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设问句 > 正文

如何培养提问意识【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提问意识不强,存在惰性,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科学始于问题,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意识;问题情境;方法指导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3-0038-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18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校实行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努力构建自主的生态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从而勇于提出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有提问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提问,也没有机会向教师提问。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出来,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有问题可提,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如在演示“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我有意识地把反应后的试管留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试管中并不是无色的溶液和红色的铜,而是蓝色沉淀物。为验证该蓝色沉淀物,他们会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①取少量蓝色沉淀物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振荡,发现蓝色沉淀物难溶于水;②取少量蓝色沉淀物放入稀盐酸中,发现蓝色沉淀物完全溶解;③取②中的溶液做焰色反应,焰色呈蓝绿色,由此得出结论:此物为Cu(OH)2。从而产生疑问:此反应是否是置换反应?为什么产物不是无色溶液和红色的铜,而是氢氧化铜沉淀?再如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装有金属锌、铁、镁、铝、钠(钠保存在煤油中)5种金属的试剂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什么钠与其他4种金属不同,要存放在一种液体中?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还可以把钠保存在哪些液体中?然后让学生打开试剂瓶自己观察,学生就会进一步提出问题: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为什么钠不能像其他金属一样直接保存在试剂瓶中?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能主动提出问题。
  二、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建“各抒己见”、“不懂就问”的言论氛围,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提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求全责备,哪怕是“离题”了,也要认真对待,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每个问题的真实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Al(OH)3的两性”时,我首先设疑:Al(OH)3是否也像Al2O3那样,既可与酸、又可与碱反应呢?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现象,从而得出结论。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Al(OH)3能溶于所有的酸和碱吗?再如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后,我补充了一个实验:在烧杯中加入苯(密度为0.88 g?mL-1)和水(密度为1g?mL-1)各30mL,将一小块金属钠(密度为0.97 g?cm-3)投入烧杯中。学生热情高涨,各抒己见:①钠为什么在苯层中不停地上下浮动?②钠和苯能反应吗?这样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而且能互相引发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得到了强化。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会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如在学习“氯气”时,我首先设疑:实验室能否用制取CO2的装置来制取Cl2?“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如饥似渴地自学教材,探究氯气的制法,设计出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图。在此基础上,我再次设疑,收集的氯气是否纯净?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他们很快就会提出如下问题: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哪些杂质?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多余的氯气用什么物质来吸收?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会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激发。
  四、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有了提问的欲望、兴趣,还须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和探索,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的错误等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在学习“醛的性质和应用”时,我请两位同学演示“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结果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两同学一下子懵了,相互对视后无语,红着脸站在那里。这时我并不急于指出其错误,而是面带微笑注视着全体学生,坐在下面的学生立即热烈讨论起来。我适时地请他们说出讨论的结果,生甲:可能是NaOH的量不足;生乙:可能是CuSO4的量不足;生丙:可能是加热的时间不够;生丁:可能是乙醛溶液的量不足。学生们讨论得出多种可能原因,我没有肯定,请那两位同学重新做实验,结果验证了生甲的猜测是正确的。我认为,这种问题探索的过程比本身的结论更为重要。通过这样的训练,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思维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有帮助。
  任何一种意识的培养都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来完成,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化学自主性课堂充满乐趣、激情和智慧。

标签:培养学生 提问 意识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