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和谐之道,,,促持续发展] 和谐持续发展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所谓和谐,《应用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比喻感情融洽,气氛良好。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是充分尊重生命和人性的表现,是事物的最佳状态。
  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广州市第47中学在办学中尊重个体差异和生命多元,循和谐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使他们在共同的教育愿景下,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关注师生个体的和谐
  学校注重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突出学校育人目标的和谐。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提出了“两有两强两突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强,学习能力和个性特长突出的现代公民。从学生生命成长的客观需求出发,设计、组织教育教学内容与活动,努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满积极体验,为学生创造各种求知、娱乐、健体活动的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尽可能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能够和谐发展。
  在教师个体的和谐发展方面,学校深切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事业发展和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统一,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促进教师生命的和谐发展,形成群体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二、关注学校人际间的和谐
  学校的人际和谐主要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和谐。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打造良好的和谐人际环境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首先,学校注重教师教育理念的和谐共生,营造彰显个性、“和而不同”的教育生态。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学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引进了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吸纳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多所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里精英汇集、名师荟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了不同地方文化、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碰撞融汇的奇特景象,形成了南北文化交融、教学风格互补、教育理念多元的学术氛围,为推进和谐教育品牌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和精神财富。
  其次,注重打造和谐科组和备课组。学校周边浓厚的人文学术氛围滋养着47中人,形成了和谐宽容、求真务实、宁静致远的人文传统。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大同世界”的为人处世原则,努力在领导班子中树立相互搭台、美美与共的良好风气,在教职工中倡导美人之美、相互学习的积极态度。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考评体系,教师根据开学初制定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在学期结束时对照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自评;同科组的教师本着“美人之美”的原则,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伴,促进广大教师自主发展。学校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校代会的作用,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例如《学校绩效奖励方案》的制定就充分放权给教代会,由教代会选出《方案》编写小组,通过全体代表若干次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定稿并提交教育局审批实施。和谐的教研氛围、多样的反思手段和激励的管理机制,不断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注重备课组内老中青教师的优化组合,让老教师的宝贵经验、中年教师的专业智慧和青年教师的朝气活力有机相融、相互感染,打造和谐科组和备课组,让学校成为了教师温馨的家园。
  第三,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学校要求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教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
  三、关注教与学主体的和谐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优化教学自然就成为和谐教育的中心环节,其核心就是优化教师主体的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学习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学校实施和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发展水平处于高低两端的学生得到特殊照顾;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提出“早一分钟到课室,晚一分钟离开课室”的口号,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接触和了解;在毕业年级还要求教师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不放弃任何一位要求进步的学生,展开培优补差工作,实施导师制,对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一对一”帮扶。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六年来,学校坚持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提高”主题教学活动,通过科组集体备课――观摩听课――评课议课等环节,以公开课的形式带动全科组教师共同参与,引导大家共同研讨如何落实和谐课堂和高效课堂的要求,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关注课程结构的和谐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力求做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学术性课程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致力于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养成一种和谐友好的微观课程文化,以校本课程文化促特色品牌打造。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板块互相依托、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例如,体育课分设男篮、女篮、足球、体育舞蹈、武术、乒乓球等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开设通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学校在校本课程设置方面力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多元和全面发展。
  五、关注校内外的和谐
  学校教育不可能独自承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从生态系统论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成长,学校必须致力于优化学生成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一是地缘科技资源,二是对接学校资源,三是家长资源。
  利用科技资源,打造科技特色。47中地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星罗棋布、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交相辉映的文化群落――广州天河五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和办学条件。为此,学校注重盘活、整合周边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校本课程的开发、教研活动和教师的培训等方面,提供知识、技术和智力支持。如学校先后与华南农业大学、卫星气象站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
  利用对接学校资源,提升优质品牌。学校注重同周边的中小学开展互动交流,与汇景实验学校、华南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华阳小学、华康小学结成联盟,组团发展,全力推进校际间“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等工作,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五山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品牌团队,实现教育发展联盟内所有中小学的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
  利用家长资源,促进校内外和谐。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为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学校制定了家长会制度,明确规定不同年级家长会的主题,保证每个学期各年级有不少于两次的家长会,其中高一新生入校由校长为家长作“了解47中,做合格的高中家长”专题报告,高二、高三家长会的主题有“学会选择”“专注与简单”等。总之,努力帮助家长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背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左传?昭公20年》曾说:“……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可见,所谓“和”主要表现为多样性的“相杂”和对立项的“相济”。整个世界、事物、社会以及人的情感本身就是多样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学校也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这是正常的表现,是学校教育教学进步的必然存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求同存异,彰显特色,维护和谐的局面,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广州第47中学
  广东广州 510640)
  责任编辑 黄娟

标签:之道 持续发展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