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梅毒身上长红疙瘩图片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从1991年到2009年,走过19年贪腐之路,江西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县委原书记汤成奇,近日被一审判处死缓。这一腐败个案再次让人思索:从开始贪腐到受到查处,少数贪官的“潜伏期”为何那么长?
  与漫长潜伏期相伴的,是汤成奇平坦的仕途。从镇长助理到镇党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再到副市长、市委常委……每一步都是“带病任职”。而且,汤成奇的腐败还是“全能型”,既涉及土地征用、建筑工程承接、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拨付,也涉及职务升迁、工作调动、就业等人情往来。
  照理,潜伏期就是贪腐期,时间越长越容易留下线索、露出马脚。但为什么“汤成奇”们却能够一次次逃脱“被发现”,从蝼蚁变成了巨贪?
  究其原因,一方面,潜伏期能让他们积累政治资本,产生晕圈效应,群众与相关机构因此放松警惕。汤成奇创造“南昌速度”、博得“经济能人”名头,都可能成为掩盖阴影的光环。另一方面,长期的潜伏也让他们有更从容的时间编织关系网络、掩盖犯罪证据,甚至会因不断上升的权势获得更大便利。汤成奇通过“皮包公司”套现权力,可为例证。
  还要看到,经济、政治体制的转型仍在探索之中,政府仍有“万能政府”的色彩,这使权力的影响在一些该退出的领域内不降反升,使领导干部插手一些该放下的事务不减反增。这给一些心怀鬼胎者提供了肥沃的腐败土壤,也是贪官的作案手法愈发隐蔽、“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
  尽管只是少数个案,贪官“潜伏”也反映出制约权力、完善机制、公开透明的紧迫与必要。它提醒我们:面对“腐败能人”,对干部的任用、考察制度,已有的制度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否还能更有针对性,反应更灵敏?述职述廉、任职前考察公示、民意测评这些干部任用、考核的制度,如何能够避免失察,及时发现问题?如何通过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缩短改革阵痛期,压缩甚至杜绝贪官的“潜伏空间”呢?
  这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要求,也是群众对反腐败的期待。
  (高良槐荐自2012年2月8日《人民日报》 图:廖新生)

标签:潜伏期 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