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教育孩子最成功的一点 [教育孩子不妨多点互动]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主持人语    如今“互动”是个高频词,媒体强调互动,网络热衷互动,人际交往讲究互动,就连家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亲子互动”。家教专家认为,亲子互动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教育模式,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潜能开发,培养孩子的参与性及合作意识。然而,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与孩子互动的频率较低,时间较少,更有一些父母,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甚至让电视、影碟以及网络游戏陪伴孩子,很容易造成亲子间的沟通障碍以及亲情疏离,导致孩子焦虑、孤僻、不善交往、缺乏安全感。因此,有必要提醒这些家长,一定要重视亲子互动,在家教过程中与孩子多些互动,对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都至关重要。
  
  陪伴孩子有技巧
  (孙女士,32岁,公司职员)
  我女儿小小充满灵气、生性活泼。我希望和女儿相处的每一分钟都有质量,有意义。为此,我常常思索怎么跟女儿互动交流。我感觉,陪伴孩子真的是一门学问,需用心琢磨。
  我跟女儿互动的方式之一是“亲子阅读”。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做了妈妈后,我也希望和女儿共享快乐的阅读时光。
  最初的阅读对我来说多少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那时候小小还是婴儿,躺在小床上,我就在小床边朗读诗词、小故事或儿歌。小小会和着我朗读的节奏,踢腾小腿,挥舞拳头,或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算是我和女儿的一种互动交流吧,她虽然听不懂我在念什么,但对我抑扬顿挫的声音有回应,就说明她感觉到了我对她的关爱。
  女儿再大一点,阅读就变得有意思了,可以配上表演和游戏。比如,我给她讲《大花猫与小老鼠》的故事,就拿一条长毛巾给她当老鼠尾巴,说:“小小,你当小老鼠,我当大花猫,客厅角落里就是小老鼠的家,大花猫进不去。”小小就扮成小老鼠拖着尾巴到处跑,一看我这个“大花猫”快追上了,她就赶紧躲进角落里甚至餐桌下面,我就守在旁边,自言自语地给她表演:“小老鼠怎么还不出来呢?我这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左边,那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右边,前边等一等――跳到小小的前边。小老鼠是睡着了吗?”小小答:“是的!”我继续说:“大花猫等得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说着就假装睡着了,但嘴上却不停,“这时,洞里的小老鼠发现大花猫睡着了,悄悄踮起脚尖,拖着长尾巴,一步一步溜了出来。”小小听到这儿,很配合地缩着脑袋小心翼翼地往外挪……这个游戏女儿特别爱玩,而且百玩不厌。
  再后来,跟女儿的阅读又插入了知识的学习。比如我跟小小一起翻看描写四季的绘本书。打开绘本翻到春天那幅图,我会对小小说:“还记不记得妈妈教你唱的关于春天的儿歌?”我一提醒,她就想起来了,唱道:“春天到,春天到,树上小鸟喳喳叫……”然后我就根据绘本上的图片,让她描述每个季节的景色以及人们穿着方面的特点。这种互动式阅读,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跟孩子互动的方式之二是“亲子游戏”。我觉得“亲子游戏”能同时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乐趣,孩子能从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家长则能体会到与孩子交流的愉悦。在我家,小小最爱玩的玩具之一就是家里早就淘汰的一台饮水机。她经常跟她爸一起把饮水机拉过来拖过去玩过家家。一天她爸突发奇想,让她用饮水机灌水――接满一杯水,倒进饮水机的入水口,再打开出水口开关,把水放出来。小小被这个新玩法吸引了,反复地倒水放水。玩了一阵子,她爸又启发她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新玩法。小小挺机灵,正好送水工来送水,换桶装水的过程她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她便模仿送水工的动作,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后,倒扣在饮水机的入水口,然后再用杯子接水。当水从出水口流出来时,小小就像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一样,又快乐又有成就感的样子,高喊着:“爸爸,快来看,真好玩,就跟真的饮水机一样。”爸爸就夸她:“宝贝真棒,发明了一个新玩法。”
  我陪女儿玩的东西也都很“家常”,比如和女儿一起搭积木、藏猫猫、吹泡泡、做手工、画手指画等。我和女儿搭积木的方式有好多种,除了简单的搭房子,还能用积木拼动物园、游乐场、超市等。而且,搭积木游戏能让孩子获得很多知识。比如去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时,女儿从电视上看到了有关新闻,再玩搭积木时,女儿会时不时地把搭好的房子用小手晃一晃,一边晃一边喊:“地震啦!地震啦!”不止一次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晃散架。看着地上一片狼藉,女儿会告诉我:“妈妈,这就是地震,房子都塌了。”我觉得可以趁机给孩子灌输一点防震自救的知识。于是我从网上搜了一个讲述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的儿童安全教育片,放给小小看,然后跟她玩一个名为“地震来了”的游戏。我们先用积木搭出电梯、广告牌、电线杆、高楼等设施,然后一起演练护头、蹲下、躲避等防震、逃生技巧。其间有很多步骤,比如地震发生时,要躲到安全的地方,像桌子下面或床底下,也可以躲进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等地震间歇时,再从躲避的地方迅速跑出房间,必须避开广告牌、电线杆、高楼等危险设施。这样的游戏,女儿喜欢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能学到相关自救和逃生知识。
  家教中的亲子互动,既能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又能让孩子得到锻炼、获取知识,是个一举多得的家教好方法。
  亲子互动不能少
  (周女士,30岁,行政助理)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必不可少,如果互动缺失,不仅会影响亲子感情,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家过的是典型的“双城”生活。我和我爱人在相邻的两座城市工作,平时他一个星期能回一次家,我带着儿子小哲大部分时间住在我父母家。因为工作忙,我经常早出晚归。因此,小哲平时多由我父母照看。我跟儿子基本两头难照面,交流的机会很少,经常是我早上出门时他还没睡醒,晚上回来时他又睡了。偶尔有机会陪儿子玩,他也会黏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陪他玩游戏,但我实在太累了,打不起精神,对他的要求多是敷衍,他跟我讲话,我就“嗯嗯啊啊”地应付。他缠着我讲故事,我要么请他姥姥出马,要么打发他看电视。一天,我带他回我们自己家,我们小区里有一片沙地,那是小哲每次回家都要玩一玩的项目,他非要我陪他一起玩。当时是夏天,夜里蚊子很多,我禁不住咬,加上那几天工作特忙,我心里想着工作,根本没心情陪他好好玩。玩了大约10分钟,我就不顾他的哀求强行要他离开,结果他哭得呼天抢地。一生气,我又带他回了他姥姥家。
  我跟孩子互动不够,他爸陪他的时间就更少了,造成的结果是,儿子对我和他爸似乎都没有太深的感情,加上他爸偶尔回来看他调皮捣蛋时还会忍不住训斥他,儿子跟他就更不亲了。有一阵子,我发现儿子对他爸很冷淡,他爸进门招呼他,他像没听见,跟他讲话他也不理,想抱他一下他推搡挣扎,很抗拒地嚷:“不要,不要,你走,你走!”然后迅速跑开,弄得他爸黯然神伤。特别是去年过中秋节,我老公只有一天休息时间,但还是赶了回来,我们商量着想带儿子回自己家小聚一下,可儿子一听很不情愿,说:“我不回你们家。”我很意外,做他的工作,说:“那不仅是爸爸、妈妈的家,也是你的家,是我们三个人的家。”儿子嘟着嘴,说:“姥姥这里才是我的家。”就是不愿意回去。我又跟他讲,回家后爸爸会陪他一起做游戏,他这才勉强答应跟我们回家。可回家以后,我老公很快就被朋友叫走了,又没能陪儿子玩,我只好陪儿子玩了一会儿小火车。看得出,儿子很不开心。
  不能多陪孩子,跟孩子的互动交流少,有时候我也会自责,但也会为自己开脱,觉得工作忙,这也是无奈的事,更没想过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不利影响,直到后来发现儿子有些反常我才警觉。
  那几天我妈生病了,儿子没人照顾,我只好把他送去全托。只过了两天,老师就告诉我,说小哲晚上睡觉总是惊醒,一定要老师陪在旁边才能入睡,老师一离开他就会惊醒,醒了就哭闹。老师分析认为,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老师还反映,小哲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很脆弱,叫他参加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他都不玩,说“摔倒了会很疼”,娇气得跟小姑娘似的。老师让小朋友画一幅名为《幸福一家人》的画,孩子们基本上画的都是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七口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有的小朋友画的一家人还穿着亲子装,一看就是和睦的一家人,可小哲的画里没有爸爸,只有外公外婆和妈妈,妈妈的眼睛下面还画了两道黑线。他跟老师解释,说妈妈在生气。老师说,这幅画是孩子对父母不满情绪的表达。老师提醒我,要多陪孩子,增进与孩子的感情,要让孩子的爸爸多带带他,否则孩子会缺少阳刚之气,不利于他的成长。
  我很不安。仔细想想,忙啊,没时间啊,离家远啊,都不是理由,还是我们没有在意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关爱不够。我和老公商量后,决定尽力弥补这个缺憾。我没再送儿子去全托,不管多忙每天都接送他,并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他。双休日老公回来,我要求他关掉手机,专心在家陪儿子玩,或者我们全家一起出游。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尽快改善儿子的状况。令我们欣喜的是,随着亲子互动的增多,儿子跟我们正一天比一天亲近。
  提升亲子互动的品质
  (胡教授,男,40岁,学前教育专家)
  0~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厚感情的最佳时机,有些父母不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就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在这个阶段与孩子的互动不足,影响了孩子的身心成长。其实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不少年轻父母忙事业、忙挣钱、忙充电,还得忙家务,无暇顾及孩子,无心与孩子互动交流。要我说,忙是理由,也是借口,再忙,时间还是能挤出来一些的。鲁迅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说到底还是有没有这种意识,有没有用心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与孩子互动不需要专门腾出大块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刻意地安排,只要有心,时间可以化整为零,互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交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吃饭时、入睡前、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等,都可以跟孩子聊天、讲故事、猜谜语,或倾听孩子的诉说。还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家务,让孩子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比如收衣服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叠衣服,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择菜……既利用了做家务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又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教育学家薇兰尼?梅尔兹在《苹果怎么这么好吃》一书中不断强调,陪伴孩子共度日常生活才是最珍贵的,小至系鞋带、穿衣服或准备餐具、铺床单等,和孩子一起体验做事的过程,就是父母与孩子很好的互动过程。
  也有一些父母,习惯扮演高高在上的教导者的角色,不断向孩子发号施令,要孩子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行事,或者动辄高声大嗓地训斥孩子。还有的父母认为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有失父母的威严,会导致孩子不服管教。这些缺乏平等交流意识的父母,亲子关系必然紧张。父母应当做引导者,以开放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并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做才会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有时候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试着体会爸爸妈妈的感受。例如平常都是妈妈叫孩子起床,某一天不妨让孩子叫妈妈起床,让孩子体验一下他赖床时对妈妈造成的不便。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从中观察到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或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对亲子关系的融洽大有帮助。
  亲子互动需要父母共同参与,有些家庭,爸爸参与的力度不够,有的是因为忙,无暇顾及,有的是因为爸爸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索性不管,落个轻松。其实爸爸是孩子最好的玩伴,爸爸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升与孩子互动的品质。一来孩子喜欢的许多新奇、冒险、好玩的动作妈妈都不容易做到,二来科学研究证明,从小常与爸爸一起玩的孩子智力发育更好,因为孩子不仅需要学习母亲温柔的一面,更需要有爸爸阳刚的气质,如果缺少爸爸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事实上,孩子两岁以后,更喜欢和爸爸一起玩,他们觉得跟爸爸一起玩的游戏更新奇,更刺激。父子游戏不仅能带给孩子更多童年的快乐,还有助于培养孩子果敢、独立、自信和坚强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孩子学会合作,发展创造力与想象力。
  总之,亲子互动应重视“质”,保证“量”,而且需要父母共同参与,而不是妈妈唱独角戏。
   〔编辑:冯士军〕

标签:多点 互动 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