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物联网工程难学吗_关于物联网研究思考及发展与问题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起源背景、基本属性,发展前景及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物联网时代的设想。    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 问题
  
   1.物联网的定义、起源及背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IR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等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提出,同年,麻省理工学院的Gershenfeld Nell教授撰写了“When Things Start to Think”一书,以这些为标志开始了物联网的发展。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6年3月,欧盟召开会议“From RFI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对物联网做了进一步的描述,并于2009年制定物联网研究策略的路线图。
   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物联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之一。
   2.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2.1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图1)。物联网的基础是互联网,在整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运行过程分为三步: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2.2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在“物联网”时代,将无关联物体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工地,所有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但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在一些先行的案例中看的出,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实现了。所以,物联网的发展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空间作用有限,但远大前景已不容置疑。
   3.基本属性及特征
   物联网是互联网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和拓展,互联网可以作为传输物联网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物联网的相关属性包括集中、内容、收集、计算、通信以及场景的连通性。这些属性表现的是人们与物体之间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无缝连接,上述属性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物联网组成部分的特性、作用以及包含关系,其特征如下:
   3.1基本功能特征
   物体可以是实体或虚拟物体;它具有标识,可以通过标识自动识别它们;物体与物体或人们的信息是私密的、安全的;物体使用协议与其它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3.2物体通用特征(高于基本功能特征)
   物体使用“服务”作为与其它物体联系的接口;在资源、服务、可选择的感知对象方面与其它物体竞争。
   3.3社会特征
   物体与其它物体以及人们进行通信;能够相互协作创建组或网络,能够初始化交互。
   3.4自治特征
   物体很多任务能够自动完成;能够协商、理解和适应其所在的环境,或者从其它物体处学习;能基于其推理能力做出判断,能够选择性地演进和传播信息。
   3.5自我复制和控制特征
   物体能够创建、管理和毁灭其它物体。
   综上所述,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传感器节点、射频标签等具有感知功能的信息网络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4.带来的问题
   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4.1安全问题: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是否不被泄漏。
   4.2隐私问题: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
   4.3商业模式:物联网商用模式有待完善。
   4.4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需要国家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
   4.5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是否能形成统一技术标准及管理机制,这是物联网马上就要面对问题。
   4.6应用的开发:物联网的价值不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是必须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必须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
   5.结束语
   物联网是一场新时代的科技革命。物联网深受国内外各界关注,在各行各业中前景不可估量,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运作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物联网大规模的推广普及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不难想象,物联网时代将要到来。
  
  参考文献:
  [1] 崔莉、鞠海玲、苗勇.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
  [2]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3] 刘云浩.从普适计算、CPS到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的视界[J].中国计算 机学会通讯,2009.
  [4] 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5] 孙其博、刘杰、黎葬、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
  [6] 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
  [7] 王朗.玲物联网经济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对象和特点[J].理论探讨,2011.
  [8] 李虹.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省略.省略/video/
  VIDE1268482063865885
  [10]https://www.省略/programs/view/
  xSVwuwiuj_Y/isRenhe=1
  [11]https://v.money.省略/video/2009/
  12/P/K/V5P35E8PK.html

标签:联网 思考 研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