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西部地区经济趋同的检验(1978-2008)】西部地区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出的进展,但是西部12省市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否呈现缩小的趋势,即西部省市之间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否表现出经济趋同的特征,本文做了简单的评估和分析。
  关键词:经济趋同 β绝对趋同 检验
  
  一、经济趋同的检验方法
  β趋同,意味着落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即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β趋同是通过对一定时期内人均GDP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的关系来判断经济趋同是否存在。根据巴罗和萨拉依马丁提出的β趋同模型:
  (1)
  系数β的符号表明了低收入水平地区与高收入水平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对比。若β为负,表示低初始人均收入水平区域比高初始人均收入水平区域增长得快,所以β为负时表示存在经济趋同;β大于零(即初始GDP系数小于零)则说明区域趋同于均衡状态,否则表示趋异,经济不存在收敛趋势。β趋同有两种类型:绝对趋同与条件趋同 (Sala-i-Martin,1994)。如果所有国家或地区经济趋同于同一个稳态,称为绝对趋同。
  本节采用β趋同检验方法,以经典量化模型形式作为模型体系,运用西部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综合描述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的趋同形式和影响因素。
  
  二、西部地区经济绝对趋同的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本文利用1978-2008年人均实际GDP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将30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对西部地区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时段的西部各省市经济收敛性及特征。三个阶段如下:1978-1988年、1989-1998年及1999-2008年。划分此三个阶段,是因为1989年“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被政府采纳,众多学者将其视为经济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而1999年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开始实施的一年。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8)、《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及相关各省市统计年鉴。其中,2008年各省市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相关省市统计公报,人均实际GDP以1978年为基期。
  多数省市在1978-2008里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青海、宁夏、甘肃、重庆、贵州等省市人均实际GDP在总数中所占比重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尤其是贵州省的指标一直在低位徘徊,但这也表明有些初始比重相对落后的省市正在逐渐提高在西部总量中的地位。四川、云南、新疆都呈现出倒U型特征,比重先上升后下降,80年代发展相对较快,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对较慢。内蒙古所占比重在30年中呈现出强势的波动上升趋势,并且该趋势在2002年之后迅速攀升,1978年这一比重为9%,2008年底上升到18%,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其他省市。新疆所占比重在1996年前一直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份额由大约9%增长到14%附近,其后则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08年下降到将近10%水平。
  (二)β绝对趋同检验与分析
  在进行β绝对趋同检验中,我们考察之前划分的三个阶段西部地区经济的趋同与趋异情况。β绝对趋同反映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的负相关关系,如果是正相关关系则为经济趋异,这种关系主要从回归方程中的系数β的符号判断。
  
  图1西部12省市经济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的关系演变
  图1反映了西部12省市年经济增长率与初始人均GDP关系的演变过程。1978-1988年间、1989-1998年间及1978-2008年间负相关关系明显,这表明从短期来看,趋同现象表现出阶段性特征,但从1978-2008年的长期表现来看,西部12省市存在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现象。
  下面利用回归分析考察各阶段初始GDP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系数,并可以测算出具有β绝对趋同收敛经济趋同速度。式(1)给出了β绝对趋同检验回归方程,如果回归系数为负,表明经济存在趋同,否则为不存在。
  表1 西部12省市β绝对趋同检验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西部12省市1978-2008年间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拟合优度都很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判断出初始GDP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存在β绝对趋同,1978-1988年、1989-1998年及1978-2008年的趋同速度分别为2.0245%、2.7683%和1.293%,半衰期分别约为34年、25年和54年。前两阶段西部12省市趋同速度较快,而1999-2008年间趋同速度则十分缓慢,甚至经济呈现出发散状态,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西部经济收敛性较低了,拉大了西部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差距,但拉大的程度非常小(β=-0.00947)。
  (三)西部地区经济β绝对趋同的检验结论
  第一,从西部12省市人均实际GDP占西部地区总额的比重来看,内蒙古在2000年后的“爆发性”增长,使得在西部经济中的地位迅猛提升; 新疆人均实际GDP在经历了1978-1999年间的持续增长之后,在2000年后增长乏力,呈现出迅速下降的趋势;贵州在此30年中始终在低位运行,其人均实际GDP总是居于最末位;青海、宁夏和甘肃等省的人均实际GDP比重在此阶段中持续下降,并以青海跌幅最大;其它省市人均实际GDP在前两个阶段或有波动性增长或波动性下降,其变化幅度基本维持在1%-2%之间。
  第二,各省市人均GDP持续增长,且增长的幅度变化不一(所占比重持续上下波动),没有呈现出向某一固定数值收敛的迹象,即没有表现出绝对趋同;但是考虑初始人均GDP的β绝对趋同检验中,初始人均GDP与经济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初始人均GDP越低的省市,经济增长率是高于初始人均GDP高的省市,经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收敛。在1978-2008年间,西部12省市之间的人均实际GDP差距是逐渐缩小的,但其趋同速度较低。对其进行分阶段研究发现,前两阶段西部经济是呈现出β绝对趋同的,而且其趋同速度呈增大态势(β1=0.020245,β2=0.027682);但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西部地区经济趋同现象逐渐降低,经济逐渐呈现发散状态,但其程度也较低(β3=-0.00947)。其主要是因为西部各省市之间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地理位置、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环境等有显著不同,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得各省市的增长速度不一致,拉大了我国西部各省市经济之间的差距,导致呈发散状态。
  
  参考文献:
  [1]邓翔,路征,. 欧盟区域经济趋同的实证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9,(1).
  [2]邓翔,李建平.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 管理世界,2004,(11).
  [3]邓翔,陈代娟. 内生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测算研究[J]. 预测,2002,(1).
  [4]邓翔. 中国地区差距的分解及其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邓翔. 内生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测算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02,(1).
  [6]邓翔. 增长理论中趋同假说的理论与现实考察[J]. 经济学动态,2001,(6).
  [7] 邓翔.经济趋同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C].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 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趋异[J].经济研究.2000(10)
  [10] 张军,章元.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趋同 西部地区 检验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