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诗词 > 正文

职业生涯规划书 [当代与早期职业生涯理论的对比分析]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代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早期的单一因素和静态理论,发展变化到现在的多因素和动态发展的理论,使得职业生涯理论更全面和更实用。   【关键词】职业生涯理论
  
  上个世纪早期,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职业分工更加明细化和具体化,而且职业的种类也变的纷繁复杂,呈现多样性。此时,为了应对职业的这种快速变革,早期的职业生涯理论诞生了,从帕森斯的《职业选择》到现在,职业生涯理论进过了几次变迁,形成了众多学派,最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霍兰德的六边形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去解释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当前,这些理论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新的职业生涯理论如社会认知职业发展理论,职业决策的PIC模型理论等发展迅速,并得到高度重视,和传统的理论相比,这个新兴的理论,更加贴近当代人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更加全面、更加灵活、更具动态性,这些新型的职业生涯理论也显示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一、早起的职业生涯经典理论
  1.特质因素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以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为基础,它假设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性,而这些特性又与某些特定的职业相关,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职业选择三步法:知己、知比和抉择。也就是从了解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从而来进行人职匹配。
  2.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主要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的表露和延伸。同一职业群体内的人都有相似的人格特性,他们对待同一事物都有相似的反应,从而会形成类似的人际环境。他认为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3.职业锚理论
  斯隆管理学院的施恩教授在1973年通过对该院44名毕业生进行5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后发现,个人在选择和发展事业生涯过程中,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职业锚。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一些特性逐渐形成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伴随着自我概念的不断清晰,这个自我概念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主要地位的职业锚。通俗的说,当一个人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那种主要的东西。
  二、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生涯理论
  1.20世纪70年代的认识信息加工理论
  上个世纪70年代sampson、peterson和reardon提出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信息的认识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认识信息加工理论利用一个金字塔模型形象的说明了职业生涯决策所涉及的内容,在金字塔模型的底端是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的领域;中间层是信息加工技能,也就是决策技能领域;顶端是元认知,执行加工领域。在金字塔模型的中间层是职业决策的关键环节,提出CASVE环这个核心观点即个体在应用两种不同的认知的基础上,一个是自我认识,另一个是职业认识,通过对这两类知识的综合分析,并用CASVE环即交流、分析、综合、评价和执行来表述个体做出职业决策的整个过程,这五个要素之间循环往复。
  2.社会认识职业理论
  社会认识职业理论通过个人-行为-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人们如何形成职业兴趣和做出职业选择。该理论整合了霍兰德的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舒伯的职业发展观等其它相关理论。做出了以自我效能、结果期待、个人目标三个核心概念。其中自我效能主要是自身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信念的自信程度;结果期待是指自身对从事特定行为结果的信念;个人目标是个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意图。这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有时该理论除重视三个基本概念外,也十分重视其它相关因素,如心理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等。
  3.发展系统理论
  职业的发展系统理论更多强调职业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和开放性,而发展的道路在人的一生中都会有明显的变化,注重个人功能和发展的整体性。该理论将个人的特点认识与特定的个人活动结合起来,认为没有对特定的个人准确认识,就不可能形成实用的职业发展认识,个人的动机影响人们决定是否努力维持和快速恢复原有的职业状态,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把个人的动机分为三个成分:个人目的、个人力量、信念和情绪。这三个成分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一起起作用。
  4.PIC模型的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PIC模型理论是以方面排除理论为基础,认为职业决策理论是找到与个体喜好和能力最相适应的职业,在普通情况下个人广泛到尝试各种职业方案是不现实的。该理论将职业决策过程划分为具有不同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个人的喜好,排除掉一些不喜欢的职业方案,得到一组较为有操作性的“可行方案”。第二,通过对“可行方案”的进一步深度的挖掘,产生一个适合的职业。第三,在对比多个适合职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职业,PIC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在所有阶段都有积极作用,可以从不同的阶段进入决策过程,它可以解决个体决策的动态发展和变化。
  三、当代与早期职业生涯理论的对比和发展趋势
  1.更加体现动态、开放的过程
  早期的职业生涯更多关注职业兴趣和个人的特性与职业选择的相关性,而当代职业生涯理论更多关注职业生涯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也就是个体是如何对外在和内在的各种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如何决策等开放动态的整个过程本身。如前面阐述的认识信息加工理论中提到的CASVE环,实际上就是职业生涯决策的五个阶段,该理论就是一个开始于信息的搜索,结束于决策实施的职业生涯的过程模型。此外,PIC模型也是强调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经历每一个阶段,他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在不同时期,也可能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决策的同一阶段。
  2.职业生涯理论中的多种因素趋向整合。
  较早期的职业生涯理论,较多的从某一方面入手来揭示职业的选择,例如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就从简单因素人格出发,强调职业选择中的人职匹配理论,其中他忽略了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等个体的职业影响,对整体性重视不够,同时他也很少考虑影响职业发展的家庭、社会、经济等因素。当代的职业生涯理论更多的从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动态的解释人的职业选择现象的整个过程。
  3.突出职业生涯中非理性成分,强调个人力量
  早期的职业生涯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强调决策者的绝对理性行为,认为这是符合逻辑和价值推理的行为,要求决策者摒弃各种非理性的因素。如情感和不良情绪等的影响,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这种情感的影响有时候起到主要作用。当代的职业生涯理论已经意识到个体的情绪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例如职业系统发展理论中,将个人目标、个人力量、信念和情绪作为三种动机成分,并认为这种动机成为同时起到作用,个人情绪在这里起到支持和促进实现理想的结果时,具有激发能力的功能,所以当代理论已经关注到情绪、情感成分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作用。
  四、小结
  当代和早期的职业生涯理论相比,在内涵方面有了广发的延伸,由原来的单一因素、静态的职业生涯理论逐渐发展到当代综合多种因素,动态的职业生涯理论。使得职业生涯理论更加全面、合理和实用。但是,当代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虽然已经意识到情绪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当代的职业生涯理论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解释情绪在个体职业选择过程中如何作用的。此外,有些理论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等。

标签:职业生涯 当代 理论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