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差异的比较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的:探讨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与非IS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43例,其中ISH患者79例,非ISH患者64例,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IS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非ISH患者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BP、△BP、年龄、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的相关性,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987(1.655~3.243)、1.769(1.223~3.001)、1.629(1.106~2.037)、1.504(0.149~12.267)。结论:ISH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明显高于非ISH患者,收缩压、脉压差、年龄、LDL-C水平是较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 高血压 ISH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8.008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超过8000万,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最重要的高血压亚型。2009年基层版高血压指南也首次将ISH患者单独列为一个高血压亚型,充分体现了ISH患者共有或独特的疾病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及顺应性下降,脉压差增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血管中层内膜厚度(IMT)增厚、粥样斑块形成为主要表现的波及全身大、中型弹力型血管的系统性疾病。有报道称[2]MT增厚发生于斑块出现之前,IMT也常被作为全身AS的早期指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T>1mm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性明显增加,IMT每增加2mm,心肌梗死相对危险性增加33%,卒中相对危险性增加28%[3]。本研究对比分析了老年ISH及非IS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43例,其中ISH组(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79例;N-ISH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64例。血压测定采用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读数分别取Korotkoff第Ⅰ音、第Ⅴ音为准。测量前休息15分钟,每次坐位测2次,取平均值。所有入选病例均排外肝、肾疾患,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疾病;1个月内有外伤或手术史、脑卒中、高热、妊娠、急性感染、风湿病、重度残疾及精神障碍,传染性疾病等。
  方法:颈动脉超声测定应用AT L2超9、LOGI Q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频率7.0MHz。检查前嘱咐患者休息5~15分,取平卧位,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端、中段和远端,至分叉处分别探测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值≤0.9mm,1.0~1.2mm为内膜中层增厚,≥1.2mm为粥样斑块形成[4]。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左颈总动脉所测数据。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X2检验。随后将诸多对于AS有影响的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AS为因变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AS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在对比分析之前对入组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性别、体重、血脂、血糖以及其他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因此可认为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可疑危险因素的基线情况没有差异。结果见表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比较:对ISH和N-ISH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差异进行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以及内膜正常、内膜增厚和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患者内膜增厚和发生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3.9%和45.6%,明显高于N-ISH患者组35.5%和39.7%的发生率,提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其他基本情况同等的基础上,ISH患者具有比N-ISH患者更大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结果见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分析可能和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将吸烟、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年龄、BMI、SBP、DBP、△BP、LDL-C相应的OR值均>1,所以认为这7个因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尤以SBP、△BP、年龄、LDL-C的相关系数为最显著均>1.5,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987(1.655~3.243)、1.769(1.223~3.001)、1.629(1.106~2.037)、1.504(0.149~12.267)。提示收缩压越高,脉压差及年龄越大,LDL-C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越大。结果见表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5]。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表现为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特征表现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6],随着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进展,临床上逐渐出现以靶器官受损和动脉硬化加速。颈动脉在动脉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早被累及,所以颈动脉MT通常被用作评价包括冠状动脉硬化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指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7]。Bots等[8]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压与颈总动脉MT相关,收缩压每增加10mmHg,颈总动脉MT增加0.02mm。目前认为收缩压升高是MT增厚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动脉弹性变差,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动脉压力急剧上升。更重要的是,僵硬的管壁立即物理性地将施加于管壁的血流压力反射回去,形成的血压波峰在收缩期即可出现,并与心脏性收缩期血压合并,导致收缩压严重异常升高[9]。另一方面,中心动脉舒张期压力由于失去了正常弹性动脉的舒张早期反射波的协同,衰减加速,舒张压亦异常下降。因此,老年人常见在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宽,这种随着增龄舒张压的降低和收缩压的增加导致脉压增宽是造成老年ISH的主要原因[10]。因此,ISH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疾病特征,临床中要针对具体合并症情况,做到用药个体化诊疗[11]。
  本研究对比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和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差异,结果表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达45.6%,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43.9%,颈动脉硬化的总发生率为89.5%,而非单纯收缩压增高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为39.7%,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35.5%,颈动脉硬化的总发生率为7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ISH患者比非ISH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大。进一步对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疑危险因素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年龄、BMI、SBP、DBP、△BP、LDL-C等7个因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SBP、△BP、年龄、LDL-C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最大。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因此,对于老年ISH高血压患者应该充分关注其疾病特点,尤其需要关注收缩压、脉压差以及LDL-C的达标,以尽可能的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641-649.
  2 Yamasaki Y,Kodama M,Ni shizawa H,et al.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Japanese type 2 diabetic subject s: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Diabetes Care,2000,23(9):1310-1315.
  3 Simon A,Gariepy J,Chironi G,et al.Intima-media thickness:a new too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J].J Hypertens,2002,20(2):159-169.
  4 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6.
  5 江凤,邓辉胜,李明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7):649-651.
  6 淡雪川,罗开良,李成玲.动脉硬度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10):903-904.
  7 潘永瑜,吕菁,石晓欣.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8):689-691.
  8 Bots ML,Witteman JC,Hofman A,et al.Low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atherosclerosis in elderly subjects:the Rotterdam study[J].Am J Cardio,1995,75:455-458.
  9 Vasari RS,Beiser A,Seshadri S,et al.Residu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ing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woman and man[J].JAMA,2002,287(8):1003-1010.
  10李绪贵.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内科,2009,4(4):605-607.
  11孙彩云.老年与非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2):214-215.
  

标签:硬化 动脉 高血压患者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