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丹尼尔.霍普:古典乐新图景_丹尼尔·霍普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是我第二次接触丹尼尔,霍普。在南非出生的英国小提琴家,不是井底观天的音乐厅演奏家。他6个月大时迁居伦敦。如今定居维也纳,任德国第三大音乐节梅克伦堡音乐节的艺术总监,受德国最有江湖地位的出版社Rowohlt之邀写过三本书。
  霍普是建构21世纪古典音乐新图景的一面承重墙。光是看资料听唱片不足以说服人,但与他通电话面对面的两次采访和最近2月底看他在上海、北京的现场,这种印象直观确凿。这次首演中国国家大剧院后。夏天他将与洛杉矶爱乐合作,在能坐2万人的“好莱坞碗”露天剧场首演。霍普说,他偶像披头士、滚石乐队都在“好莱坞碗”演过,他心中激动。
  从小在梅纽因身边长大的“神童”霍普自己如今也成为他人的偶像了,但他给我讲这些天还当过“追星族”:他看过1981年版的法国电影《梅菲斯托》,觉得里面由奥地利老戏骨克劳斯,玛利亚-布兰道尔饰演的“魔鬼”入木传神。于是他设法在布兰道尔的电话录音里留言,给他写邮件,寻求合作。过了一阵布兰道尔给他回电说:“抱歉,因为太忙迟了回复,我们见面吧”。霍普说那顿饭两人投契不已,“吃了五小时”。而布兰道尔至此后参与了他多个舞台演出。
  霍普并不主张乐迷带着“朝圣”的态度走进音乐厅,他在自己写的第二本书《我该如何鼓掌?》里写道:“音乐家并不是牧师”,音乐是要去感受的。因而如果兴致所至,台下观众在乐章间鼓掌,而破坏了音乐厅规则,也是不应压抑的。
  霍普作为“作家”的生涯是这样开始的:德国最百年出版社Rowohlt在霍普30岁时,来电请他写一本《回忆录》。如此年轻,霍普不敢,于是推辞道:“很荣幸,但有点荒唐了”。
  一次在柏林演出。有个下午没事儿,他就去市郊的Dahlem地区找曾祖父母的老房子。凭着幼时的印象,他找到了这幢房子。正当他走进院子里,拿出相机要拍照之际,楼上窗户门忽然打开了。一位老妇人朝他嚷道:“走开!这里是私人住宅,不然我要叫警察了!”霍普只得说“抱歉,可我只想拍一张照片而已,这房子曾经是我们家的:我祖母在这儿长大。”老妇人问:“你是说瓦伦丁家吗?”霍普答:“没错。你认识我们家里人吗?”她却摇头:“我只知道这幢房子的历史”。说完就关上了窗户。这下子勾起了霍普的好奇。回家后。他开始做功课。找资料,结果意外发现这幢老房子居然在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党用做密码破译中心。“当时的德国外长冯?里宾特洛普强迫我曾祖父母将房子卖掉,然后他将房子的使用权夺过来后,改成了纳粹的办公室”。这时候霍普想起了出版社的邀约。于是抓起电话,对他们提起了写一部家族史的建议。Rowohh那边听了,觉得够传奇的,马上就同意了。
  去年霍普出版了他的第三本书,以“Toi Toi Toi”(德国吉言,类似于粤语中的“大吉利是”)为名。他解释,很多音乐家上台前都很迷信,各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一套“风俗”,比如演出前只能说“Toi Toi Toi”而不能说“谢谢”,否则会倒霉。有些人在上台前相信先在地上吐口水、或者交叉手指、又或者敲敲木板才能走好运。还有人绝不会在"13号星期五”这一天演出。霍普自己的“风俗”是演出前必须吃够,而且要吃面食米饭类,以保证气力。
  从6岁就开始登台的霍普,几十年来积累了一肚子与同行们台前幕后聊天时的趣事。这书的副标题就叫《古典音乐世界的种种悲催意外》,霍普在收集素材时同时也充当记者,给朋友们打电话、写邮件。或者约到酒馆聊天。
  霍普与我分享了一个段子:25年前有个BBC交响乐团的大提琴首席演奏员,每次演出前都大量喝酒,某次柯林,戴维斯指挥演出埃尔加《谜语变奏曲》,这次大提琴首席喝多了睡着了。到了独奏段落,戴维斯挥棒指向他,见他毫无动静,于是指向了他旁边的乐手。乐手正战战兢兢要开拉这段高难度的独奏之际,“醉琴手”及时醒来,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便从容提弓,刚好接上,一段下来,毫无瑕疵。当时台下坐着皮埃尔,布列兹。演出后他来找醉琴手问醉成这样还拉那么好,怎么练出来的?醉琴手答:很简单,练醉酒啊!
  书里也收录了霍普自己的糗事。霍普6岁首次登台时。与一群小童乐手上台。他很紧张,上台后还没拉响第一个音,就跌到了反弹门之后。众人大笑。回到台上来时的霍普满面通红,但同时他发现了一件事:原本紧张得密不通风的气氛,因此轻松了下来。虽然才6岁,霍普记得自己已依稀明白:事故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怎么继续扛下去。

标签:丹尼尔 图景 古典 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