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知书 > 正文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招工难与就业难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以当今社会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进行较深刻的分析,结合作者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探讨分析出现矛盾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关 键 词】招工难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近些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矛盾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招不到他们满意的员工而发愁。“招工难”和“就业难”之间矛盾的问题凸现。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问题需要分析。本文作者从事学生就业工作十余年,以自己所在工作学校为例为例,对本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我校是一所为冶金行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每年的毕业生有1200人左右,这些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在保证学生的就业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每年约有40%的学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这些年来,我校为全国的冶金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很多学生早早的落实了单位,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早早到学校选拔人才。然而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是经常为这样的问题而困惑: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有些学生不能够就业。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学校有很多的大学生,他们却苦恼招不到人,究其原因作者分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的增多是“就业难”的表象原因。从1999年之后,随着全国的高校不同程度的扩招,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成倍的增长,然而目前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毕业生增长的速度,尤其是那些大学生认同的优质的岗位数量就更少,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样就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2.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恰恰没有经验。这方面尤其以计算机相关专业表现的最为明显。我院每年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150名左右,据统计每年毕业的学生,真正到本专业行业就业的学生不足20%,绝大多是学生就业困难,而社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需求却很大,很多企业苦于高薪却招不到人,究其原因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学校的教材传授的知识远远落后于实际的要求,表现出学生到企业干不了活,上不了手。
   3.社会需要和学校培养之间的矛盾外,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更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受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学生不能摆正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值高。一方面体现在选择单位上。很多毕业生的目光还是停留在大型国企及事业单位上。过高的期望,在有限的就业岗位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于是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区域选择上, 很多毕业生把择业范围圈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者离家近的地方,每年我院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因为不愿离开家把就业去向局限于鞍钢及周边几个国有大钢厂而不能就业。另外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改变。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奇缺。因此,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并且,在大学教育上,当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有少数人才能上大学,所以当时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精英教育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一般性工作岗位也需要人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这也促使大学教育面向更广泛的社会人群,成为一种大众教育的模式。但是,精英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并没有因为大众教育模式的到来而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当前的毕业生而言,往往是眼高手低,受那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是不愿意到基层、到一线,更不愿从事不能很快实现经济效益基础性工作。
   4.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不能够顺利就业。一项调查显示, 在品行、学历、经验、心态、专业技能、潜能和综合素质等七项选人因素中,88.89%的用人单位首选综合素质,可见企业用人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 需要不断地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获得和提高。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非常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而这样的生源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优秀的学生单位抢着要,而日常表现散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却没有企业愿意接收的状况。据统计,我院每年有将近10%的学生是这种情况。
   5.女同学就业十分困难。我校主要是为冶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一些工业企业,东北地区是我们国家重工业基地,工业企业较多,而在这些企业里,适合女性的岗位十分少,很多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提出“不招女生”。而我们冶金等相关专业女生的比例达15%左右,绝大多数女同学成绩很优秀,但就业时却没有企业招聘,造成女同学的就业压力十分大。
   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
   1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完全不一致,市场需求的,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企业的创新在于人才,所以企业对人才是求贤若渴,而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又很高,他们需求有工作经验、能够马上上手的毕业生。而很多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缺少实践的经验,理论和实际往往脱节,这样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
   2.劳动报酬在就业市场所必然要起到的扛杆作用也是“招工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的不是很规范,他们一方面希望招聘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来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目的,而另一方面不进行资本投入。往往提供给大学生的工资很低,福利很少,有些企业连最基本的福利保障都不能满足。用工单位所需要的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缺口较大。宾馆、酒店、旅行社、汽车4S店等单位需求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但他们一般所提供的待遇较低,企业老板担心培训后员工跳槽, 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样的企业在鞍山及周边较多,所以他们想招工确实很困难。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对策
   首先,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是更新就业观念,主动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把就业看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 只要觉得自己能去做,就可以选择这个职业,而不是把自己的求职范围定在一个小框架内。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但求用有所长。认清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把就业愿望与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去。第二是要从平时就重视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缩短与用人单位用人要求方面的差距。学校的社团活动、文娱活动以及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和短期岗位实习活动等等,都是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倍珍惜。并且在活动中注意运用、吸取、分析、总结、反思和提高。除认真学习课程外,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应极大关注,确立科学职业目标,将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紧密结合。排除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人生价值观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要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在考虑待遇、地区、行业等局部利益和眼前的利益的同时,多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到老少边穷的地方,到企业一线去,有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强的优势,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己的能力。踏实工作,不断进取,最终实现宏伟的人生目标。不仅要重视科学素养的提高, 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在牢固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争取广泛学习和涉猎其他学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意识,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意识地提升情商, 提高自己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对学校而言,学校不仅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还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更广泛的就业途径。一是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剔除陈旧的、落后的、就业率低的专业。组织专门的研究队伍,深入调查和研究产业、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优”。我院在2009年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将40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转到金属材料压力加工专业,这些学生转完专业后很快落实了就业单位,实践证明学校办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二是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用人单位一起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根据岗位核心技术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要将职业指导工作全程化。从大一新生入手直到大学毕业,乃至延续到毕业后的几年,给予全程化的职业指导。通过专业教育和前景介绍,使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全面深入地进行了解,协助大学生对行业和专业前景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次,对于“招工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对企业而言,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承接大学生实习,尽可能为在校生提供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协助学校完成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二是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招得来、留的住、用得上,这样在社会上就会产生良好的信誉,自然就不用担心招不来人了。
  参考文献:
  [1]贾冰媚.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2]张朋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9).

标签:试论 对策 现象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