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空间想象力差说明什么【发挥想象能力,写出真实个性】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想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生形象的过程。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想像,《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自由表达之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置往往吸引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1 情景表演,激发兴趣。2、展开想象,分步练说。3、拓展思路,自由表达。二、读写迁移,再造想象。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三、图形组画,创新想象。1、巧解画意,拓宽思路2、巧作小结,诱发创新。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发展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写作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置往往吸引学生思维活跃地投入到浓浓的学习氛围之中。在一次辅导四年级学生写想象作文《文具盒里的故事》,我曾这样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
   1、景表演, 激发兴趣
   (音乐响起)“大书包”打开盖子,出现一个文具盒,里面走出卡通人物造型的铅笔、小刀、尺子、橡皮等。
   (配乐介绍):书包村里有一间漂亮的房子,那就是文具盒,里面住着快乐的一家:有铅笔姐姐、橡皮妹妹、尺子哥哥、小刀弟弟……他们都各有各的本领,有一天啊……
   2、展开想象,分步练说
   (l)总说并出示句式,可仿照配乐介绍来说,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练说。
   (开头)--------- 。有---------- ,有 ---------- ,有-------------,还有-------------。
   (2)联想(想象出现各类铅笔的特写獍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联想。先以铅笔为例想象练说。如:颜色----外衣,长短----身高,笔芯----肚子,橡皮头----帽子等。任选一类文具自由练说。(表演并展示其余几种)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从外形、用途及各种文具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联想。(如:小刀弟弟长得很威武,穿着简简单单的一件蓝色外套。他和铅笔姐姐们最要好,哪位姐姐需要帮忙,他总是挺身而出。)
   3、拓展思路,自由表达
   在前两步叙述的基础上,随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体裁来表达,为学生个性化写作提供自由的空间。(1)说明文,着重介绍文具盒一家的样子、功能等。(2)记叙文,从各类文具间的关系出发,想象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精彩故事。(3)抒情文,可从小作者对文具的喜爱之情出发展开想象。(4)诗歌、童话、寓言等。从学学生们交上来的习作中,我惊诧,孩子的想象世界竟然如此色彩斑斓,他们挣脱了传统习作带来的沉重捆绑,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巢臼地开拓与创新,自由地表达了不同于“他人”的“自己的声音”。
   二、读写迁移,再造想象
   读写迁移是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的写作创造活动。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那么,如何使作文教学春风化雨般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再造学生的想象呢?关键在于对课文时机的把握。
   1、迁移在情感共鸣处
   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深切体会,仿佛在与作者倾心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此时,正是迁移的好机会。学生之所以能写出内心的深切体会,完全得益于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的迁移使想象不再落入生搬硬套中,而是渐入"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
   2、迁移在文本空白处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存有空白之处,给读者留下悬念、回味、阐析的余地(如一个标点、一个词句,一个情节节、一个结尾等),这些都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的"切入点"。教学中,不妨通过变换角度、拓展情节、评论疑点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再见了,亲人》我抓住了这个再造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 "这样,使原文仅仅是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变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相互话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之深的同时,创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3、迁移在课文插图处
   许多课文配以形象的插图,其图意基本上是文章的形神凝结处,抓住这一契机进行读写迁移,不失为对学生进行再造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切肤体验与感受,使他们先前的经验积累得以激活,变成了言语在笔下流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使语言生成能力也得到加强。
   三、图形组画,创新想象
   创新想象能力,即根据一定的要求,将头脑中储存的材料,经过新的组合加工,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从写作的创作角度来看,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创新想象能力,就没有好的作品,没有个性色彩的作品。作文教学中,进行"图形组画,配文解说、诱发创新"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想象的有效途径。在一次以《想》为题的习作训练课上,我曾作了这番尝试:
   1、巧作示范,反弹琵琶
   我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两个圈、一个三角形和一条直线,并随机组合成一幅画。
   在一道道好奇的目光中,我又以谈话引入,引导孩子们进入宽松、愉悦的创新想象状态,让他们围绕图意,任其七嘴八舌,自圆其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巧解画意,拓宽思路
   教师的解说是最好的示范。从学生们想象成的各种图意中,启发他们把画面中的圆和三角形看成一位"老翁",要求学生进行解说。学生的脑海中瞬即跳跃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于是纷纷吟诵起《江雪》、《渔歌子》等诗文,领略到以诗配画的方法的同时,又充分感受了诗情画意。随后,学生思路打开,口中又冒出《小猫钓鱼》、《垂钓》等题目,纷纷指出可以给画面配诗、故事、寓言等,多渠道地进行解说。
   3、巧作小结,诱发创新
   “想到,几个普通的图形组合竟能使同学们畅游在想象的王国里。看来,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就能化静为动,使几个图形组合的画面富有生命力。请你也用几个图形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写下一段段动人的语言好吗?”有了以上的教学环节,有了教师的激励,孩子们创新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迫不及待地创作起个性化的作品来,有的充满诗意,有的富含哲理,更多的是奇思妙想。
   如今,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其意义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打破学生原有的写作思维定势,勇于开掘学生的创新灵泉,引来学生的想象活水。小而言之,使学生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境界。大而言之,培育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写作人才。

标签:写出 想象 发挥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