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让“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抓好了初读,可以抓住重点,为精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了学生的精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领悟文章的内涵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我们的每一个老师也在努力指导学生的初读和精读,争取让初读和精读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感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初读感知教材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熟读精思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或者重视了初读却降低了精读的量,这样教学中初读和精读的训练还落得不够实在。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与精读的理解与认识。
  一、初读中感知,要“适度适量”
  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于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展示、阅读策略等方面都传递着主导信息,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度适量,不能将学生带人课文后通过初读让学生体会情感,学生的阅历不深,对于课文的基调还把握的不深,这样学生领悟到的内容是不准确的,情感是不全面的,获得的感知是不具体的。所以初读的感知一定要适时适度。否则就会出现好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把握不住重点的后果。
  二、精读中感悟,重在“引导”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完成教学目标,重在精渎巾教师的引导。杨再隋教授对读巾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熟读中精思。突出“情”,创设一种意境
  阅读的目的,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课堂教学中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人情人境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篇思念家乡的古诗词,要想让学生充分地领悟此涛词所包含的思乡之情,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了这首词朗读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雪夜塞外狂风怒陕西省洋县龙亭镇中小小学
  楚小军号的声音,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夜晚大雪纷飞的场面,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和怒吼的风声中,通过反复的朗读,很自然地明白了打仗的将士晚上夜不能寐的情景,想起了家乡的安静、祥和,一种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在读中很容易地理解了诗词的内涵。
  四、合作交流中的读。应凸显学生独特的感受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水平的差异,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的形式解决认知巾的片面。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反复地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的讨论中,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可以拓展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使感悟加深。
  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后,我提出,现在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和好了,他们两个人一定会同心协力共同保卫赵国的,如果廉颇又和前面一次一样,思想又想不开,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一定会畅所欲言,发表出许多自己独特的意见,这正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效果。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用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去读课文,用独立阅读的方式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交流,进一步的感受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将指导学生的读放在重要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将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解决课堂当中的一切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薛小琴

标签:突破口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