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手抄报 > 正文

南京城管“眼神执法”,网民赞“了不起的进步”等(3则) 小男孩看城管的眼神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南京城管“眼神执法”,网民赞“了不起的进步”   十几个穿制服的城管执法人员袖手围在一个占道经营的卖鱼摊旁边,在数分钟的沉默僵持之后,尴尬的小贩主动收摊走人。1月30日中午,路过南京市锁金村某街道的市民王先生看到了这特别的一幕,忍不住拿起相机拍下并上传到网上。这张以“占道经营小贩挡不住城管队员‘围观’眼神开始撤退”的照片很快成为网友转发、讨论的热点。
  网民“柏文学”:这事表明,城管执法,暴力不是必要的,至少并不总是必要的。有些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摊贩,还是有点自尊心和“面子”的,在执法者“围观”的“气场”里,可能会守不住最后的顽固,回到合法经营的场地去。
  网民“里工”:毫无疑问,围观执法不能包治百病,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诸如私搭乱建等更高“水准”的违规现象,恐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我们甚至难以褒奖“围观执法”,要知道眼神并不都是“柔情似水”,那种挑衅的眼神很难说不是一种暴力。可是,“围观执法”毕竟杜绝了鲁莽无礼的动手行为,算得上是一种纠结中的进步。
  网民 “宋莉”:用“沉默眼神”盯走小贩,不“动手动脚”固然好,但盯走之后呢?他们会不会再拖着摊位挪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们占道经营的违法方式?文明执法虽然值得拍手称道,但给小贩划定一个能够经营的场所,给他们一个出路会比沉默执法更和谐。如何将摊贩经营合法化,如何真正化解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
  
  韩寒方舟子“斗法”,是对真相的尊重?
  1月初,网民“麦田”质疑韩寒有人代笔,随后又向韩寒致歉。之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主动加入“混战”,继续质疑韩寒的众多作品并非本人所写。“韩方之争”一时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月29日,韩寒方面表示将正式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
   网民“石城客”:在不短的历史长河里,止争息讼是不少国人的处世哲学,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现在是法治时代,拿起法律武器并不丢人,而且在许多时候,唯有法律才能还原自己的清白。
   网民“乾羽”:对韩寒来说,当自己说的话已经无法让对方接受和相信,而对方的发言又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时,他需要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给自己一个说法。而对方舟子来说,通过这个程序,他的质疑可以得到更多阐释机会。换句话说,两个人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展开更充分的博弈――这个博弈的结果可以指向事实和真相。
   网民“赵查理”:方舟子、韩寒等公众人物与公众都应思考同一个问题:质疑者质疑的权利应该得到怎样的保证。故此,方舟子、韩寒两人的官司其意义不仅仅是谁对谁错谁清白谁无辜,还是一个厘清个体打假如何独立和公众人物权利保护界限如何明确的问题。
  
  故居岂能“维修性拆除”,再怎么重建也是假
  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网民“赖床猫”:拆与修在我们的字典中是不同意义的。“维修性拆除”是一个新名词,没有学过!请好好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不要用玩文字游戏的态度。我们不管什么维修性拆除还是什么性拆除,总归是拆了。
  网民“丁丁”:“梁林故居”被拆,不是只进行重建就行了。文物部门应该知道“真古董”与“假古董”的区别,把真的给拆了,再怎么重建也还是假的。“梁林故居”的真正价值并不在建筑上,而在于建筑的历史、人文意义上,这些意义不在于物质载体如何,而在于其真实性上。
  网民“陈在田”:“梁林故居”被拆事件的后续调查,考验相关文保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当务之急是严厉处罚强拆责任方,并公开、透明、依法追究台前幕后的相关单位、个人,理清牵扯其中的利益链条,重塑反强拆和文保的公信力。

标签:南京 城管 了不起 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