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通知 > 正文

武术 普通高校非奥运系列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林永,(1987.1-),性别:男,籍贯:山东菏泽,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本科毕业院校:西安体育学院          摘 要:武术在普通高校的开展形式以武术套路为主,注重武术套路动作的记忆与演练,忽视了武术的核心要求“技击性”,不能满足学生想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从而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由武术套路内容与武术散打内容共同组成,在课程考评工作中应适度运用武术段位制的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武术教学、武术课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武术运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唐朝时期,实行了武举制度,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纷呈,逐渐形成流派,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1954年,各地体育院系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编写了体育院系通用教材。20世纪80年代,武术逐渐进入各地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2]
   1.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武术在普通高校的开展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分析原因,主要由于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一问题,以初级长拳与24太极拳为主,而且教学内容长期固定不变,使武术的拳种、器械资源丰富以及既具有套路运动又具有搏击运动的特点无从体现。其次,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武术教师过度重视学生对于武术套路动作的记忆与演练,忽视了对于武术套路动作攻防技击性的讲解,使学生感觉到武术缺乏“实用性”,这与大学生练习武术是为了能够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相悖。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主观性较强,且没有规范系统的评定标准,评定观念受竞技武术的影响严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切实必行。[3]
   1.1是武术进一步发展普及的需要
   武术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已有30多年,但就从现阶段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现状来看,教学模式的陈旧是阻碍武术在普通高校开展的主要原因。[4]为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得以顺利开展,使更多的大学生喜欢武术,最终进一步提升武术在普通高校的普及程度,就有必要对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分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新《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构建出新的有助于推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的教学模式,旨在使武术在普通高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普及。[5]
   1.2使高层次人才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需要
   习练武术,同时领悟其内涵,就是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普通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不仅有利于武术的普及与发展,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但就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对于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内涵的掌握,因此有必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创新出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与了解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内涵,这样有利于实现高层次人才对于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3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有下降趋势。高层次人才的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未来,因此对于此问题的解决就变的尤为迫切。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特征。武术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整体思维观”,技法内容丰富,因此习练者在练习过程中,能使周身全面协调地得到锻炼,有利于体质健康。另外,武术强调“武以德立”、“德为艺先”、“功夫有限、仁者无敌”等武德思想,有助于提高习练者的道德修养,促成习练者人格的健全。此外,由于武术的自身特点,它对于习练者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也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武术的这些作用价值不容置疑,但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最大化发挥武术的这些作用价值,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使武术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中充分发挥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创新内容
   2.1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相结合构成课程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程的开设以公共体育课形式为主,通常一学期会安排36学时,针对此情况,结合本研究的教学实验,笔者建议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的结合的方式可以以2学时为单位,即一大节课,1学时为武术散打教学,1学时为武术套路教学,也可以学期为单位,即在一学期前18学时进行武术散打的教学,后18学时进行武术套路的教学。为了能够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的教学应有各个专业老师来承担,即在一大节课或一学期中由武术散打专业教师与武术套路专业教师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的扩充与丰富,在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与课堂教学组织控制等方面,对武术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好运动负荷、教学内容难度,以免造成由于教学内容的扩充,学生承受的运动负荷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增加,带来学生厌学、自信心和参与武术课的积极性降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在教学内容武术散打与武术套路结合的基础上,使武术的“打练相结合”得以实现,最大化发挥武术的功能与价值。
   2.2将武术段位制与课程考评相结合
   武术段位制是为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使全民参与武术锻炼的制度体系,旨在提高习武者的运动技术水平及理论水平,考核的内容包括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武德、武术研究成果以及对武术运动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首先,建立具有普通高校特色的武术段位制考评体系。根据武术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实际,将对学生武术运动技能水平、理论水平、武德素质考核三方面来构成其考评体系,设定武术一段与二段水平,每一段有相应的运动技能、理论、武德方面的考核,运动技能考评内容为初级拳术、初级器械各一套,理论方面包括武术的概念、起源、分类、功能等,武德方面,包括武德思想的来源、抱拳礼的含义、抱拳礼在武术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武术协会组织的段位考试。普通高校的武术课程考试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武术协会的武术段位晋升考试来展开。基于此,在武术学期课程工作的安胖和进行要适度地以武术段位考评的要求及标准为导向。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武术课、习练武术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使获得武术段位证书的大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满足,他们将有可能长期的从事武术实践活动,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武术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工作,无疑将会对武术的发展带来其他群体无法比拟的重大意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德祥.中华武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张和平,何素艳.在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2):58-56.
  [4]吕振宇. 试论武术运动的创新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9-10.
  [5]曹艳.云南省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昆明学院学报,2009, 31(3).

标签:武术 普通高校 创新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