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推荐信 > 正文

新课程怎样听得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5年秋我省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为迅速适应新课改,我校在课堂教学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师听课活动的组织。我们认识到听课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需要变革我们的听课方式,评价的多元化同时要求我们的听课方式也必须是多元化的。
  在听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五种方式:
  1. 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组内“每周一课”――研究型听课。同备课组的老师轮流开设,相互听课学习,并安排专门时间研讨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同时这也成了我们落实校本教研的渠道之一。
  2. 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子为主框架的“人盯人”听课――学习型听课。有选择性地结对子听课学习,这是涉及面广、频率高、自由度大的常态性的听课,学习和研究自己希望关注的课堂问题,效果非常显著。
  3. 以年级为单位的分文、理科两大组轮流推出的跨学科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型听课。此类课堂活动有利与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学科间“教”与“学”方法的相互渗透。
  4. 以整个年级为单位的“人人过关”课――检查型听课。由学校行政班子成员组成检查组,每周集中去听某一个年级所有人的课,明确一个检查主题,完成一个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推门听课的形式,一个月可以达到将三个年级老师的课都过一遍。这个活动成为我校积极推进“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强劲的“发动机”。
  5. 以职龄和资历为分类依据的分类评优课――评比型听课。通过组织系列的评优课活动,我们为各个层次的骨干教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其中有部分青年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脱颖而出,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如: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校级骨干教师评优课、备课组长评优课、“一课三上、三上一评”等等。
  在以上这些听课活动中,我们通过反思总结,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有少部分老师开始阶段不太积极,认为听不听无所谓,当然更多的是听课方法不当导致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大家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完善听课工作,最终形成了上述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听课模式。那么,怎样听课才能更有效呢?
  下面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听课的有关问题。
  (一) 听课的概念
  听课是指教师凭借眼、耳、手等感官,运用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 听课的特点
  1. 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听课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为什么要去听课?听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听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2. 主观制约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活动,但听课活动中的主观因素很多。一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听什么人的课,基本上是听课者自己确定的。二是听课者和被听课者以及学生都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因听课者的参与而发生变化。三是听课者的听课行为受他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对被听者的印象等的制约。
  3. 有效指导
  绝大多数听课活动在听课后要形成个人或集体的认识和意见,而且在全部听课活动中,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专家对教师及学校内部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形式的听课占大多数,形成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及改进措施等。
  4. 理论支撑
  听课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支撑。听课者即使听本专业以外的课,也要能听出一些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本身就需要听课者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及掌握一定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5. 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课堂是一种较为自然的情境,而听课又是在现场进行的一种活动。听课者和被听课者都处于一定的情境中,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就可能有不同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上同一节课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为此,我们组织了“一课三上,三上一评”的“上、听、评”活动。
  (三) 听课的要求
  1. 要明确听课的目的
  不论是听哪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真实的听课信息,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2.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
  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稀里糊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3. 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介入课堂,会使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或多或少的失真,绝大多数被听课者对听课者抱有戒备心理,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及学校领导听课,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紧张情绪,授课者一般都力求使课上得让听课者满意(有时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样就必然会使这节课有别于平时的课堂教学。
  听课者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进人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教师上课,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听课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4. 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有关学科的课改信息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深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的政策形势、教学要求等,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掌握听课的方法
  我们知道,新课程要求我们听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听教师如何讲,重要的是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如何学。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1) 听什么、怎样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学是否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是否详略得当;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亲切和蔼;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教学活动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教师的思维是否多向、宽泛;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教师的纠正是否用语精当。
  (2) 看什么、怎样看: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情况;看因材施教措施的落实;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
  (3) 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含板书),二是教学评点。
  (4) 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老师的教法是否吸引我,是否激发我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6. 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做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 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根据听课的类型,有些记录应该全面一些,有些记录则要突出某一个方面。一般来说,记录要简明扼要。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7.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反复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等。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8. 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后要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被听的教师交谈。例如,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存在的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要尽可能挖掘他们教学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感觉;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让他们继续努力,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我们深知:听课也是一门学问。细细体会个中缘由,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常听常学,常思常得,永无止境。
  我们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及相对稳定的共性要求,将听课划分为学习型听课、检查型听课、评比型听课、观摩型听课和研究型听课五种类型。听课类型的划分是相对的。总的来说,课的类型决定了听课的类型。不同性质的课、不同形式的课等对听课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实际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过程中有可能是交叉的,听同一节课有可能达到几种听课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课中,既能做到功能的区分,更要做到有机的联系和整合。这样,我们的听课才会更加有效。
  (安燕坤 江苏省淮州中学 223300)

标签:听得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