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述职报告 > 正文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文化对大学建设的影响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军,在培养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德、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如何为人处世的丰富哲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通之处。如何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资源,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底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 培养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及民族自豪感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多年,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凝聚力和超常的稳定性。文化凝聚力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是联系炎黄子孙的纽带。文化的凝聚力来自文化认同中的相同的思维模式、相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与风俗习惯。学习中国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魅力,会使大学生为中国古代文明而骄傲,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辉煌是祖先创造的,中华民族未来的腾飞需要他们这一代人继往开来的奋斗。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
  2.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其核心内容就是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塑造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一直存在义利之辨,讲求道义,弘扬仁德,遵循“先义后利”、“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讲气节,倡导“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讲情操,提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和“大丈夫”精神;讲廉耻,有着高尚的荣辱观念,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讲宽广的情怀,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慎独,一个人独处时也要自律有尊严。所有这些,在今天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3. 指导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系列传统美德,这些都有助于在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从修养的主体来看,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对此加以借鉴,在大学生中弘扬这五种品德,不仅可以使同学关系和睦,而且可以继承我们民族以人品宽厚为宗旨的人格评价标准,还可以在讲求诚信上,甚至可以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杰出的管理者奠定基础。“礼”是传统道德的行为表现。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义文化”。大学生懂得“礼”,不仅自己会感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温情,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指数,而且也能展示出一个受教育者良好的风貌,提高社会交往的成功率。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生存发展之本。俭是一种生活标准,只有具备了这种生活态度,才能不在与同学对比时有一种失落感,才能感念父母的恩德,才能成为自强的动力,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大学生继承了俭的传统美德,才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宽广情怀,才会关心民众疾苦,将来以自己的才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 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了解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 精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自觉性;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增进其道德修养;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增添人生情趣。发掘与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内涵,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鉴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新闻媒体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问题,要介绍和宣传一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速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转型;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课外可有可无的消遣,应纳入教学计划。课程范围应包括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宗教、道德、教育等领域的思想。应选派一些精通传统文化的教师开一些诸如以《周易》、《论语》、《诗经》、《老子》、《韩非子》、《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等为专题的讲座,开设诸如《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概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中华民俗风情》、《名胜古迹赏析与风俗文化》、《唐宋诗词鉴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专题》等选修课,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捷的手段。
  课程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集中体现。每一门涉及中国文化的课程都有一个学科体系,每一个学科体系的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必要的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既要靠熏陶,也要靠灌输。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寻找适当时机使上述选修课程上升为一系列必须课程,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及其内容,这是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
  2.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一方面,我们应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要扩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增加知识的传授量。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将中国传统价值观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志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相关的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程当中,也应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进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事实上,专业课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句肯定和赞赏,比中国传统文化任课教师滔滔不绝讲上半小时的作用还要大。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甚至全体教师的培训当中,也应增加相关内容,不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不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中,更能在其他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依靠课堂教育只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文史哲典籍就显得尤为重要。天长日久,传统文化自然就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他们提高人文素质的思想营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学修养的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是读书加感悟才会慢慢提高起来的。因为一些伟人早已给我们作过历史的注解:我们羡慕唐朝诗人李白的才学,但我们更应该知道李白才学的取得,也源自于他勤奋的攻读和写作,据说他读书读到口舌生疮,写作写到手肘见胝。毛泽东在革命洪流中每次讲话都带着那浓浓的湖南乡音,但因为他一生酷爱中国古代典籍,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无疑增色许多,每每都能引起台下听众的共鸣。
  3. 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位置是十分清晰的。一方面,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靠他们去传播和灌输。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伴随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流露。常言道: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决定性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高校要把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有一批既有很高的专业造诣,又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地判断和分析,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缺陷所在,能够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思想推进本学科的研究,在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发挥出教育作用,达到对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叉渗透。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以崇敬的态度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使大学生眼中的大学教师不仅是一位智者,还具有哲人的风度与贤人的风度,他们不仅精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达到一种信手拈来的程度;另一方面,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躬身实践,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良师益友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提高治学、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教师要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袒露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总结以往道德经历中的得失及其所思所感,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沟通。此外“现代教师必须具有民主观念、民主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实现现代转换之必然。
  
  参考文献:
  【1】薛继红.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
  【2】吴勇.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王金剑.浅析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6).
  【4】高海霞.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师现代意识的培养,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5】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标签:中国传统文化 发挥 作用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