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囚绿记》说课稿

时间:2017-05-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囚绿记》说课稿设计

《囚绿记》说课稿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囚绿记》,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下面一一展开: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人教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

作用: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精神的歌颂。

2、教材处理: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教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教学生学语文、读语文、讲语文、用语文的课程。"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重点放在在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本人在反复诵读本课的过程中发现,本课的第5自然段特别适合用来开展诵读指导,因此,在诵读环节重点放在第5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阅读的能力。同时,紧扣本单元“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个写作主题,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会本课象征、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把难点放在拓展引申环节上,让学生对本课的主题作个性化解读。

二、说学生

高一的学生基本能把握课文的内容。从初中到高一他们接触了不少美文,多数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感悟。但他们有很多人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农村中学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也没有阅读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达。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地去相信学生。还要收放得当。同时培养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获得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再结合写作要求力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说教法

本课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程容量以及课堂的美感。在指导诵读中加以音乐的伴奏,陶冶情操,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圈点批注、讨论、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仅享用一时,而授人以渔,将受用一生”。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讨论——欣赏——仿作。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互动交流。抓紧文本,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景导入

(二)、释题

(三)、初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自由发言。2、共同研讨

(五)、主题归纳

(六)、拓展引申

(七)、作业布置:

合作探究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

1、自由发言:

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重点把握: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共同研讨:(重点把握象征、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对主题的解读)

主题思想方面的设计思路:

1、不任意发挥,不一定要想到民族气节、爱国情怀等,要做个性化解读。

2、主题: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通过赞美窗前一株永向光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对拓展引申环节的设计思路:

1、设计问题: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的启示?

2、设计思路: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与人生启示方面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六、作业设计: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与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专题“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相扣紧。

七、对板书设计的思路是:

突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板书的设计形状上我下了一番工夫,把板书设计成一棵常春藤的样子,与本课写作对象暗合。给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的美感。

以上就是我上《囚绿记》的思路。谢谢大家!

更多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信息点击河南招教网。

推荐:2016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中公河南教师考试网提供河南中小学最新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河南不同地市招教考试公告公布时间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建议广大考生尽早备考,更多河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及笔试、面试备考相关指导点击河南招教网。

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

《 囚绿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学生分析】

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有系统的进行散文学习,这一课要继续落实已经知晓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如果学生表述不全,应帮其分析思路特点,给予其正确的认知指导,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文章语言得到审美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寄托的深层含义。

【知识和能力】

学习透过把握文章中的描写语句体味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把握托

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

读习惯,培养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概括全文要点,联系时代背景体

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重点】:1.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

2.品味重点语句,深入体会作者赋予“绿”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时

代的联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1.对“囚绿”含义的深入理解,揣摩语句的深刻内涵。

2.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民族精神,寄托了他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2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三.说学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⑴诵读品味法

陆蠡先生的散文名篇《囚绿记》文辞优美。因此,指导学生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

⑵讨论探究法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去探讨有关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迁移应用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得“鱼”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会“渔”,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蓝色是大海之色,他广阔宁静;红色是花朵之色,他炽热奔放;绿色是生命之色,他顽强生动;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㈡.小组汇报预习成果:(课堂汇总)

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曾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散文诗集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㈢.初读读课文,理清作者感情脉络,请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①寻绿(1——4)——喜悦

②赞绿(5——7)——留恋

③囚绿(8——12)——爱怜

④放绿(13)——祝福

⑤念绿(14)——怀念

㈣.研习课文重点分析“囚绿”这一部分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完成:

① 作者囚绿,实际上是因为爱绿,作者为什么要爱绿?

② 囚绿之前,绿是什么样的,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出他对绿的喜爱?

③ 囚绿之后,绿色有什么变化,作者真正占有绿了吗?

学生展示答案,其他同学点评。

㈤.突破难点,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分析“绿囚”的特点,想想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找出相关语句并结合写作背景。)

“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 ——顽强的生命力;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追求光明、自由;

2.照理说,文章的标题叫《囚绿记》文章到十二段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加上13,14段,这两段主要讲了课文的写作背景,那么,绿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绿囚的精神:永不屈服于黑暗

绿囚的象征意义: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3.深入思索:本文为什么以“囚绿”作为文章的题目?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

?

?

?

?

?

? 4.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他们的含义。(必作题)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这句话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对后面作者与“绿”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和平的环境的追求。 但是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点明了 “绿”在作者看来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的赞美和挚爱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

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㈥.课外拓展:

1.作者对绿藤因爱而囚,你如何评价这种举动?

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你会受到怎样的启示?

㈦.课堂小结:

作者满怀深情地书写北平的一棵长春藤,从一棵树木引出了对山河沦亡的感叹。联系到日寇侵华、国土沦丧的现实,这正象征着处境艰难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民族精神。

㈧,布置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小短文。

课后活动:小组自备背景音乐,合作朗诵《囚绿记》(5段——7段)或(8段——12段)

板书设计:

蓬勃 →生命希望

绿 →向阳 → 追求自由光明 →象征

永不屈服 →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民族气节

《囚绿记》教案

宝鸡石油中学 辛红英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感情脉络,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品味重点语句,深入体会作者赋予“绿”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时代的联系。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

2.品味重点语句,深入体会作者赋予“绿”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时

代的联系。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囚绿”含义的深入理解,揣摩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式:高效课堂 学生小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色彩。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要想理清其中(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囚绿记》说课稿)的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陆蠡,走近他的《囚绿记》。板书标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小组汇报预习成果:(课堂汇总)

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曾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散文诗集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2. 检查重点字词:

涸辙 移徙 茎叶 纤细脉络

揠苗助长 婆娑 猗郁蕈菌急不暇择

二. 初读读课文,理清作者感情脉络,请写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方法:自主阅读,理清作者思路。小组合作探究作答。)

篇三:《囚绿记》教材分析

《 囚绿记》说课稿

毛玲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受到不同版本教材编委的青睐。语文版把它选编在初三年上册第一单元,与《白杨礼赞》同作为精读篇目,人教(实验)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年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瓦尔登湖》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这几篇课文有写景精美、意蕴深刻、语言优美的共性,而《囚绿记》又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三篇。在必修模块中,写景状物的现代散文只有这一个单元,考虑到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次,所以,虽然《囚绿记》一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在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对其鉴赏,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课标的教学目标,仍然不可忽视。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确定目标的依据】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像以往分析课文那样的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来研读,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利用四十五钟时间让学生学到一点对自己的发展有用的东西。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本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读书方法。基于对学情的考虑,学生在圈点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在批注当中往往只有表面的认识,不能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与联想,在语言表达方面许多同学也不能做到准确完整,因此,如何提高圈点批注的质量,把圈点批注落到实处,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文本资源:为了充分发挥文本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除利用课文外,我还挑选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中的《遍地黄金》一文给学生品读,这篇文章在写景抒情方面与《囚绿记》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是一篇美文,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合用来做圈点批注的迁移练习,同时也扩充了学生的阅读容量。

(2)学生资源: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交流圈点批注的情况,实现学生互动、资源共享及情感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及乐趣。

(3)媒体资源: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以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激发读书兴趣,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

【学法指导 】

1、学情分析:

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预习课文,但是对这一学习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学生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

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如果学生表述不全,应帮其分析思路特点,给予其正确的认知指导,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由题入文,解题、猜题,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以此为突破口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文意、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掌握圈点批注的品文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再通过迁移练习来巩固、训练、提高。

【教学方法及手段 】

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训练并互动交流,老师分析小结后再让学生迁移训练并展示、交流成果。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最能体现对话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老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是一个指导者。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走进陆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情感脉络1、听课文朗读,思考:文章哪些段落是些“囚绿”

的?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什么?2、文题是囚绿记,改成爱绿记行不行,说说理由。学生合作交流。

三、品读

思考: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作赏析。

四、主旨探究,触摸绿之魂

1、 作者为什么如此爱绿?

2、 作者这么爱绿为什么又放了绿?

3、 插入时代背景。(幻灯片展示)

4、 作者简介(幻灯片展示)

五、归纳主旨

六、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七、课堂小结:略

八、板书设计:(幻灯片展示)

九、布置作业:借鉴本文的写法,描述一种景物。

标签:说课稿 囚绿记 囚绿记原文 囚绿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