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散文 > 正文

唐代散文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彭公案读书笔记

篇一:一单元课内阅读积累整理

第一

单元导语:

通过把握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围绕“我爱读书”体会读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

法。

日积月累:

1、一日无书,百事

荒芜。(陈寿)表明读书态度

2、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杜甫)表明阅读积累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3、书犹药也,善读

之可以医愚。(刘向)是对会读书的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4、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表明要珍惜时光读书。

5、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表明读书的方法。

6、书籍是

( )

7、旧书不厌百回读,

()。

9、读一本好书,就

是( )。

8、我扑在书籍上,

就像( )。

展示台

阅读记录卡可以包

括班级、姓名、书名、作者、内容摘要、阅读心得。 文学常识:

《小苗与大树的对

话》的作者是(张钫),小苗是(苗苗),“小苗还包含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

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大树是(季羡林),著名“国学大师”,文学翻译家。学识

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是我国第一

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第

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古文观

止》代表中国古典散文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 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摘

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 背诵、默写的课文内容:

第三课第七自然段。

文章重点理解:

《窃读记》

文章描写了作者放

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

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

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

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

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

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

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

买,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

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

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

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

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

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

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你们是吃饭长大

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

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

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句子变换:我的腿

真酸啊,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双重否定句)

我的腿真酸啊,我

必须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改为陈述句)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本文写了作者如果

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的理由;并介绍了自己反复读书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

读书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对读书的独特见解。

句子:

①你喜爱的书就像

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

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

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②这真像与另一个

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

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

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

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

《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

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

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

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

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

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

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

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仿写:一本你喜爱

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如:一本你喜爱

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

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营养面包,是全

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是访谈录,“小

苗”指苗苗,“大树”指知识渊博的季羡林。委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

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

诗文积累。

4*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长生果”即吃了

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将书比喻成“长生果”,意思是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二:五年级上语文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

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

一、基础部分

(一)生字

1、易读错

哟——拼音是yō ,

学生易错写成yōu

目的地——的读作

踮起脚尖——踮读

作diǎn

暂时——暂读作z

àn

某——读作mǒu

奔向那里——奔

读作ban

沉甸甸——叠词读

作一声

全班之冠——冠

读作guàn

分外——分 读作

fan

禁不住——禁 读

作jīn

(多音字)

《水浒传》《济公传》

——传 读作zhuàn

绿林好汉——绿

读作lù

一百单八将——将

读作jiàng

恰似、如饥似渴—

—似 读作sì

似的——似 读作

shì

美差——差 读作

chāi

差不多——差 读

作chà

2、易写错

饿、惧、檐、酸、

撑、豫、零、某

方法:笔画较多的

字,教师可板书师范,同时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进行强调。同时记忆时也可引导学生采用

形声字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形近字

诵 编 娱

涌 偏 蜈

(二)难理解的词

窃——原意是指偷盗,但在本文中是指作者只读书不买书。

贪婪——指贪得无

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知趣——知道好歹,

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的

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

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贯通——全部透彻

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绿林好汉——聚集

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一百单八将——文

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

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

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毫不犹豫——一点

也不迟疑,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

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囫囵吞枣——比喻

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

不求甚解——意思

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

别出心裁——意思

是与众不同。

鲜味——即新鲜的

味道。

流光溢彩——流动

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色彩明丽。

一阕—— 一首。阙,

量词。

眼羡——看得到而

得不到,令人羡慕。

饱览——尽情地看。

津津有味——指吃

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如痴如醉——形容

神态失常,失去自制。文中指作者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

浮想联翩——浮想:

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篇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彷徨》 鲁迅

内容概要: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好词好句: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感悟:读完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呐喊》 鲁迅

内容概要: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新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好词好句: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感悟: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选择宽容》 蒋光宇

内容概要:唐代宗不计较郭嗳的冒犯,宋太宗也巧妙地宽容了两位重臣的冒犯。宽容不仅表现在一种胸怀,而且表现为一种睿智。 好词好句:倚仗 火上浇油 酩酊大醉 礼节 全然不知

人不能一味的宽容,因为那将失去原则,失去自己的尊严;但更不能一味地刻薄,因为那将使人失去善良。

感悟:宽容是一种气度,其含义不仅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和关爱,而是内心的旷达与博爱。选择宽容,丝毫无损你的尊严,而会有助于对方在宽容中穿越平庸。

《敲门恐惧症》 胡秀涛

内容概要:写一位著名的训练师,在对推销员做行销训练时,协助推销员克服内心对敲门的恐惧。于是有了一套精美的回答:‘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处,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对于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的,甚至还能获得一次宝贵的经验,为何不努力下呢。 好词好句: 克服 恐惧 损失 经验

有很多情况,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到原点。

感悟:从原点回到原点,看起来我们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实际上什么都改变了。首先,敲门了,说明我们有勇气,然后推销了,说明我们够主动。之后坚持了,说明我们够努力。最后出来了,说明我们心态平和。从原点回到原点,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次挫折,更收获了一份宝贵的经验。

《把针放在冰上》 王吴军

内容概要:美国著名发明家麦克利底有一天他问儿子,把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能让针沉下去,办不办得到?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年轻的时做过这个实验,所以他提示儿子用一些方法。儿子才15岁,但是儿子的想法令他拍案叫绝,他认为是否行得通无关紧要,关键是儿子找到了他没有想到的方法。几年后,麦克利底设计飞机的成功源于儿子的那句‘把针放在冰上’

好词好句:譬如,不假思索,拍案叫绝,无关紧要,绞尽脑汁,苦思冥想,限制,僵化,豁然省悟,独占鳌头

感悟:初生牛犊的儿子倒是敢于想象,不落窠臼,别出心裁。很多时候,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戴上自己制造的桎梏,并被那些实际并不存在的障碍所挫败。其实,要想创造出奇迹,就必须打破常规。

《鹰曾是被抛弃的弱者》 周礼

内容概要:现在在天空上翱翔的王者——鹰,是由短喙鸟蜕变而成的.通常短喙鸟在出生几个月后,就会被妈妈无情的抛弃,许多的短喙鸟都被饿死了,但有一些坚强的短喙鸟,决定放手一搏,万般无奈下,它们离开了这个小岛,靠着海上丰盛的鱼儿,活了下来.而那些自认为有得天独厚条件的长喙鸟走向了灭绝.

好词好句:繁衍 短小钝滞 万般无奈 腥腻

感悟:所谓的弱者,并非永远都是弱者,只要不屈服于命运,敢于顽强拼搏.哪怕是被人抛弃的“残疾”,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注定就是强者,也没有谁注定就是弱者.所谓“强者”,未必真的就是强者,只不过处于或暂时处于某一方面的强势位置.“弱者”也未必就一定是弱者,主要是处于或暂时处于某一方面的弱势位置.

《人生要向后看》聪聪

内容概要:文中举出许多事例来说明人生有亮点,自然就有暗点,而且经常发生错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向后看.告诉我们向后看,不是消极回首,而是一种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种壮行;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对换.

好词好句:另谋出路 喧嚣纷杂 误入激流 剑走偏锋 消极回首 日臻完美

人生之旅风一程雨一程,人生脚印或深或浅,美好事物常从指缝滑落,悲伤与阵痛,连接冷暖更迭,交替人生苦乐.

感悟:哲人说:“一个人的幸运在于恰当时间处于恰当位置.”人生道路崎岖,不管痛惜还是悔恨,生活终究还要继续.向后看,从事时间里寻觉真理,收拾好心情,领悟人生,准确定位,用智慧汗水兑换幸福.

《不可或缺的钉子》 西乔木

内容概要:本文写有一座新建的教堂,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往来不绝的参观,夸奖了这座教堂许许多多的东西,教堂的顶部有一颗固定木块的小钉子,它始终没有被人们褒奖过.他以为自己无足轻重就从木块上跳了下来,就在当夜,下了一场大雨,原来钉钉子的地方瓦松动了,结果教堂被淹了,一切的一切都被毁了.

好词好句:络绎不绝赞不绝口一字不漏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不可或缺

有一座小城建了一座教堂,教堂建好后,城里的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

参观,对教堂的宏伟壮观赞不绝口.

感悟:每一个整体都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就像团队中的人一样,也许不会人人都得到关注,但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才能构成完整的团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内容概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她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光明的出口,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去尽力帮助贫困的人们。

好词好句: 心旷神怡低垂 绞尽脑汁 百鸟啁啾 歌声盈耳 难以言喻

有时候我也会在心情不好时,独自到这里来寻求慰藉,我总是把炙热的脸庞藏在凉气沁人的树叶和草丛之中,让烦躁不安的心情冷静下来。

感悟: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名人传》罗曼·罗兰

内容概要: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典型情节:①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②米开朗琪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

篇三: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余秋雨的一本书,什么样的书?不知道,但却一直对这本书很好奇,主要是对书名好奇,很想知道何谓“苦旅”,更想知道什么又是“文化苦旅”。我想如果要知道为什么,至少要亲自去读一读。于是,带着种种期望或者说是借口,一页一页的翻开了这本仅凭名字就让人感觉高不可攀的书。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化”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太抽象了。

可是原以为会很抽象的一本书,却让我体验了一种巨大的阅读上的享受,这种阅读上的享受因该是来源于余秋雨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或者说源于他丰富飞扬的文学想象,亦或是文章里的一种具体可感的意境亦或是他的思考、、、、、、

总之,我被它的美深深吸引住了,但当我继续往后翻的时候,我的心情就越沉重,而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一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信条,也许余秋雨也有这样的价值追求,我脑海里深深印着初序里那段话:“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作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如果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就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一直苦苦期盼的自身健全?”他说这是他的困惑,而他也正是在这种困惑中离开案头,悄悄出发,开始他漫长而

艰难的文化苦旅。离开书房的他行走在各个文明的废墟上,他在这些地方思考着中华文明,他的这思考打动着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文化苦旅》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苦”和“美”。

首先我最关心的就是为什么叫“苦旅”。读完后才知道,作者浪迹天涯,一站一站的走访那些如今的文化废墟,走走停停,风尘仆仆,疲倦了四肢筋骨,此外在走过某些文明的废墟的时候,也有一些苦涩的想法,比如在写道莫高窟的时候他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是,它们记录了我们历代祖先的信仰和悲欢,我们一有机会总要赶过去看望它们,隔着外国博物馆厚厚的玻璃,长久凝视,白般叮咛”。我觉得这是“苦旅”的一层含义,但我觉得另外一层含义或许更深刻。作者其实算是现代文人的一个代表,而他的这一旅程是他由困惑而至感悟的一种心灵的旅程,而这种心灵的旅程往往是痛苦的或者说是艰难的。所以叫做“苦旅”。而作者(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唐代散文读书笔记)的这种心灵的旅程只是作者在初序里说的困惑而来的感悟,但是看过全书的人都知道,作者不仅仅限于自己内心的困惑。

他还有另外一种心灵的旅程,只不过,这种心灵的旅程已经不只是属于作者了,他应该属于全华夏民族了,作者在不断的走着不断的思考着,“为什么全球的古文明只有中国未曾间断”?“而未曾间断过的中华文明以后又会怎样?会不会像其他古文明一样在历史的某一页真正定格成“历史”。”作者的一系列问题又将这一部分中国文化之旅的艰苦表现出来了。我只能说这或许也是作者《文化苦旅》之一的“文

化苦旅”----中国文化的思考和中华文明的反思。这就是我理解的《文化苦旅》的“苦”。

其次是它的美,可以说要不是写得如此美,恐怕我是不可能有耐心读完的,所以我想说说它的美。我想只要每一度过《文化苦旅》的人都会赞叹里面每一句话都写得让人读起来如此受。甚至有些地方会让我感到一种全身心的空爽。通过自己的阅读,自己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散文,《文化苦旅》的语言特色是比较独特的,那是一种工丽,典雅,婉约灵动的一种散文语言,读起来让人有一种文采斐然的感觉,有一种阅读带来的享受的体验。

第一种“美”,如诗般的描写。在莫高窟这一章里有这样一些话,“青褐的色泽依然浑厚,豪迈的笔触如同剑戟”。“连病态之美也消失了,肌肤变得日渐圆润。那些雕塑略显腿短头大,马背上的历练,使他们气定神闲”。“悲壮的意志可在了洞壁上,悲惨的岁月却刻在了大地上,赫赫唐代已经很难再回过神来。此后的洞窟,似乎一个个活气全消。也有看上去比较热闹的场面,但是模仿的热闹只能是单调”。“莫高窟那些文物被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在莫高窟中,作者不惜笔墨描写洞窟壁画的绚丽,壁画风格变化之中暗含朝代的更迭,当读者一读就已经被那美丽的描写带进了那个洞窟里,沿壁而走,仔细观看着洞壁上的画。相反,对莫高窟这种曾经汇聚各种文明的地方的叙述在其他作家那里也有,但他们大都以沉闷的语言对这儿的历史,文化进行剖析,却忘了语言的生动性,让我读起来就

觉得过于沉重和严肃,根本不会有耐心读完,我想大部分90后读者和我一样应该都有这种感觉,而余秋雨却不同,虽然他也在描述历史,表述文化,但他加以了诗意般的语言来修饰,使文章在表述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美感,使原本沉重严肃的历史与文化增添了一种优美的韵味,使得大多数读者一接触到《文化苦旅》就爱不释手,忍不住看翻了又翻。

我看来的第二种“美”就是气势。

“这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我敢说,把它放在人类文明奇迹的第一线,也毫不逊色。世人皆知万里长城,其实细细想来,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短短的两句话,气势尽显,更出人意料,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而在都江堰中,前面就这样写,用气势磅礴的语气把都江堰推出来,并说它是比长城还激动人心的工程。其实这样的描写在莫高窟,西域喀什,天一阁……都有,往往让人心里不禁为之一怔,原来有很多我们知道但并不了解的伟大存在。

就这样,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让文化苦旅里的种种在脑海浮现,慢慢感知“苦”之所在。

标签:唐代 散文 读书笔记 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 散文读书笔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