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大全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让学生了解教材中所包涵的传统美德教育   中化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历史内容大致可归结为:
  A.精忠报国,为国忧患
  这一美德的行为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又一重要特征。如岳飞组织“岳家军”英勇抗金,并伏案赋诗明志:“还我河山”;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涸,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B.舍小家为大家,公为上私
  这样的美德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强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等,这些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表现。
  C.勤劳节约,艰苦奋斗
  我们中华民族素来以勤劳勇敢,不怕吃苦,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提倡节约,反对奢侈”,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汉文景帝崇尚节俭,形成汉武帝时期良好的社会风气。
  D.不畏强暴,自强不息
  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人也很多。如: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前赴后继、英勇抗敌”。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盛的动力。
  E.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焦裕?处处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公仆。这些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有哪些方法
  A.启发诱导
  教师应坚持启发的教育原则,准确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道理。
  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红军过草地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B.以情熏陶“情贵于真”
  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卫青、岳飞、杨靖宇、董存瑞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C.走出课堂
  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叙述解放战争的历史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烈士陵园参观为国捐躯烈士纪念坊,并介绍烈士英勇事迹,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力量。

标签:美德 传统 历史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