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好不好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基层已成为未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心理并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我们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基层就业意愿 调查分析 对策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豫政〔2011〕67号,文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心理”和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我们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河南省大学生,以准毕业生为主,占调查人数约一半,涉及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此次调查对象所属专业、年级等覆盖面较广,具有普遍性。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计量分析法、个案研究和走访座谈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分层和随机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访谈工作,更直观的了解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意愿。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统一组织,调查问卷为自制封闭型,题型为单选和多选题,并运用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为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集体测试与个别调查相结合,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37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问卷595份,有效回收率85%。有效问卷样本分布为:男生241人,女生354人;城市户口272人,农村户口323人。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就业选择面窄,倾向高薪、大城市、国有企业和“工资待遇与福利”依然是毕业生择业时最看重的首要因素。对于就业区域,78.49%的学生选择中等以上城市或省会、直辖市等发达地区,而只有5.38%的大学生选择去县城、城镇和农村。这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姿态依然较高,他们更多的是将自己定位为高级知识分子,而不是普通劳动者。
  2.基层就业意愿未广泛普及,学生认识不到位,对于基层就业范围,普遍学生都存在不全面的理解,认为去基层工作就是去农村或西部贫困地区。56.9%的大学生对于其身边已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的工作状况没有了解或不了解,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注意识不够强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另外,对优惠政策的有效性的认识上,33.8%的人认为有效或很有效,认为一般的占51.9%。这说明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但由于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其不了解。
  3.对基层就业认同感较高,并不盲目反对。在本次调查中,有24.87%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愿意或有意向去基层工作,明确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仅占13.61%,这表明部分大学毕业生开始将基层作为择业的选择。但90.08%的同学去基层工作是为了积累经验,谋求更大发展。当然担心自己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成为制约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首要因素占64.2%。而基层单位的状况成为制约基层就业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工资福利问题选择不愿去基层的大学生占到45.21%,选择“政策保障不够,再就业难”的占到41.51%。这反映政府应加快落实好大学生服务基层的优惠政策,要做到“政策出,必落实”的原则。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1.构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建设,完善一套覆盖全面、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体系,实行就业指导的全程化、经常化、专业化、全员化。将基层就业意识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团组织生活打造成大学生接受就业指导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阵地。
  2.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树立基层就业意识
  高校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基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去基层就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从而在思想上提高大学生面向基层、投身基层实践的自觉性。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念教育,使广大毕业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到基层就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基层就业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注重发挥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安排那些在基层工作出色的毕业生代表回学校介绍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经验,激发大学生去基层工作的热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个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同时也要正确分析当前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联系国家发展实际,主动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国家的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勇于去基层接受锻炼,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基层岗位上成长成才。
  3.加强社会舆论支持,营造良好基层就业氛围。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意愿,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媒体及基层用人单位大力宣传符合基层需要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艰苦奋斗、去基层就业光荣的浓烈氛围。大力宣传在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通过现身说法,提高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创业的意识,振奋基层就业、创业精神。
  四、小结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学校健全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学生的基层意识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树立其正确的基层就业意愿;需要社会舆论的大力引导和基层的物质保障。只有多管齐下,合力助推,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积极到基层积极,与基层共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梅,熊孝梅.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9 (01)
  [2]王琴.论加强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意愿教育[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1)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河南巩义)

标签:高校毕业生 基层 就业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