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通知书 > 正文

中西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汉日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性研究]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又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比汉日语中的颜色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探讨如何深刻领会语言并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日语汉语颜色词文化内涵差异性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它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中日两国人民对颜色的理解和表达有许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两国语言受各自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的影响,颜色词被赋予了各种语用意义(或称为文化内涵)。同样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此外,受地理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各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汉日词汇中的几种主要颜色词为例,说明汉日词汇在各自文化表现上的差异。
  一、日语颜色词的形式和特点
  (一)基本颜色词
  日语颜色词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来自太阳光的赤(红色)、橙(橙色)、黄(黄色)、?(绿色)、青(青色)、紫(紫色),以及白(白色)、?(黑色)、茶色(茶色)、ピンク(桃色)、灰(灰色)等一类的词。一般认为,上述11个词为现代日语的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WORDS),与美国人类学家伯林和凯的假说概括的一致。王蜀豫(2003)参照柏林和凯的假说中有关基本颜色词的语义标准,从词的形态、派生义项、能产性、词性等方面,对上述11个颜色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现代日语基本颜色词的数目仍与古代日语的相同,即“赤、白、?、青”4个词。
  (二)借用物体本身颜色的词汇
  日语中除了以上所讨论的基本颜色词之外,还大量地使用了某种物体本身所特有的颜色,这些颜色词大致可分为以下8种:
  1.植物类
  ?色(淡红色、樱红)、?梅色(梅红色)、栗色(栗色、酱色)、山吹色(金黄色)、萌葱色(淡绿色、黄绿色)、若竹色(嫩绿色)、牡丹色(牡丹色、牡丹红)、浅葱色(浅蓝色、淡青色)、茄子色(紫黑色)、桔梗色(桔梗花色、蓝紫色)、蒲公英色(鲜黄色)、水松色(暗绿色、水松色)、木?色(墨绿色)、紫苑色(淡紫色、紫莞色)、?色(青铜色、古铜色)、ピ?チ(桃红色)、ロ?ズ(玫瑰红)、マリ?ゴ?ルド(菊黄色、黄红色)、オリ?ブ(橄榄色)、レモンイエロ?(柠檬色)、オリ?ブイエロ?(橄榄黄)、オレンジ(橘黄色)。
  2.动物类
  狐色(黄褐色)、??色(驼色、淡褐色)、鼠色(深灰色)、猩々?色(猩红色、绯红色)、?鼠(银灰色)
  3.鸟类、昆虫类
  ?色(鹦哥绿)、?茶(茶绿色)、雀色(茶褐色)、?色(浅红色、淡红色)、?色(茶褐色、棕色)、山?色(黄绿色、黄蓝色)、カナリア(绿褐色)、?脂色(深红色)。
  4.海洋生物类
  ?色(淡红色)、サ?モンピンク(淡红色)、海老茶(黑红色)、珊瑚色(亮红色)。
  5.自然现象类
  空色(浅蓝色、天蓝色)、水色(湖蓝色、浅蓝色)、土色(土黄色)、スカイブル?(天蓝色、蔚蓝色)。
  6.用品类
  ?瓦色(砖红色)、青磁色(青瓷色、蓝绿色)、エメラルドグリ?ン(翡翠绿、鲜绿色)、マリンブル?(深蓝色)、ネ?ビ?ブル?(深蓝色)、アイボリ?(象牙色、乳白色)。
  7.食品类
  小豆色(红黑色、豆沙色)、卵色(鸡蛋壳色)、肉色(肉色)、羊羹色(黑紫色、黑檀色)、焦げ茶色(深褐色、深咖啡色)、チョコレ?ト(巧克力色)、クリ?ムイエロ?(奶黄色)。
  8.金属类
  ?色(铜色)、?色(铅色、铅灰色)、黄金色(金黄色)、青?色(青铜色)、?灰色(铅灰色)。
  实物颜色词是人们从丰富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等特点。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在表达颜色时也会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日语中的“珊瑚色”表示一种亮红色,来自于粉红色系列的珊瑚的颜色。在日本,该颜色作为绘画颜料之一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中国,珊瑚给人的印象是乳白色的,所以很难将“珊瑚色”与亮红色联系在一起。
  (三)日语颜色词的结构特点
  1.词性多样。颜色词在句中有形容词、名词等形式。以“?”为例:
  (1)?のセ?タ?(名词)
  (2)?い色の服(形容词)
  (3)日?けして真っ?になる(形容动词)
  2.有浓淡深浅等之分
  如表示深浓,在颜色词前面加“真っ”等,例如:真っ白、真っ?、真っ赤等。以“黑”为例,还有“??”“暗?”“??”“直?”等区分深浅的颜色词。除了“真っ”之外,“?、薄、浅、深、淡”等词也可以作为附加修饰成分添加在纯颜色词或实物颜色词的前面,如“?紫”“?鼠”“薄茶”“浅黄”“浅葱”等。
  3.把两种颜色相加,构成合成词来表示一种颜色
  如“青?”(蓝绿色)、“赤紫”(红紫色)、“赤?い”(红黑色)、“青?”(蓝黑色)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以第二种颜色为主色。若同时具有两种颜色,构成花色,则用“颜色词+と+颜色词”的形式来表达,如“青と?”(蓝色和绿色)、“赤と紫”(红色和紫色)等。
  4.叠词形式构成颜色词
  这种构成形式在日语中很少,并且构成形式单一,一般只限于以“い”结尾的形容词中部分二拍词的词干重叠,常见的只有“青々”“赤々”“?々”“白々”。重叠之后的颜色词,一般都成了副词,需后接“と”用以修饰用言,例如:“青々と茂った防?林?”(郁郁葱葱的防风林带)、“壁を白々と?り上げる”(把墙粉刷得雪白雪白)。
  二、汉日颜色词的词义及文化内涵对比
  就汉族而言,古代对颜色就有正色和间色之分,《辞海》中说:“中国古代服色,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他杂色为间色”[1]。由此可见,青、黄、赤、白、黑自古以来就代表着正统的地位。而根据佐竹昭广在《古代日本?における色名の性格》一文中的记载,日本的色名的起源是赤、黑、白、青这四种颜色,在当时日本人的色彩观念中,是将黄色也归在赤的色相上[2]。鉴于汉日语对赤、黑、白、青、黄五色的地位认同,下面主要围绕这五种颜色展开论述。
  (一)红色/赤
  “红”是血与火的颜色。古人源于对日神的崇拜,将红色神圣化,认为它是喜庆、成功、忠诚、温暖和兴旺的象征。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上,有贴红喜字,点红蜡烛,新娘盖红盖头,穿大红袄的习俗;春联表示喜庆,必用红纸书写;受领导器重的人被称作“大红人”;“满堂红”比喻全面获得胜利;“红榜”指公布于众的光荣榜;“走红”指人发迹或出名;在戏曲中用红色脸谱来体现忠义、耿介的品行。
  在汉语中,“红”还暗含着“女性”与“爱情”。例如:“红楼”不仅指红色的房子,更指华美的闺房,如李商隐名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红楼”更是如此;“红颜”指美女,如吴伟业的《圆圆曲》中的“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袖”指艳妆女子,杜牧《南陵道中》“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红豆”象征“爱情、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定”指旧俗定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红娘”指助人结成美满婚姻的人或物;“红鸾星”主人间婚姻喜事。
  在中国现当代,红色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红色象征着革命与进步,如“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又红又专、红宝书、根正苗红”等,这一点也不同于日语的“赤”。
  在日语中,“赤”被看作是血与夕阳的颜色,人们也用“赤”和“?”两个不同的汉字来表达红色。例如:“赤砂糖”是指红糖;“赤御?”是指将糯米和赤豆煮在一起所做的饭,一般用于喜庆的场合;“赤子”和“赤ちゃん”都是指婴儿;“赤??”是指以红灯为标识的末班电车;“赤切符”是指国铁的三等车票或乘客,由于车票的颜色是红色的,所以称之为“赤切符”;“赤??”是公用电话的通称。虽然现在的公用电话的外壳有黄色的、绿色、灰色的,但是公用电话刚刚产生时,它的外壳却是黑色的。昭和28年,“电气通信省”改组为电信电话公司(NTT)之后,它的颜色被改为红色,据说从此就深受群众的喜爱,使用也渐渐普及开来了。日本邮政的代表色与中国用绿色不同,使用的是红色。日语中有“赤行?”一词,它指代邮局传递挂号信件等重要邮件的邮袋。
  “赤”除了表示物体的颜色之外,经过引申,还有“完全的、鲜明的、清清楚楚的”等意思。刘晓霞(2001)和程放明等(2003)都认为,日语中很多由“赤”构成的词或词组大多带有贬义性。例如:“赤本”(黄色书刊)、“赤新?”(黄色报纸)、“赤の他人”(陌生人)、“赤嘘”(无耻谎言)、“赤下手”(拙笨透顶)、“赤?をかく”(当众出丑)、“赤字”(入不敷出)、“赤面”(惭愧、害臊)、“赤点”(不及格的分数)、“赤ゲット”(明治时代进京的乡下佬、土包子)、“赤い信女”(寡妇)、“赤きは酒の咎”(嫁祸于人)等。
  (二)白色/白
  白色同黑色一样,是人类最先认识的颜色。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白色有着双重的文化象征意义。一方面,白色表示圣洁、洁净、坦诚、清楚。如“真相大白”“白璧无瑕”“清白”等。1906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决定以“红、蓝、白”三色横条为未来共和国的国旗,其中的白条,就是取其圣洁和博爱之意。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由于受五行学说的影响,人们把白色和西方主凶杀的白虎星联系在一起,使白色获得了死亡、奸邪和凶恶的隐喻义。丧事人家贴白纸、穿白衣、戴白帽,也是中国人自古流传下来的民俗,故有用“白”来代指丧事的用法(如“白事”)。此外,在汉语中,白色可使人产生卑贱、清贫的联想。如“白衣”“白屋”“白身”分别指平民、茅草屋及没有官职或功名的人。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大约从汉代开始到唐代,普通平民只能穿白色的衣服。在当时,白色是低贱的象征,虽然后来这一规定被取消,但白色却长期未能摆脱令人不悦的附加意义。
  汉语中的白色和红色一样,曾带着浓重的政治色彩,白色象征着落后、反动、反革命,如“白军、白匪、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等。20世纪50年代、白色还象征缺乏觉悟,出现了“白专、白专道路”等词语。另外,汉语中有些与“白”字搭配的词组,实际上与颜色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表达另外的含义,如“白开水、白字、打白条”等。白色还指“处理而得不到好处、没有效果”,如“白忙、白费心机、白干”;或“不付代价”,如“白吃白拿、白送”;或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
  在日语中,白色同样象征着圣洁、真实和纯洁无瑕,从古至今一直被日本人所推崇。古代日本以白色象征清明、纯洁,甚至认为白色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及神性。日本固有的宗教――神道崇尚白色,认为凡是带色彩的都是不洁净的。而且,这种白色审美意识,更直接、更具体地渗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据史料记载,在日本的上古时代,进贡给神的东西都是白色的;在奈良时代的律令《?老令》中,白色被视作天子的颜色;日本人举行和式婚礼时,新娘穿的礼服叫“白?垢”,以白丝为主,十分讲究,显得纯洁、高雅;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女性也一般会以白色和服为正式礼服。
  日语中很多与“白”有关的词语也与日本独特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如在日本的国会中投的赞成票被称为“白票”,反对票被称为“青票”。日本的私家车牌照通常用白色标示,有“白ナンバ?”(白牌照)表示私家车的用法。而在中国,白色的牌照却一般为警车等政府用车。日语中“白タク”(白色出租车)指的是用自家用车来跑出租,即非法的出租车,相当于汉语的“黑出租”。
  “白”在日语中还有“清白无罪”的意思。如“容疑者は白ときまった”(嫌疑犯被判为无罪)、“?は??に白い”(我绝对无罪)等都是日语很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三)黑色/?
  在中国古代,黑色为天玄,在中国文化里有沉重的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颜色。在汉代,文官上朝都穿黑色的衣服。《汉书?文帝纪》说文帝“身衣弋绨(黑色丝织物)”,可见黑色衣服连皇帝也很青睐。在西方,黑色的西装和礼服一直是人们最为崇尚的传统服装,在一些庄重的正式场合,人们都喜欢身着黑色服装,例如交响乐团演员的黑色西装,法庭上的法官身披黑袍,都显示了庄严和尊重。在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与西方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在服饰颜色上也越来越相似,趋于吻合。
  黑色还象征着死亡、苦难和悲伤,所以西方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现在中国人去参加葬礼时佩戴黑纱,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另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中“黑”的象征意义显得较为复杂。它的引申含义主要还有“昏暗无光”(黑灯瞎火、黑夜),“私下的、秘密的、非法的”(黑话、黑社会、黑市),“邪恶”(黑心、黑手)。
  在日本,黑色是像墨一样的颜色。黑色在日语中的含义也是两方面的。一是表示庄严、肃穆。在日本,黑色的西装同样被认为是出席正式场合时(例如,就业面试等)必不可少的服装。另一方面,“?”与“白”“赤”相反,具有“死亡、不幸、肮脏、邪恶、不正、犯罪”等否定意义。古代日本人把黑色当作“死亡之色”,在推古天皇制定的冠位十二阶中,黑被排在了颜色的最后一位。到了平安时代,黑色越发成了代表悲伤、绝望的颜色,丧服的黑色成了哀悼的象征。所以,日本人在丧事中一般穿黑色衣服,以示肃穆、庄严。“?”象征着不幸,例如在相扑比赛中,日本人用“白星”表示胜利,用“?星”表示失败。“?”象征着不正,例如日语中有“?い?”一词,该词源自松本清张的《日本の?い?》,指政治经济界存在的不正当的行为。“?”象征着犯罪,如“あいつは?だ”(那家伙有很大的嫌疑)。“?”象征着邪恶,如“腹の?い男”(心黑的男人)。以上例子可以说明黑色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表示不好的意思。
  但是,在日语中,若要表示“私下的、秘密的”的意思,一般用“?”而不用“?”。例如,汉语的“黑市”翻译成日文则成了“?市”,日语的“?取引”是“违法进行私下交易”的意思。另外,在汉语中,“黑”也被用于表示政治上被否定的事物,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黑货”“黑五类(反义词是“红五类)”“黑修养”“黑钱”“黑样板”等。而在日本,批判政治上的敌人时,通常使用“灰色”而不是“?”。如“灰色高官”“灰色政治”等。
  (四)蓝色(青)/青
  在汉语中,蓝色被视为灵感之色,它纯净、坦荡、悦目,古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红尘方外的那种灵动、和谐、祥宁、秀媚皆可凝聚在一个“蓝”字上。旧时儒生所穿的服装为“蓝衫”,古人诗云:“甲门才子鼎科人,拂地蓝衫榜下新”,后亦用来称秀才的袍。
  中国人对颜色词“青”的理解最普遍的为《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事实上,汉语中的“青”在文学作品中可表示绿色、白色、蓝色和黑色等多种颜色。
  (4)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青=绿色)(苏轼《雨》)
  (5)慢慢的,窗子发了青。(青=白色)(老舍《四世同堂》)
  (6)成语“青面獠牙”中的“青面”指蓝色的脸。
  (7)朝如青丝暮成雪。(青=黑色)(李白《将进酒》)
  “青”在汉语中还表示青草、嫩木,如“踏青”;“青”还象征年轻,如“青春”“青年”等。
  在日语中,“青”一般指蓝、绿、白三种颜色,而不表示黑色。如“青空”(蓝色的天空)、“青々とした麦?”(绿油油的麦田)、“?が青い”(脸色苍白)等。日语中也有“踏青”、“青春”、“青年”等词汇。“青”在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表示人的脸色,例如“彼はこの?を?いて青くなった”(他听了这番话,脸都青了),汉语中还用“青”表示气愤,如“气得脸色发青”“他铁青着脸”等,日语中也有“青筋を立てる”(青筋暴起)的用法。
  日语中的“青??”指末班车的前一班车;“青切符”是指国铁的二等车票,由于车票的颜色是浅蓝色的,所以称之为“青切符”;“青白きインテリ”是指只说不做的知识分子,曾在昭和10年(1935年)左右流行过。
  另外,“青”在日语中还有“未成熟、幼稚”等含义。例如:“梅の?はまだ青い”(梅子还未成熟)、“青?生”(一知半解的书生)、“青道心”(刚出家的和尚)、“青二才”(毛孩子、黄口孺子)、“青女房”(年轻不经事、身份低的女官)、“青いことを言う”(说话幼稚)、“まだ考えが青い”(想法还很幼稚)等都是非常生动的表现。
  (五)黄色/黄
  黄色在中国古代是备受尊崇的颜色,具有尊贵、庄严、辉煌的象征意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汉代以后,阴阳五行学说被加入了“君权神授”的儒学思想,对“黄色”的解释也被加入了神学和儒学的观点。“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萧统《文选》)[3]。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自然之色,代表了天德之美。在封建社会中,黄色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之色”,只有皇帝才拥有黄色物品的使用权。如“黄袍”是天子的“龙袍”;“黄榜”是天子的诏书;“黄屋”是帝王乘的车;“黄门”是汉时为天子供职的官署;“黄马褂”是清朝皇帝钦赐文武众臣的官服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黄色”在现代汉语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黄色”一词有时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究其原因,“黄色”的这一引申义的产生是引自西方并经汉化而成的。19世纪,美国的《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刊登了以黄色纸张印刷的连环漫画《黄孩儿》(Yellow Kid),并通过漫画和文字报道渲染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后被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传入中国后,其含义由庸俗的“下等新闻”转变成了“下流新闻”,后又强调了“黄色”的色情含义,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使用,出现了“黄色电影”“黄色小说”“黄色录像”等说法。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普遍应用,出现了“黄色软件”。而在日语中,代表色情的颜色是外来语“ピンク”(粉红色),故有“ピンク映画”(黄色电影)、“ピンク??”(黄色杂志)、“ピンクサロン”(色情按摩店)、“ピンク街”(色情街)等用法。这是因为在日本文化中,人们认为“粉红色”能使人联想起女性微微泛红的皮肤,因此该词常被用于与性有关的表达。
  汉语中有“黄页”一词,翻译成日文是“イエロ?ペ?ジ”或“??????”,它是指按不同的行业划分排列的一本电话号码查号簿,专载公司、厂商等电话用户的名称及号码,通常附有分类广告,它与“黄”的引申义毫无关系,只因为它是用黄色纸张印刷的,所以称之为电话号码簿中的黄页部分。
  在汉语中,“黄”还用来形容年轻、幼稚,如“黄童”指幼童;“黄毛丫头”形容不谙世事或未发育成熟的少女;“黄口小儿”指幼稚无知的少年。另外,有时在汉语口语中,“黄”也表示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例如“那笔买卖黄了”“这么好的事情,都让她给搅黄了”等。
  在日语中,黄色远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甚至在古代日语中,固有的颜色词中根本没有黄色,“黄”作为颜色词是在平安时代,中国的五行思想传入日本后才开始使用的。而且,黄色在日本古代是表示低等级的颜色,《古事记》中除了用“黄泉”表地狱之外,是不使用这个颜色词的[2]。在现代日语中,既有“黄金?代”、“黄金??”这样的褒义词,也有“黄色新?”这样的贬义词,但是黄色的贬义用法并不象汉语那样广泛。例如汉语的“扫黄”一词,日语应译为“ポルノを取り?まる”。另外,日语的黄色还表示不成熟,如“嘴が黄色い”(乳臭未干),多用来讥诮经验不足、无知的年轻人,为贬义。“黄色い”还可表示女人或孩子的尖叫声,如“黄色い声を出す”(尖叫)、“黄色い声を?り上げる”(发出尖叫声)。
  三、结语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4]。因此,在日语学习过程中,除接受严格的听、说、读、写、译训练外,还应注意掌握包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从以上颜色词的对比可以看出,经常做一些文化对比、寻找差异的尝试,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差异虽然可以导致障碍,但也可以引起“注意”。“注意”在选择可供记忆信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人们迅速排除障碍,学以致用。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笔者导师宁波大学外语学院黄莺老师给予了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1]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P989.
  [2]程放明,刘旭宝.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P299~300.
  [3]冯少芬.英汉颜色词的语用意义对比及其翻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P125.
  [4]陈莉莉.试析汉英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差异[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2):P44.
  参考文献:
  [1]王蜀豫.现代日语基本颜色词再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2]刘晓霞.日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日语知识,2001,(3).
  [3]李庆祥.中日颜色词及其文化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2,(5).
  [4]文珊,李翼宏.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J].长沙大学学报,2006,(6).
  [5]季绍斌.英汉颜色词语及其隐含文化内涵的差异性[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6]白纯.文化差异与色彩词的翻译[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3).
  [7]新村出.广辞苑(第五版)[M].东京:岩波书店,1998.
  
  (余韵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315211)

标签:差异性 内涵 颜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