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通知 > 正文

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_他们给城市带来了什么?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上海世博会有一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然了,这也是个古老的愿望。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如今,城市在发展,由于有限的本地人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所以拥有“梦想之城”之称的城市开始吸纳外地人。"城市越发展,吸纳的外地人也就越多。”拿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为例,要是放到十多年前,每6个人当中只有1个是外地人;如今,行走在福州街头的人,4个当中就可能有1个来自外地。而在晋安区、仓山区等区的城乡结合部,这个比例极有可能倒挂。
  据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外来人口就业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这说明我们的城市需要他们,他们从事的服务业是城市生产生活必须的,如果没有他们,城市就极易陷入瘫痪状态。”
  
  卖早餐的陈阿姨
  在福州市晋安区某城乡结合部一处低矮的农民自建出租房区,聚集着数以百计的外地人,他们有的来自安徽,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四川……由于房租便宜,这里便成了他们的“大本营”。陈阿姨说:“因为这边呢,老乡也多,有个什么事情的话,也能相互有个照应。”
  2006年,陈阿姨为了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便只身从河南老家赶来,照顾两个孙女。“刚来的时候,孩子们比较小,我不放心,都不离开她俩身边。”可是这几年,两个孙女渐渐长大,开始上学,不再需要陈阿姨一直跟着,所以,“就腾出来大把的空余时间”。
  刚从繁忙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时,陈阿姨有些许的不适应。“在老家的话,你至少有个地可以种种,可这里,能干啥呢?总不能什么都不干,就这样干闲着吧?”
  想了想,陈阿姨决定卖煎饼和小笼包。当陈阿姨把这个想法跟儿子儿媳说了之后,他们都很赞同。所以,从2011年9月开始,陈阿姨便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小生意。
  离陈阿姨住处不远,就有一片刚建好的住宅区。由于周边的设施还不完善,已经搬进来住的人连买个早餐的地方都没有。所以陈阿姨的出现可谓是及时雨。
  陈阿姨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将东西弄好,然后把车子推到住宅区。在早高峰期,陈阿姨的早点车会被上班的人流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早上,陈阿姨能卖出五十多个煎饼和三十多笼小笼包,如此的“业绩”让陈阿姨很得意。“在家种地,比这还辛苦,挣得却没有在这里的三分之一。”
  一个月辛苦下来,陈阿姨就可以赚三千多元,这相当于在老家好几个月的收入。
  在采访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位小区的客人。问及陈阿姨的生意,该客人有点羡慕地说:“应该很好吧。阿姨在这边摆摊,解决了我们的早餐问题,我们挺感激她的。再说,我经常过来,看到她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弄得我都想摆一个了。”
  虽然这一年多来,小区旁的小贩开始增多,什么油饼车、烤串车、灌饼车、豆浆车,还有政府组织的早点车,同质化竞争变得有些严重,但是陈阿姨并不担心。“我呢,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户,而且做得也挺好吃的,不用担心的。除非我自己不想干了。”
  
  建筑工张师傅、李师傅
  2月底的夜晚,在福州市闽侯县一个还未开工的工地上,62岁的张师傅在塑料布搭建的“帐篷”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任务是负责照看工地上的一台挖掘机,由于现在工地上还没开工,没有其他人来,春风中的老人看上去有些萧瑟。
  张师傅说:“我呢,是因为年纪大了,干不了其他的活,只能照看一下这工地和机器。”因为还没有搭建住处,塑料布一到下雨天就会漏雨。工地上的泥地湿气又很重,上了年纪的张师傅常常觉得不舒服,“腰酸背痛那是家常便饭”。
  张师傅说:“原先我都在浙江那片,还好一些。可是福州这边,春天雨特多,最近这段时间又有些冷,有点吃不消。”
  通过张师傅的牵线,记者采访到了李师傅,现在的他正在修建福州三环线路。
  李师傅说:“我现在是住在桥下用帆布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条件比张师傅要好很多。”
  对于这样的居住环境,李师傅没有太多抱怨。“我们的要求不高,有灯有水就行了。”
  和李师傅一样,其他人也在桥洞下搭建了这样的住处。“虽然条件跟家里没法比,但是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吃过苦。都住习惯了。现在坚持一下,多存点钱,好回老家盖房子,还要给小儿子赚大学学费。”
  听李师傅说,以前出来打工也曾遭遇过拖欠工资的情况,但现在没有了。他说,现在工地上每天有20元的伙食,每顿都有肉吃,挺好的。平时,工友们也会相互往来,我们常常会在晚上聚在一起喝上两盅。
  曾经有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由于经常握铲子,手被磨出了老茧,汗水不断地从脸颊落到了土地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们住在桥下的洞子里,他们住在工地旁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他们住在尚未开通的隧道里……当桥通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掩盖了这些住所时,他们重又收拾起行囊,转战下一个城市――他们的名字叫农民工。在这个城市里,为自己筑梦,却不能安家。”
  然而,像李师傅那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虽然住在桥洞下,但是那里还有幸福,还有希望。
  
  环卫工人米雅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20世纪90年代初流传于内地这首民谣,开启了新移民对南方的美丽想象。南方大都市对于农村人来说,就如同纽约之于北京人王起明和阿春。在“异乡人”的想象中,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是发财、梦想和光明的代名词,这是他们对城市空间的最初想象。但是,当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逐年走高之时,很多人便想到了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他们也靠着自己的勤奋、吃苦,在陌生的异乡打拼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小片天空。
  虽说外地人就是外地人,一点也不了解福州本地的文化,本地人也有些排外,但是,外地人身上有一种本地人无法拥有的独特“气质”――当本地人羞于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外地人会用自己的双手,为这座伟大城市带来清洁明净,为这座伟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说起“米雅”这个名字,米雅脸红道:“这是俺妈给俺起的。小时候觉得挺不错的,觉得挺洋气。可是我现在都四十多了,再被别人这么叫来叫去,有点不好意思。所以,现在大家都叫我米姐。”
  自2008年来到福州后,米雅一直都供职于福州市某环卫公司,负责一个片区的卫生清理。说起这活,米雅有点感慨道:“很累,真的。每天很早就得起床打扫卫生。一天还要打扫好多次。碰到特殊情况的时候,比方说过年过节,放鞭炮的很多,炮皮炮屑非常多,很难扫。”
  但是,即便有诸多抱怨,一旦工作起来,米雅便顾不上这些了。因为,在她的观念里,“既然拿了工资,就得认真打扫,不然对不起领导,更对不起纳税人”。米雅说,“换成我是附近的居民,看到每天必经的道路又脏又乱,我也会不舒服的。”
  说起公司的同事,米雅道:“我们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外地人,河南的居多,而且多是老乡。福州本地的也有,但是很少,也都是街道啊、社区劳动部门安置的‘4050’下岗人员。”
  ……
  
  他们到底为城市带来了什么?
  虽然很多外地人在城市里过着“忍者”般的生活,但是由于资源过分集中到大城市,加之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不够,使得整个广大的中西部城市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因此,“北上广深”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力”。不容小觑的流动人口规模使得很多城市的生命线疲于应付。可是,即使日益上升的不幸福感愈加困扰着各个城市,它们依然是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那么,流动中的他们又为城市带来了什么呢?
  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相关公开数据统计,北京本市外来人口对于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达到20%。而这项指标极有可能超过20%,因为公开统计中流动劳动力往往比实际数量要少,因此将真实流动劳动力的数量考虑在内,份额更高。
  流动人口问题确实已经成为多个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外来人口倒挂现象严重,倒挂比例最高的达到1:20。
  比如旧宫的一个村,常住人口三千多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有八十多家小加工、小餐饮、小洗浴、小修理等行业,专门为外地人口服务。这样就引发了一些无照经营、非法办学等问题。只是,与人口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相对,流动人口本身也以自己的力量为北京做着贡献。
  在记者统计的调查样本中,外地人的就业率高达90%以上。其中,多数人从事着卖菜、家政、理发、装修等城市生活必须的服务工种。“这说明我们的城市需要他们。”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袁崇法也认为,城市人口的集聚是按照多种就业需求和创业渠道进入的。低端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劳动者永远成为城市人群的合理组成部分。
  一项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的调查统计,也证实了外来人口的贡献力。根据相关公开数据统计,本市外来人口对于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达到20%。
  另外,以辩证的角度来考虑,人口流入造成城乡接合部地区混乱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增加了超过2/3的经济收入。
  有人曾在一篇帖子里写道:“外地人让我可以便宜地装修我的家,更加便宜地做各种我做不来也懒得做的活;而各种高层次的外地人的到来,对我是一个竞争,让我不再悠哉游哉,刺激我不学习就要被淘汰……这就是外地人,他们的到来给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不一样的思维,而不仅只是不同的乡音和模样;他们的到来促进了竞争,用无形的鞭子抽赶着原住民往前奔;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的商品,土产,润滑着流通;他们的存在又吸引了为他们的服务的吃喝住行;城市就是在这样滚雪球的方式壮大,才有了城里人所欣赏自豪的一切;正是在外地人的不断刺激下才能蒸蒸日上;纽约正是有了全世界的移民才成长为纽约;纽约的精彩就在于唐人街,韩国街,小意大利这样的生机勃勃。”
  然而需要改变的仍是中国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均衡。那些中小乡镇和城市如果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资源与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地就会有更多选择的可能。

标签:带来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