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时间:2017-03-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授的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而本节课着重讲授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正确的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加深学生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学好乘法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二、说学情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与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类似,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乘法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由学生来归纳。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增强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这样安排有利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观察、分析法:观察、分析、概括发现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观 察-初步结论-举例论证-概括规律”的教学流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探究等有效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以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指明列式,说明列式依据。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情境来发现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指出列式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同时由学生来观察、分析图中信息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生成原理

接下来我会通过“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首先尝试发现已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大胆提出猜想,得到初步结论,然后进一步发现类似的数学算式也具有这样的等价关系,最后将以上算式的规律抽象概括,并充分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的加法交换律适时引导概括得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来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度不大。再加之学生刚结束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而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要将研究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方法迁移过来,学生就比较容易探究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三)深化原理

下面我会就学生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今天的新知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间进行比较,有利于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之间的异同点,实现知识的迁移。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继而由学生来探究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这一环节教师充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会要求学生用前面所得到的规律来探究变式练习:一道填空题、一道判断题,指名判断并重点指出错误原因来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完成,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生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成就感。

(四)小结作业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a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 a×(b×c)

篇二: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

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讲授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材程序:

第一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题:

6×1313×6 (—5)×6 6×(-5) —4×(-1/2) -1/2×(—4) 提问:观察一下这两组式子和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每组的计算结果一样,我们可以得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中依然成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式的位置,积不变。

ab=ba

第二步

现在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家解一下这几道

【2×(-3 )】×(-1/3) 2×【(-3 )×(-1/3)】

提问:大家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技能训练

(-10) ×(-1/3)×0.1×6 20×1/4×(-8)×1/20

第三步

大家再试试这2道题

(-4+5+1)×6 -4×6+5×6+1×6

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与几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率 a(b+c)=ab+bc

总结:我们发现小学学过的乘法三大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配合例题,规范解法

例、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 - 1/2)×12

解1:原式=(3/12 + 2/12 - 6/12)×12

=-1/12×12

=-1

先通分加减之后再做乘法

解2:原式=1/4×12+1/6×12—1/2×12

=3+2-6

=-1

省去通分的麻烦

技能训练,先动手试一试,再讲解

70×14+89×14+41×14 29 24/25×5 20 1/5×5 解:原式=14 ×(70+89+41)解:原式=(30-1/25)×5解:原式=20×5+1=14 ×200 =30× 5-1/25× 5 =101=2800=150-1/5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149 4/5

30×((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2-2/3+0.4)5 24/13×12

19 23/24×24 (1/3 + 1/4 - 1/2) ×12

四、布置作业

P33练习 新课堂作业P20第8题

篇三:有理数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ass="txt">琼中县新进中学 张浩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运算律,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符号的确定。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①(-5)×8×(-7)×(-0.25);

5832

题分别变为[8×(-0.25)]×(-5)×(-7)和[(-12)×15]×[2×(-3)]即可使运算简便的多。那么有理数乘法有没有像小学学习非负数乘法的运算律呢?让我们来试一试:

计算:

(1)[8×(-0.25)]×(-5)×(-7); (2)

(3)5×(-6);

(4)(-6)×5;

(5)[3×(-4)]×(-5);

(6)3×[(-4)×(-5)];

(7)5×[3+(-7)];

(8)5×3+5×(-7)。

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代数式表达:a(b+c)=ab+ac。

提问:这里为什么只说“和”呢? 3×(5-7)能不能利用分配律?

答: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3×(5-7)可以看成3乘以5与-7的和,当然可利用分配律。

提问:如何表达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或一个数乘以几个有理数的和时的运算律?

答:乘法交换律:abc=cab=bca,或者说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d=a(bcd)=??,或者说任意先乘其中几个因数,积不变;

分配律:a(b+c+d+?+m)=ab+ac+ad+?+am,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继而教师作如下小结: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的正数和0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111

例5 用两种方法计算 (4+6-2)×12

111

解法1:(4+6-2)×12

326??=(121212)×12 1

=-12×12=-1

111

解法2:(4+6-2)×12 111

=4×12+6×12-2×12

=3+2-6=-1

三、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

1.计算:

(2)(-10)×(-8.24)×(-0.1);

2.计算:

3.计算:

(7)(-7.33)×42.07+(-2.07)(-7.33);

(8)(-53.02)(-69.3)+(-130.7)(-5.02);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上述作法。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述设计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标签:乘法 运算 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运算定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