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杨佳:眼前的黑暗和内心的光明]内心黑暗的人永远看不到光明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生命中的前29年,她拥有光明,15岁考上大学,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病魔让她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但她从未放弃理想和信念,不仅重返讲台,还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两度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佳。
  在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中,48岁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杨佳有些特殊,每一次参加大会,她都是手拉手被“领进”人民大会堂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场面,以杨佳优雅的姿态,自信的笑容,清脆的语音,以及精致的细边眼镜后面清澈的目光,让人无法相信她是一位盲人。
  作为一位出色的青年学者,也是全国政协惟一的盲人女委员。杨佳的故事,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感慨不已:世界上一切都可能变化万千,黑暗随时有可能降临,惟有人心中那一点精神之火,惟有那最纯粹而无私的爱与情感,支撑我们永不停息地走向光明。
  学生最爱的老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语音教室,杨佳用她优美的语调、优美的手势、优美的笑容,向新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讲授英语口语。同学们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活跃、亲切、耐心、博学的教授,是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人。
  杨佳说:“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之后,超越自我。”
  29岁之前,杨佳是被无数人羡慕的幸运女孩:高挑的身材,乌黑的长发,笑眯眯的眼睛;三好学生、排球队主攻手、数学公主……
  在生命中的前29年,杨佳一路走来,全是鲜花和掌声。15岁,她在高一就考上大学;19岁,她成为郑州大学英语系最年轻的教师;22岁,她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4岁,她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
  1992年,命运之手突然将她的光明全部夺走,视神经病变让她眼前的世界陷入了黑暗,随之而来的还有婚姻的破裂……
  从一片,到一线,到一点,视野越来越窄,视力越来越差。杨佳有些慌了,父母也更担心了。
  带着杨佳上医院。诊断快速简洁,黄斑变性。医生把父亲叫进去,父亲沉默着走出来。没开药,更不用做手术,一言不发地牵着女儿回了家。
  黄斑,是存在于人视网膜上的一片区域,视神经最密集的部位。神奇的造物主,让外部世界的五彩缤纷,都集中投射到这一小个领域里。然而,这一片美好的集中区,退行性病变了。失明,彻底失去视力,只是时间早晚,无可逆转。
  走在路上,像往常那样迈开步子,第一次觉得马路牙子怎么那么多,总是崴脚。在自己家里,一起身就撞到开着的柜门,抬腿躲闪又一脚踢倒了暖壶,正要伸手去扶,可巧又把桌上的茶杯摔个粉碎。
  杨佳被父母搀扶着,奔走在一家家医院、诊所。西医不行,换中医;再不行,只能试试最痛苦的球底注射。但那个早晨还是到来了,一睁眼,仿佛沉入最深的黑夜。
  再也看不见父母、女儿的笑脸,再也看不见家乡满山的杜鹃花,再也看不见最爱的书本和学生的作业,杨佳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恐慌。多少次,她在心里想啊、盼哪……天,怎么老不亮啊!
  杨佳像变了个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在与黑暗博弈的日日夜夜,她苦苦思索:“人这一辈子,路该怎么走,是在孤寂中沉沦?还是在困境中重生?”
  杨佳选择了坚强,重新出发。她不肯告别阅读,不能看书,就听书,录音机用坏了一台又一台;不能写字,就学盲文,从最简单的ABC学起……
  她有一个梦,她还想教书。可是,重返讲台谈何容易。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出行。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她说:“爸爸给你当拐杖!”就这样,失明20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冬去春来,她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臂,坐公交、挤地铁,辗转到教学楼,风雨无阻。重新回到讲台,杨佳在第二年被评上了副教授,接着,利用新的电脑语音软件,还编写出版了《研究生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阅读》等几本著作。在教学评估中,博士生们给她打了98分。他们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无法用恰当的言辞来形容您的风采。您的内涵如此丰富,您的授课如此生动,在获取知识外,我们获得了乐趣和做人的道理……
  杨佳找回了自信,“看”到了光明。她坚信: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
  中国的软实力
  杨佳的人生道路,历经磨难后越发开阔。
  新世纪刚刚开始,杨佳继续选择了挑战。2000年,她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师从院长、《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
  哈佛老师采用案例教学,喜欢借助图像讲解。这对看不见的杨佳来说是一片茫然,只好课后加班。每堂课老师布置的阅读量很大,总是不下500页。她首先得把资料一页一页扫进电脑,再通过特殊的语音软件把内容读出来。这样一来,她比其他同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她由原来每分钟听200多个英文单词,提速到400个,几乎就是录音机快进时变了调的语速。
  在哈佛一年,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论文,还要参加许多学术活动,杨佳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就这样,她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超出学校规定,多学了3门课。约瑟夫?奈在毕业典礼上为杨佳亲授证书,说:“祝贺你,佳,你是中国的软实力。” 顿时,全场几千名师生自发起立,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多年来第一位获得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鼓掌欢呼。
  哈佛学成归来,杨佳在中国首创了《经济全球化》、《沟通艺术》课程,成功将哈佛MPA课程本土化,受到了同事和学生的欢迎。同时,杨佳从国内走向国际,开会、做演讲、在国际舞台奔走……
  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杨佳在世界各国代表面前据理力争:“世界哪个国家残疾人最多?中国!哪个洲残疾人最多?亚洲!……”她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得到委员会两次提名,当选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
  回顾自己的经历,杨佳说:“感谢命运让我知难而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进光明、走向世界。”
  2008年10月下旬,杨佳赴纽约竞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委员。这是联合国新设的一个人权机构,其使命就是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一次激烈的竞选,杨佳深知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着中国。她活跃在会场内外,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热情地同各缔约国代表问候交流。投票中,她在第一轮就高票胜出,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联合国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人权领域斗争尤为激烈。当得知联合国秘书处以经费紧张为由,要求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在工作语言中取消中文时,杨佳据理力争,最终捍卫了中文的地位,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取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亲爱的祖国。”杨佳说,“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通过我可以让世人看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看到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因为只有国家好了,残疾人才会好,残疾人好了,国家会更好。”
  愿为人民利益鼓与呼
  从五彩斑斓的世界陷入无尽的黑暗,杨佳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内心充满光明的人才能承受如此的痛苦。失明后的杨佳,用坚强的心,不断超越自己,为人生撑起了阳光灿烂的天空。
  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的杨佳从学者走向社会服务领域,开始为群众的利益鼓与呼,为国计民生献计献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一年,杨佳就用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杨佳日记”向全世界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展示中国女性的风采,所提建议《怎样做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被有关方面采纳。
  “一个人以何种方式获取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杨佳如此说亦如此做。五年来,杨佳就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发出呼吁,就节能减排等国计民生问题提交提案。
  “这五年来,作为政协委员我知道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这五年来我提交了十几个提案。这次我参加政协会带来了六个提案,这里面有涉及到法律方面的,比如有象征着我国国家主权的国旗法方面的,提出了修订国旗法的提案。还有就业方面维权的,希望我国建立反就业歧视法。还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解决,因为教师性别比失衡,教学方式不同,学生接受教育本身的需求也不同,我希望这样不至于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阳刚气。我们国家有计划生育的国策,我们提倡优生优育,但是我觉得在优育方面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我其中一份提案是说,我国应该提高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质量的
  建议。”
  杨佳还有两份提案是有关残疾人权利的,一个是,希望在我国邮政系统推广盲人读物专用邮包的建议,另一个,是希望电视节目尤其是直播节目能够增加字幕,方便听障人士能够平等参与文化生活。
  对残疾带来的不便感同身受的杨佳,更是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她参与推动制定的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2006年12月13日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她参与起草的新世纪残疾人权利《北京宣言》,积极推动了中国残疾人维护权益与国际的接轨。
  目前,杨佳正在国内开启《科技助残全球化及标准化》这一科研项目。她说,残疾人要“平等、参与、共享”,科技一定要先行。中国能否把这个领域做好,让国人受益、打开世界市场,也关系到向世界说明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杨佳说,她希望公共设施的设计要更多考虑残疾人的需求。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视觉中失去色彩的杨佳,用自己的睿智和拼搏,带来了人生的光明。现在的杨佳,依然是无数双眼睛关注和羡慕的焦点:声音甜美,仪态优雅;出色的学者、知名的公共外交家、尽职的政协委员。
  在记者倾心聆听杨佳的人生经历时,内心仿佛吹过一股春天的柔风,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与感动。

标签:光明 眼前 内心 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