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的三大成就之一,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3-0027-05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以来的三大成就之一,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地位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在讲话中胡锦涛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作用和地位作出了进一步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非常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这一概念,但是其理论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在邓小平理论中处于统摄地位,是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价值。不断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和提高的理论。因此,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价值取向。
  早在太行革命根据地时期,邓小平就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提出“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保护人民利益”。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更加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1950年6月,邓小平在《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的报告中强调:“当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服从党的路线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终生都应该如此。”1956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邓小平还把中国共产党看作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956年11月,邓小平在回答国际青年代表团的提问时,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961年12月,邓小平在《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一文中指出:“共产党长期联系群众办好事,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1962年2月,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当人民的勤务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更是坚持人民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利用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环境,大力发展生产力,照顾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常委汇报工作时的谈话中指出:“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与几内亚总统杜尔会谈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邓小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生产力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作为衡量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实际上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尺,认为社会主义不能空有其名。必须要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在这里,邓小平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高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的关系,切实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1985年4月,邓小平指出:“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 话》中再次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谓用心良苦,而且他非常乐观地指出,“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再一次谈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Ⅲ“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邓小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社会主义事业得失成败的标准,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尺。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从1980年到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1989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从2000年到下世纪中叶,在2000年的基础上,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步骤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标志和衡量标准,最终关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衡量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笔者认为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更为根本的标准。因为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是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邓小平理论的最终价值和核心基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真心实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以人为本。正如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邓小平同志“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邓小平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风雨之后,回归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拨正了中国现代化的航标,矫正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失范”,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坚持和重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得到回归和彰显,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察民情、得民心、用民力、开民智,调动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也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更为坚固,执政的合法性进一步提升。
  二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新变化的基础上,在深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际、国内环境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重申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一文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994年1月1日,江泽民在《以人民群众为本》的讲话中指出:“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
  1995年1月23日。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江泽民强调,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要认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996年6月21日,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文中指出:“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江泽民认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97年12月22日,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他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在《发展要有新思路》一文中强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全党同志心中始终都要装着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谋利益。2000年11月28日,江泽民在《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2001年9月26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2001年11月27日,江泽民在《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一文中指出:“改善人民生活,是‘三个代表’要求的根本体现,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扩大内需,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的重要保证。”2002年2月4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可见,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情况、新局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新变化,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针对个别党员党风不纯、思想堕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状况,重申和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任务的认知,最终提升和凝结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可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并且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正如胡锦涛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但对“以人为本”的内涵未做深入的阐述。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角度出发对“以人为本”的内涵给予了论述。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对“以人为本”作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大会一致同意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随后,在全党范围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而且不断地转化为现实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正如胡锦涛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胡锦涛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对中国发展新的契机,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时俱进的新贡献。因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
  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 著名论断。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告诫中国共产党党员及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倡导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带领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理念和社会国家治理上的“以人为本”。
  2003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只有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保持执政的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和要求广大党员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九十年来所进行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在执政兴国方面的以人为本。首先,党和国家在工作制定和政策实施中体现了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制定各项方针和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在实施政策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次,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要体现以人为本。胡锦涛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再次,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以人为本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要求和抽象的概念上。而应该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开展实践。正如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最后,在干部政绩考核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注重以人为本,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标尺来衡量和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胡锦涛指出:“坚持用是否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否对子孙后代负责、对长远发展负责,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这就在权力运行层面确保以人为本,为广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了条件。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建党九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已经贯穿于党和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不断地转化为党和政府执政治国的现实实践,在有形和无形之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党的历史地位、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治国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达到了理念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引领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3-02(1)
  [10]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06-24(1)
  [1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刘宏兰

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为本 价值取向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