的有效化。
  二、我国高等教育在公平方面存在的帕累托改进问题
  1.高等教育帕累托改进涵义。高等教育帕累托改进它是指在某种境况下如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或交换,至少能提高一部分人的高等教育福利或满足程度而不会降低所有其他人的高等教育福利或满足程度,即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利益损害者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获益。高等教育帕累托改进是基于人们的既得利益而言,而不是人们试图取得的东西,因为后者是没有止境的;另外,如果一种改进剥夺一部分人的既得教育利益,不管是否能带来更大的整体利益或者是否有助于实现怎样崇高的教育目标,都不是教育帕累托的有效改进。
  2.高等教育存在的公平性帕累托改进问题。近年来,伴随着高校间合并,中专升格专科,专科升格为学院,学院升格为大学,校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及规模上有很大提高,教学水平与办学质量总体上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备受人们关注与思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高校布局不平衡,地区间差异显著。截止到2011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5所城市的“211工程”高校数量和为56所,约占全国116所的50%,“985”高校数量和是19所(其中北京为8所),约占全国39所的50%,“985”高校数量为零的省份有12个,分别为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河南、江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可见,高等教育资源地理性布局不均衡,人力与财政资源流动性偏好过于集中,导致地区间高等教育水平差异化日益明显。②优质高校就学机会不平等,高校招生人数的地区分配指标差异明显,招生体系存在规则寻租性。北京、上海等城市一方面优质高校数量本身多,每个学校分配给本地的招生人数也多,一方面本地户籍考生人员少,形成“两多一少”现象,而河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其他地区则相反,形成“两少一多”现象,近几年,这两种现象造成同一所高校在不同地区“低分数线、高录取率”与“高分数线、低录取率”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名义上录取分数线高低与高考试卷不统一有一定关系,但“两少一多”现象地区的生源质量是社会认同的。另外,各高校招生中,录取制度与规则不够严谨,尤其是一些“保送生”、“竞赛生”、“特长生”“三好生”、“行业子女照顾生”、“民族加分生”等自身规则不公正,加之,这些录取规则透明公开化不够,又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这样,一些学校和人物通过权利或人脉关系(情感或物质关系)的寻租行为,为人为己分享到高校入学机会,从而导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这些矛盾有悖于录取公平和教育公平原则。③高校内部管理决策及教育教学民主化的深度和广度亟待改善。高校内部教代会、工会不断被形式化,工具化,边缘化;学术及管理体系近亲繁殖,学术、科研教师与职能管理、后勤部门人员人数比例不合理;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少,强制化与功利化多;决策有效民主化程度低,学术权力受压制;学者官员化、公仆官僚化;在大学管理中,行政人员、普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权益和义务不平等、权力越界、制度化管理与监督水平不高,不清晰,决策民主性与透明性滞后,平民教师权益日益受到行政权力的挤压,许多教研工作和精力受到各种的表格、会议、报告、评估及检查所牵制;教学与科研的价值更倾向于目标化、奖项化、利益化、形式化、虚无化而非内涵化、质量化、成果化、应用化、实践化。④高校办学的独立性、学术性与教育本质和目的的吻合性程度不优,办学规模与获取的财政资金不匹配。新校区的建设与完善,校区之间的协调管理,办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升等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各级政府用于高校教育建设的财政资金总额少,分配与管理体制缺乏公平性、合理性,低效率,那么易使高校常常要以牺牲相对自治性与独立性,甚至学术性,换取社会的支持,以致高校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作为教育功能体系中浪漫化和理想化的科学民主自由等因素,及坚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大学追求的目标中被逐渐弱化,面对压力和诱惑,一些高校的目标定位常常不清晰,目标执行缺乏延续性,此时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彼时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一些大学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媚俗于一些外界环境,忽视培养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使现代大学应该具有的公平化、人性化、知识能力化的理念淡薄,从而缺乏大气与魅力,缺乏社会感召力、社会责任力与社会个性榜样荣誉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教育本质和目的相背离,倘若学商不分、官本位倾向严重、学术权力弱化、运作世俗化,那么会使一些高校陷于依附性、功利性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不思进退,反过来,又影响自身获得财政资金的青睐和自身知名度和品誉力。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80-398.
  [2]樊美勤.论高等教育民主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25-27.
  [3]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10):48-5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1031)

标签:公平性 探析 高等教育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