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书 > 正文

【东北地区招商引资状况与对策探析】 什么是招商引资项目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东北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增幅明显,引资重点不断突出,各地区引进利用内外资均实现较快增长。尽管如此,东北地区招商引资的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综合体系,无法解决新形势下的根本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招商引资能力。
  关键词:东北地区;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综合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058-04
  一、东北地区招商引资现状
  我国东北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区域经济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承接了来自我国东部和南部发达省份产业链上游的许多供应环节,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沿供应链传递到东北地区部分产业,使区域内经济发展情况在2008年末和2009年初出现了一定波动,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也在世界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表现了逆势增长的势头。
  (一)东北地区招商引资规模逐步扩大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大省,本身具备较好的招商引资条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推动下,区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6年以来,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速最快,吉林与黑龙江两省次之。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200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出现了负增长,但辽宁和吉林两省却依旧保持较快的正向增长速度。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东北地区利用外资超过1/4的比重。东北地区除积极引进外国企业直接投资外,还以良好的政策与产业环境吸引了大量外省企业的投资。以吉林省为例,2006~2010年引进外省资金额保持年均71.17%的高增长,并在2008年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0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209.75亿元。
  在外资来源方面,全球共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将资金投向了东北地区,其中,中国香港地区一直占据外商投资东北地区的首要位置,新兴工业经济体国家和东盟成员国也逐渐增加了对东北地区的投资。此外,美、日、德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东北地区的投资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与国外资金相比,更加活跃的是来自国内其他省份的投资。以吉林省为例,2005~2010年投向吉林省的资金多来自于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发达地区。
  (二)东北地区利用外资情况
  东北地区各城市利用外资情况有所差异,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基于在政策环境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较大。2006~2010年,辽宁省的沈阳和大连两座城市实际利用了全省八成以上的外资。5年里,大连市依靠其临海的地缘优势和与日、韩等国的经贸往来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264.5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1.8%,超过省会城市沈阳3个百分点。过去5年里,吉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春市,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102.4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9.8%。排名其后的吉林市在过去5年里实际利用了16.8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为11.5%。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和油化之都大庆在2006~2010年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为27.5亿美元和7.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3.2%和6.2%。
  在东北地区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大。辽宁省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金额从2009年的74.1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83.7亿美元,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金额则从79亿美元增加到122亿美元。三次产业实际利用外商金额所占比重也从2009年的0.9:48:51.1变化为0.9:40.3:58.8。在具体行业分布中,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比重占八成以上。吉林省的19个行业大类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其中制造业吸引并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最大。2005~2009年间国内外省对吉林省制造业投资比重几乎占所有行业的50%。
  二、东北地区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优势发挥不足
  东北地区在制造业和农业两大产业中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但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和实际利用资金总额在两大产业中的分布却不均衡。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发挥相对较好,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较大。如,吉林省在2005~2008年间实际利用的外省投资中有一半分布于制造业。但同样是优势产业的农业却没有在招商引资中发挥出强有力的吸引力,东北三省投向农业的外部资金比重较小。如,吉林省2005~2008年间农、林、牧、渔业实际利用的外省投资仅占全部行业比重的1.3%。2009年该省招商引资100个重点项目中,农业领域有20个项目,为所有行业中涉及项目最多的,但投资金额合计却不到全省总额的8%。可见,农业项目面临投资少的尴尬局面,而投资金额小的项目往往难以延伸产业链。因此,东北地区的一些产业在利用外资中没有充分发挥出独特的产业优势。
  (二)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东北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明显,其中,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生物制药业、光电子产业和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基本停留在产业集群的初级状态即企业集群状态。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群内以传统产业为主,简单技术的应用和引进技术的难以消化吸收等问题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虽然部分龙头企业生产率较高,但总体上难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增产增效。因此,对产业链必需的配套企业的吸引力不强,距离实现产业集聚的目标遥遥无期。
  (三)部分产业发展方向需要调整
  第一,汽车产业发展方向需要调整。东北地区的汽车产业,尤其是轿车行业长期缺乏有效的竞争,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长春市的汽车配套总量仅为30.4%,零部件企业产值仅占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重要的是,东北三省没有将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发动机技术、底盘技术、变速箱技术、汽车新能源等列入新兴产业规划和企业创新项目中。第二,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需要调整。由于农产品附加值低和国家的价格控制,企业很难从中取得高额利润。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四)企业缺乏主体意识、国际意识和责任意识
  企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三种意识。一是缺乏主体意识。政府和高校为吸引外资做出了积极努力,广泛联系国内外相关企业与本地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本地企业并没有以招商引资主体的身份深入地同国内外其他企业进行合作,降低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不利于本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缺乏国 际意识。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的国际意识薄弱,与外商外资接洽不积极,不关心国外市场,缺乏“走出去”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三是缺乏责任意识。一些企业在申请项目和资金时精耕细作,执行能力却很差,降低了投资商的信心,这对投资商对本地区的可持续投资造成了伤害。
  三、促进东北地区招商引资的对策
  (一)提高项目质量,发挥产业优势
  尚未实现“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东北地区未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的根本原因。应围绕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东北三省在地理位置、土地、能源、产业、人才、科教、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重点项目。
  根据汽车产业集聚程度进行筛选招商,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推动外资参与石油化工产品结构转化,开发精细化工与合成材料;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如冶金、建材和纺织业的发展;依托东北地区高校、科研优势,在光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吸引跨国公司在东北地区设立研发中心或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改善引资结构,抓紧建设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所列基地项目的引资工作,引导外资向优势和特色产业聚集。
  针对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农业,注重其产业链的建设,吸引资金向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综合发展种植业、饲料业、畜禽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建立区域内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主要以农业示范区为表现形式,根据东北各省的实际情况建立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辽宁省可重点发展海洋牧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吉林省可重点提升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水平;黑龙江省可加快垦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垦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发挥先导示范作用。东北三省要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将传统产业转变成优势产业,吸引海内外客商来此投资。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片面依靠投资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在短期的确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从长远看,将被以投资质量提高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所取代。在东北地区,必须要实现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的优势产业链。以吉林省为例,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振兴东北政策要求,需要打造五个优势产业集群,分别以一汽集团、吉化集团、大成集团、修正集团和一汽启明为核心,打造汽车、石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和光电子产业集群。另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要深化合作,建立高效的“官产学研金中”六位合作技术创新体系。
  (三)调整部分产业发展方向
  1.转变汽车产业发展观念。当前,汽车产业市场竞争激烈,东北地区的汽车企业应更加注重对整车的成本控制和核心技术的掌握。第一,引进国外汽车组装工厂和民营整车制造企业,促进东北地区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二,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扩大零部件企业规模,研发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重点开发汽车内部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底盘、系统集成和模块产品,打造高端汽车产业新格局。
  2.发展高端绿色农业。拓宽农业引资渠道,全方位延伸外部资金在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产业链条,全面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重点发展高端绿色农业。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利用外部资金将部分土地试种高端绿色农产品,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项目的引进,保证农业优惠政策的长期稳定。此外,东北三省应该率先在全国制定绿色农产品的检测检验标准,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区,把东北三省从农业大省打造成为农业强省。
  3.承接加工产业转移。利用东北地区劳动资源优势,接收珠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产业,并逐步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基地,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延续升级。东北地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成为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同时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扎实的工业基础,这些成熟的条件为建造加工贸易基地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要防止将接收“产业转移”变为“污染转移”,依据环境准入制度严格限制企业进入,提升接收产业转移层次,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
  1.提高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比重,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改善对外贸易结构。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检测、会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吸收外资工作;加快商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积极运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批发、零售、仓储及餐饮服务业;制定东北地区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规划,促进沈阳、长春、哈尔滨成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2.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主要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特别是光电子、软件开发等领域,这些领域风险高、回报大。同时,它也适合东北地区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由政府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等一系列金融超市;另一方面可以引进风险投资公司,以商业化的运作带动东北地区金融服务整体水平,也为招商引资提供新的增长点。
  (五)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1.强力推进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依靠民营企业吸引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民营企业获取外资带来的技术、管理、制度、理念和国际销售渠道的优势,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国企引资未产生或极小的技术外溢效应、制度转型效应和文化提升效应。此外,广泛地同国际企业公平合作,特别是同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合作,是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渠道多元化,充分发挥东北三省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宣传和推介作用,如“振兴东北”等,做好网络信息传输工作,提供招商引资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及其他有关信息。尤其是东北三省各项经济数据的及时披露,有助于国内外投资者更直观、有效地研究其经济发展状况,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夯实基础。
  (六)努力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国际意识和责任意识
  企业是招商引资的直接受益者与参与主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选择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的自主性。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培养涉外引资复合型人才,学习管理理念,提高经营层次,尤其是中、小企业要多利用外资来实现创新――开发――产出――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增强招商引资的创新意识、国际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对本地企业的地方性保护,引入符合吉林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外埠企业,与本地企业展开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小富即安”的意识,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晓轩)

标签:东北地区 探析 招商引资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