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实施“问题为本”的探究性教学_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实施层次化教学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实施 问题为本 探究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13-02   “问题为本”的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做出猜想、探索、讨论,进行问题分析,再尝试解决问题,并伴随验证和应用”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解决的教学新模式。
  一、适应时代需要,贯彻创新教育
  1.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育席卷全球。连续四届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都把问题解决列为一个专题,把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作为重要目的,我国众多教育家认为“以问题解决为先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并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教学创新模式,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把问题解决看作学生学习的过程。
  2.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教师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问题为本的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不断强化有价值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具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和收集、交流、处理信息的意识与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常规模式,实行问题探究
  1.常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旧的教学习惯以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其表现为:学生无需探究知识获得过程,只要记住结论即可;只能将书本知识再现而缺乏问题意识。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机械练习。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因此,以问题为本的探究教学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新方式。
  2.问题探究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好问”心理需要,开发探究潜能。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探究模式。体现“问题为本”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想、归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由谁来解决是区分现代教育观和传统教育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由教师包办,让学生接受结论则是注入式教学,必然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以问题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新大纲精神和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与传统的日常教学基本环节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变原来的“讲授新课”为“引导探究、合作讨论”,其意义在于改变“教师把问题讲细、讲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很少产生问题情境、缺少质疑、抑制主观能动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新模式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可灵活运用。
  下面结合教学片段谈各个教学程序中师生的活动。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提出问题有三种方式:(1)学生产生疑问时,老师出示问题;(2)老师结合内容出示问题;(3)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就需要老师立足教材、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学生就可能产生问题意识,就可能主动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问题。
  2.分析问题:引导探究,合作讨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根据现有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思维、产生迁移的过程。所以,要把教学的重心由教会学生记现成结论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探究的问题应当是本节课知识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学习的关键处、新旧知识的比较、思考的方法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大胆求异。学生则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阐述不同见解,呈示思维进程。再展开合作讨论。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学会合作是21世纪社会人的重要品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和选择,做出判断,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指导解答,获取方法。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归纳、讨论思维的正误,让学生在民主氛围下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决不是传统教学中的“给予”,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尽显于此。学生则通过交流、讨论、比较、分析、综合等探究活动,进一步明确知识的要点及解决的办法,获得正确的结论、方法、规律,并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参与解答全过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解决问题”的环节不仅使学生获取问题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获得分析问题、探索新知的方法。例如“分类”不仅要掌握分成哪几类,而且要探讨如何来确定分类的标准。
  4.综合运用:概括深化,实践体验。这一环节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后。要精心设计练习,引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设计的题目要有坡度。体现层次性,采用“分层配置作业法”,让好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以问题为本的探究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时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在实践体验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从不同角度阐述问题。哪怕问题是错误的。因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它会“替”一部分学困生填补认知的空白点,或“替”老师引导出下一问题。有时可通过反思练习、课堂小结或课后测验,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是怎么学的?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也可以设置课外有研究延伸价值的问题。如:小明今年18周岁,但他只过了4个生日。这是为什么?1900年为什么不是闰年?
  四、凸显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模式
  1.新模式是数学观的现代发展。它是“发现、形成、应用、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诠释,是“发现法”教学的发展。其重在以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
  2.准确把握,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过于模式化会使教学活动“僵化”,束缚课堂教学,影响教学的开放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责编 罗永模)

标签:为本 探究性 实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