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实施方案 > 正文

[微博问政功能初探]平南网络问政平台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微博问政”的现状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微博问政”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微博 微博问政 网络道德
  
  自2008年微博在我国发展以来,微博成为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政府也开始利用这种新型的传播沟通方式,并且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微博问政”。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2012年初的3亿多,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已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微博问政”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但也存在不少缺陷。面对“微时代”的“微革命”,政协委员翟惠生说:管理得好,微博就是“威博”,在联系政府和群众中发挥巨大威力;管理不好,微博将变成“危博”,在社会上埋下危险的种子。本文通过对“微博问政”的传播现状和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促使“微博问政”这一新型传播沟通方式得到有效发展。
  一、微博与“微博问政”
  1、微博:谁想看,谁就可以看到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是个人化的社会媒体,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系统。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2007年,Twitter正式上线。其发明者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曾如此评价微博:“它的氛围感更强,你基本上像是在一堵墙上涂写,如果谁想看,就可以看到。”
  我国早期微博网站是饭否、叽歪、嘀咕等,饭否网于2007年5月开通,通过饭否排行榜、饭否搜索等产品的翻新花样留住用户。在2009年下半年饭否被关闭以后,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先后推出了微博客服务,其中新浪微博成为发展最快的一家。
  2、“微博问政”真诚走进网民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沟通模式和传播科技上的发展,对推进政治民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扩展了政府听取民意的途径和渠道。自2010 年微博在全国两会中现身中国政治舞台并初露锋芒后,经过近2年爆炸式增长,已经成为拥有过5亿用户的舆论载体。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更将微博问政的风头推向高潮,人们用“秒互动”、“微媒体”、“全民记者”等词汇描述它的传播优势。
  据腾讯微博官方统计,目前共有万余个政务机构以及公务员开通微博,遍布34个省级行政区划。2011年10月25日举办的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政务微博地图”显示,浙江省3000多个政府官员拥有微博,形成了微博上的“浙江军团”,排名全国第一,其中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微博的“粉丝”就高达500多万,堪称“微博达人”。他的微博开通以来,内容几乎每天更新,日均广播10多条。蔡奇以谦和、真诚的姿态走进网民中间,不仅日常对组织工作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更推出“周末夜话”等栏目与网民们进行深度沟通。
  二、“微博问政”的现状
  1、“微博问政”的传播特点
  (1)传播的便捷性
  所有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彩信、短信以及手机上网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发布到微博,与广大网民分享信息。微博传播的最大特点是微博内容简短,一般要求在140字以内。它的使用门槛极低,即使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用户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只言片语的形式发送到个人微博上。微博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超链接于一体的媒体特征,以及它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惊人的更新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的用户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被分秒刷新。一个新闻事件一旦进入微博用户的视线,便可在瞬间爆发重大影响。
  (2)传播的即时性
  作为互联网中的一种工具,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发布简短信息,能够让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直播”。微博的即时性优势使微博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现场感。微博问政的传播优势表现在微博的传播速度上,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特别是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微博简易操作、便利的终端服务器,使其具备“Anytime、Anywhere、Anyway、Anyone”的特性,从而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
  (3)传播的分享性
  微博具有便利的分享性,这是微博传播的基本优势。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碎片化”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碎片化”的需要。微博用户可以利用一切零散时间,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用手机上传至网上与他人分享。尤其现在手机进入到3G时代,对微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
  (4)传播的互动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3G手机的使用,手机与用户、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将变得更加容易,微博因此也可以完美体现其互动性。除了通过微博快速发布信息外,用户还可以在微博精简的操作界面上快速发布评论和感想。在微博中,博主与网民之间的“对话”如同“面对面”一样,互动性极强。例如,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自2009年在新浪开通微博后,带领海宁司法系统开通了19个官方微博,及时披露司法工作信息,在线解答博友疑问。至今共解答落实咨询问题2000多件。
  2、“微博问政”的优势
  微博的走俏,表明网民言论更趋理性务实,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更趋积极有序。“微博问政”不仅拓宽了汇集民意、凝聚民智的渠道,更具有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建立有效公共政策体系的长远意义。
  (1)方便政府应对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
  2011年8月17日傍晚,济南发生一起狱警殴打老人事件,引发群众不满,导致人群围观和交通堵塞。面对网友对这一事件发出的微博,济南公安积极应对,两小时内及时通过政务微博发布调查进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突发事件中,济南公安微博及时、细致地回应,避免了网络舆情的发酵和扩散,使一场来势汹汹的网络风波化解于无形。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浙江政务微博集体发力,以及时、坦诚、公开的发声,在网上弥漫的一片质疑与不满的情绪中,赢得了难能可贵的理解与好评。
  (2)促进政府法制法规的完善
  2011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特别引人关注。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该事件起始于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短短两周已有粉丝7万余人。此次微博“打拐”事件,与司法机构,特别是警方正在推动的针对拐卖犯罪实施综合治理的努力不谋而合。警方还提出从“打击拐卖”到“反对拐卖”概念的转变,其目的是为改变警方单打独斗的局面,针对拐卖儿童妇女犯罪,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打击、救助的综合治理模式。
  (3)成为话语权实现的平台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具有宣传、号召、动员、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微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公众定义,人们即使不同时不同地,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微博用户对于其功能的再设计重构了公共意见平台。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树地震和西南干旱中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网民通过微博对热门事件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助于提高政府部分的行政效率,微博可以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
  3、“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
  微博因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而迅速成长和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工具,它既有独占鳌头的优势,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
  (1)信息多、杂、乱
  微博是碎片化沟通时代的产物。文本碎片化给微博带来了传播的优势,但信息不成系统、短小、无标题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无组织现象。微博用户可以快捷、随意地发布信息,这种大众、原创、实时播报的方式由于缺少有效审核,极易导致微博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部分言论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2)时有不实信息
  微博把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高效的传播方式迅速在互联网把信息传播开来。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客已经逐渐成为了舆论传播的中心,其裂变式的传播往往给党政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就会带来被动,甚至使事件急剧升级。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有重要的作用,用好新媒体,将极大缓解党政机关的舆论压力,为圆满解决问题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3)滥用话语权,形成网络暴力
  微博既是个人发布私人信息的平台,也是面向大众的公共空间。因此,微博中的意见领袖言论不能仅仅作为个人私语看待,其既然已经进入公共空间,自当承担公共领域发言的职责。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作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公众人物应该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于建嵘在江西万载县讲课期间,将县委书记的一番言论放在微博之上,引发一场针对江西万载县委书记的口诛笔伐……微博意见领袖如何运用自己的话语权,避免造成对他人的网络暴力,已经成为微博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微博问政”的推进策略
  “微博问政”在凸显其传播优势的同时,显露出来的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地改善。尤其应该在法律、技术、道德等方面完善“微博问政”的管理体系。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微博问政热”,很多人一直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其中充满炒作、吹捧和包装出来的虚热成分,充斥着微博推广商的夸大其词和媒体对新生事物的过度追捧。如何充分发挥微博的传播优势,扬长避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微博发展之路是政府和公民需要思考的问题。
  1、加强微博信息管理
  (1)对讨论话题进行有效引导
  近年来“两会”期间,人民网“微博报两会”成为新闻专题最大的亮点。人民网打出“微言大事博论两会”的口号,开辟“代表委员微博”、“两会记者微博”、“微博放映厅”、“博眼看会”等多个栏目,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中的“两会”议题,同时也有利于对网民利用网络论政意识的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网民利用网络论政意识的引导,将微博有效运用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微博网站也要配合列出每天的热门话题,将碎片化的语言聚合起来。
  (2)对内容进行有效监管
  由于微博信息量大,内容多而且杂乱,要杜绝微博上的虚假和有害信息,就应该从多方面对内容进行有效监管。在制度方面,对于微博内容的管理,政府应该以疏导为主,以限制为辅,这样才能兼顾监管和民意的表达。继网店实名制,域名注册和网站备案实名制之后,我们看到实名制对于网络的管理确实起了很大的规范作用。因此,对微博内容的管理也可考虑实施实名制。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后台实名制,前台可用昵称的形式。这样一旦用户发布了有害或虚假信息,相关部门可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进行追究。立法方面,政府应尽快建立微博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我国,互联网监管立法还非常薄弱。迄今为止,互联网立法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安全方面,我国针对网络监管的法律只有一部准法律性文件,即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它以刑事处罚为主,但也包含对行政立法的相关要求。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微博内容乃至整个网络的内容进行管理,保证网络的健康发展。而在技术方面,微博可用各种过滤技术对有害内容进行过滤,例如URL地址列表法和关键词过滤技术。
  2、健全法律体系,提升网络道德水平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管理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极为重要和紧迫。只有在规范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微博才能健康地发展。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有关法律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有待完善,网络监督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完善网络立法无疑对网络新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保障作用。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微博是开放和自由的,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公民记者时代”并不虚言。但这必须建立在公民的理性自觉与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公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理性使用媒介,避免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出现,尤为关键和重要,其实这也是最基本的。在自觉自律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大对公众素质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每位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和参与,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实践网络道德。
  (3)增强政府微博的社会责任感
  微博是基于信任的信息交往网络。微博中的政府人员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从而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中介;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也是某些领域的权威人士和知名人士。因此,无论是基于他们在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位置,还是基于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都理应在社会信息交流中比普通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微博首先应不制造、不传播假新闻;其次,政府微博还有责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来帮助核实和澄清微博上的虚假新闻。
  3、构建微博公信力
  目前国内微博网站的功能十分齐全,整合了IM、社区、新闻网站的各种特色优势。那为何微博在我国仍未拥有广泛用户呢?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意见领袖没有形成;二是IM、社区的地位撼动较难;三是国内微博网站在用户粘性方面普遍做得不够。因此微博要扩大影响,应该注重树立自己的意见领袖,加强用户粘性建设等。此外,还需加强不同微博网站的特色化建设,避免同质化,使服务更加细腻,扩大微博的影响力。
  4、增强互动性
  “微博问政”要想发展,必须走群众路线,增加官员和政府微博与群众的互动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微博产生的“核裂变”效应,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蔡奇认为,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微博问政”最重要的是转变话语表达方式,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
  作为一个新兴传播平台,微博的发展刚刚起步,“微博问政”这个新颖的方式也刚发展起来。迄今为止,虽然微博言论和微博问政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它在促进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功不可没,在政府公开问政方式上有革命性的里程碑意义。政府和微博管理者始终坚守“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微博就一定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微博问政就能在新时代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发挥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本文系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微博分类与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②[美]谢尔?以色列 著,任文科 译:《微博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③张力、唐虹,《微博信息传播机制及其发展困境》,《新闻世界》,2011:68
  ④应吉庆、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J].《新闻实践》,2010(4)
  ⑤张月萍,《微博客对网络新闻评论的影响》,《新闻大学》,2010(3):118
  ⑥薛冰华,《微博客在传播新闻信息的优势和局限性》[J].《新闻界》,2010(5)
  ⑦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与传播价值》,《当代传播》,2011(1):22
  ⑧邓君洋、郑敏,《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新闻世界》,2011(1):80
  (作者: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专业2012届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宁波市“大学生励志标兵”)
  责编:叶水茂

标签:初探 功能 微博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