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 如何做到社会和谐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 “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社会。
  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内涵虽然十分丰富,但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而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才的重担,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
  和谐教育首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等不良现象, 实现均衡教育。要追求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使每个儿童所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教育的均衡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相呼应。
  和谐教育要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通过建立和谐的教育管理体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学校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并运用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的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
  和谐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公正、公平。一是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族、不同籍贯、不同出生、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关系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人身不受侵犯的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刻薄、粗俗的语言讽刺、挖苦、嘲笑和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关系,经常与学生和学生集体平等交换意见,采纳他们合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是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三是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四是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必须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尤其是牵涉到学校或教师的矛盾,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更应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充分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的要求,让学生心悦诚服。
  总之,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和谐的。唯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来――和谐的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地发展,树立起和谐的人生理想,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特级教师)

标签:和谐 社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