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关于美食散文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美食美文

米粉之湘,舌尖之馋

文 柏鹏(秦皇食府、筷乐潇湘集团董事长)

湖南人自古以来以米饭为主。过去,农村一般人家多用鼎锅(一种口圆、底尖的铁铸炊具)煮饭,用柴火先猛烧至沸腾,紧接着揭开锅盖再用细棍搅拌几下,然后把柴火抽出大半,盖上锅盖,小火焖煮一会儿饭就熟了。这种方法煮出来的饭特别香软,而锅巴却又是黄晶晶的,脆极了,咬一口嚼在嘴里“咯吱咯吱”的响,

关于美食散文

也香极了,老远都能闻到那种焦干的米香味,锅巴自然也成了小孩子们最喜爱的零食。

除了煮这种干饭以外,很多人家的饭中长拌有红薯、红薯丝、板栗、高粱、豌豆、蚕豆等杂粮。比如浏阳人就喜欢将干菜、荤腥等与大米拌在一起,在甑内蒸熟之后直接吃,就省得再另外炒菜了。另外,湖南的主妇们还善于将大米、糯米,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副食品,如年糕、糍粑、汤圆、冻米糕、粽子、八宝果饭等。每逢喜庆节日,主妇们都要将自制的这些副食品,加上炒花生、豆子、瓜子等,摆盘招待客人。

用玉米加工而成的米粉,也是湖南最广泛的食品之一。将早稻米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或丝状,就成了人们早餐桌上的米粉。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者干炒,爽滑入味。米粉品种众多,可分为排米粉、方米粉、波纹米粉、银丝米粉、湿米粉、干米粉等。

湖南属于鱼米之乡,米好粉丝自然好,根据做法、风味不同,湖南各地的米粉也有差别。常德米粉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汤料、盖码后即可食用,吃起来爽润可口、风味独道;衡阳米粉比较有劲道却又不乏细腻圆滑,而且粗大,让人感觉不小家子气,吃起来回味无穷;新化米粉是有许多讲究的,需要手工擀制,汤料需选用筒子骨用温火熬制,辣椒、山胡椒要用本地产的新鲜货、盖码需用水牛的血、小黄牛的肉,要对料下刀。牛肉要先用猪油炸至五成熟,然后再放至纱罐用温火煮,这样汤面才能汤红汁浓、鲜辣滑嫩、口感香软。

懂的调配汤料,是米粉好吃的必要条件。把适当的材料配份,精细熬成汤料,如排骨汤、海带汤、三鲜汤、鸡味汤、乌鸡汤、猪手汤、猪肚汤、牛腩汤、小肠汤等等,不一而足;还有的添加了中药滋阴补肾。衡阳鱼粉则是直接将米粉下到新熬制出来的鱼汤中,味道特别鲜美。米粉的好吃与否,还与盖码和配菜有极大的关系。盖码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肉丝、五香牛肉、牛腩、牛杂、猪肝、猪肚等,好吃的有羊肉,甲鱼甚至鲍鱼等。常德米粉以盖码品种多达二十种而闻名,新化米粉大致只有四种,即大片牛肉、三合汤、牛杂和清淡的木耳猪肉。米粉的配菜也非常多,有酸豆角、咸萝卜条、酸萝卜粒、榨菜丝、生姜丝等等。

摘自芒果画报

篇二:美食美文之八大菜系

美食美文之【八大菜系】

1. 鲁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鲁菜。

鲁菜由济南、胶东、孔府菜点三部分组成。济南菜注重制汤,清汤、奶汤的使用和熬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胶东菜起源于福山、烟台、青岛,以烹饪海鲜见长,口味以鲜嫩为主,偏重清淡,讲究花色。孔府菜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具体体现,用料之精广、筵席之丰盛,堪与过去皇宫御膳相比。鲁菜善以葱香调味,味道醇浓,一菜一味。鲁菜的另一个特征是面食品种极多,小麦、玉米、黄豆、高粱均可制成风味各异的面食,成为筵席名点。

2. 粤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粤菜。

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特色菜点发展而成,是起步较晚的菜系,但影响极大。广州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选料精当,品种多样,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潮州菜汇融了闽粤风味,以烹制海洋菜和甜食见长,口味清醇。东江菜又称客家菜,菜品乡土气息浓郁,以炒、炸、焗、焖见长。粤菜的总体特点是选料广泛新奇,菜肴口味清淡,讲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六味”之别。

3. 川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川菜。

川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其发源地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川菜的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变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但不同的配比,又能化出麻辣、酸辣、椒麻、红油、鱼香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川菜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其中最负盛名的菜肴有:干烧岩鲤、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等。

4. 湘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湘菜。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

点特色。其中湘江流域以长江、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浓,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著称。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软,以炖菜、烧菜出名。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湘菜因刀工精细、形味兼美而脍炙人口;因长于调味、注重酸辣鲜香而独树一帜,深得全国乃至全球食客的喜爱。

5. 闽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闽菜。

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闽侯县,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闽南菜重鲜香,讲究作料调味;闽西菜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了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闽菜刀工精妙,人趣于味,汤菜居多,具有鲜、香、烂、淡并稍带甜、酸、辣的独特风味。另外,福建小吃点心也别有风味,它取材于沿海浅滩的各式海产品,配以特色调味而成,堪称美味。

6. 浙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浙菜。

浙江菜有悠久的历史,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强调入味;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浙江菜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许多菜肴都有美丽的传说,因此文化色彩浓郁也是浙江菜的一大特色。

7. 苏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苏菜。

苏菜包括苏州菜、扬州菜、南京菜等地方菜系。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苏菜的主食、点心在五代时即有“健康七妙”之称。其米饭粒粒分明,柔而不烂,可以擦台子;面条筋韧,可以穿结成带而不断;饼薄透明,可以映字;馄饨汤清,可注砚磨墨;馓子既香又脆,“嚼得惊动十里人”,足见技艺之高妙。

8. 徽菜

这一站我们为您介绍的是八大菜系中的徽菜。

水墨徽州,人杰地灵。在古徽州这片土地上,不仅孕育了鼎鼎有名的徽商,更孕育了如今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说到徽菜,真是清雅纯朴、原汁原味、酥嫩香鲜、浓淡适宜。不仅如此,徽菜更具有选料严谨、火功独到、讲究食补、注意本味、菜式多样、南北咸宜的特点。徽菜采用的原料纯正,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烧菜讲究软糯可口,味美隽永;炖菜讲究汤醇味鲜,熟透酥嫩;蒸菜着重原汁原味,爽口宜人。

篇三:关于美食的作文:吃货的世界

关于美食的作文:吃货的世界

关于美食的作文:吃货的世界

我是一名资深吃货,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迫不及待的品尝当地美食。这次暑假我们来张掖之前,我便在网上查足了资料。听说张掖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被世人赞誉为“金张掖”。我想,物产这么丰富的地方,肯定会有很多美食,这让我十分期待这次张掖之行。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张掖,长途车程,已让我饥肠辘辘。在当地人热情的推荐下,我们便直奔大佛寺附近的一家卖牛肉小饭的小店。一进店门,一口大锅便呈现在面前,一股香飘飘的牛肉汤味,让我更饿了。排了好久的队终于到我了。只见大师傅深深的从锅底舀了一勺,里面的东西可真不少,有晶莹剔透的粉皮儿、颗颗饱满的面粒儿、喷香的牛肉、豆腐等等。舀满之后,再撒上香菜、葱花,一碗香喷喷的牛肉小饭便摆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大口,“太好吃了”我大喊道。面粒虽然很小但是很有咬劲,一大碗“牛肉小饭”三两下就被我消灭了,连平时不好好吃饭的妈妈也赞不绝口。陪同我们的张叔叔说,牛肉小饭因其面块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得名。小饭所用辅料为当地产红豆、粉皮和牛肉。营养丰富,价格非常实惠,只有5元一碗!真是早餐绝佳之选啊。

中午,我们来到了张掖著名的“苗氏卷子鸡”。我们要了一个小份的“卷子鸡”。上来之后,让我十分惊讶,居然是一个非常大的盘子,里面是满满的鸡肉和面卷子。让人不由得赞叹张掖人的憨厚实在。鸡肉块儿是金黄色的,和面卷子夹在一起十分诱人。我尝了一口,十分好吃。面卷充分吸收了鸡肉油脂的香味,使鸡肉肥而不腻,面卷酱香浓郁。真是面食与菜肴的经典融合。

晚上,我们来到了特色小吃街。这里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各路食客云集,好不热闹。而我们是奔着张掖的名小吃——“炒拨拉”而来的。在一块不大的铁板上,放上羊心、肝、肺、肠等羊杂,加上动物油脂和各种调料,师傅不断的来回拨拉,再适时的加大火力,爆炒起来,香味迅速扑鼻而来。吃起来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美味可口。

张掖盛产面粉,于是勤劳聪明的张掖人就把面做成各种样子。“搓鱼子”便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形状中间粗、两头细,长约一寸,非常像两头尖尖的小鱼,因此而得名。把它炒出来或烩出来都很好吃。吃起来好像是一条条小鱼在自己的嘴里游动。喜欢吃面的爸爸就一连吃了几顿各种“搓鱼子”。

在张掖的几天里,我们还品尝了张掖的炒炮仗、鱼儿粉、粉皮、面筋、粳粉、臊面、油糕、杏皮水等等很多风味小吃,个个好吃,样样一绝,让人赞不绝口,欲罢不能。

张掖真是一个美食天堂。

标签:散文 美食 重庆美食散文 美食散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