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红色的字是不是最后转化为癌? [关于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重庆革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包括红岩精神、抗战精神、三线精神以及三峡移民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重庆当前及未来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推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软实力。过去几年,重庆已经通过“唱读讲传”等形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进行了大量挖掘和灵活转化。为了使红色文化对社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界定,并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红色文化;功能;转化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31-04
  
   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功能转化的优势
  (一)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重庆革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梳理重庆红色文化,大致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党在重庆的二十多年,特别是南方局的八年,留下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就是红岩精神。重庆自近代开埠通商以来,地位日益重要,上世纪早期,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后影响到重庆,包括邓小平、聂荣臻等先进青年分子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党成立后不久,共产主义先驱者肖楚女、吴玉章、杨?公、董庸生等人,先后在重庆从事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共产党团组织活动。①30年代后期,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面抗战的发展,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地址就在红岩村。一直到1946年南方局结束历史使命。据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这一部分资源十分丰富,仅主城区就分布有几十处。形成“一红二白”两个中心,一红指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驻地的红岩村,二白包括红岩魂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叶挺被囚处等地方。另外还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牺牲的地方。如曾家岩、国共和谈旧址林园、新华日报社旧址、江竹筠、李青林等革命志士被枪杀的电台岚垭、杨虎城将军被害的松林坡等。除主城外,江津有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故居、聂荣臻元帅纪念馆;开县有刘伯承元帅纪念馆;云阳有彭咏梧纪念馆;潼南有杨?公烈士故居,酉阳有赵世炎烈士故居、城口有红军苏维埃遗址。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有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邓小平故居等。
  第二部分是抗战文化。重庆自1938年底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后,全国各地的爱国学生、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工商界人士等都汇集于此。工厂、学校、机关也都迁到重庆,因此与抗战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资源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载体包括各种纪念馆、名人故居、重大会议或谈判旧址等。据统计重庆市抗战遗址总计有767处,现保存有395处,最著名的如“中国民主同盟会旧部”、“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旧居有桂园、特园、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及号称“民主之家”的爱国民主人士鲜特生的公馆鲜宅等。精神财富则是“宣传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的抗战精神。出于共同抗战的目的,党在重庆与许多国民党左派及民主党派都有密切的接触,并积极帮助过大量的爱国人士,如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周恩来坐镇重庆,积极营救香港的3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所以这部分资源中有相当部分资源属于国共两党共同经历,共同见证的,共同合作完成的。完全可以纳入红色文化资源范畴。
  第三部分是建国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体现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建国初期,重庆百废待兴,但广大人民在邓小平、贺龙、刘伯承为首的西南局领导下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用最原始的工具,投入军工28646人,失业工人18981人、民工70177人。②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建起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一举打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60年代的重庆因独特的区位优势,且本身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而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部位,承建了国家安排的200多个重点项目、30多个配套项目。而此时正值文革盛行之时,广大建设者却发扬了“艰苦奋斗,不计得失;意气风发,迎难而上;忘我工作,一往无前”的三线建设精神,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各项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破土动工,重庆成为最大的移民地区,共涉及15个区县,迁移百万民众,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百万移民不仅保障了三峡工程的顺利推进,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移民精神也成为了新时期重庆红色文化中最耀眼的部分。
  (二)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优势
  所谓“功能” 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功能转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红色文化热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历史遗产,无论是以物质形态保留下来,还是以精神财富体现出来,其作为资源,具有的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对其功能转化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如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张颖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有六大社会功能:政治引导、文化传承、道德示范、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历史镜鉴。③而南昌大学的胡松、朱小理、杨宇光等人认为有两种主要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④其他学者也有一些论述,基本无出此范筹。无论是六大功能还是两大功能,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朝具有现实意义的功能转化已经具备相应的现实条件和多方面的优势,即集聚优势、区位优势、层次优势。
  一是集聚优势,得益于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城市性特征明显。由于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从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看,绝大多数时间党的活动主要定位于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展开。这就决定了中国绝大多数红色资源从地理位置看,都十分偏僻,交通闭塞,功能转化多有不便。然而相对其他地区红色资源主要分布在农村偏远地区不同,重庆红色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则是主要集中在城市。这是因为重庆开埠较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是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加之抗战时期党在重庆的重要历史使命主要是与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党的大量活动是在城市进行。这使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呈现相对集聚的特点。这种集聚尤以渝中区和沙坪坝区居多,而且分布在一条线上。以车程计算,点与点之间最多半个小时,最少几分钟,即可到达,红色资源容易成片打造。即便是周边的红色资源,如江津、开县、城口、广安等地,在畅通重庆背景下也可以在半天之内到达。这种相对的集聚为红色资源的功能转化提供了现实的便利条件。
  二是区位优势,得益于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建立。重庆是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这使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立足重庆,北可以辐射山西、陕西、宁夏、内蒙;西可延伸至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南可到达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海南等;东可影响湖北、安徽、江浙一带等地。不断开放的重庆,对全国以及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重庆。据统计,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到重庆来投资经商旅游的人却同比不断增加,红色文化资源正好借机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发展中的重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尤其对宣扬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作用的红色文化的需求更迫切,这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转化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三是层次优势,得益于重庆红色资源的历史底气。重庆红色文化立体感强,层次分明。既有全国知名的红岩精神。其抗战文化在全国也极为独特。红岩精神从狭义来讲是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坚守革命气节,勇于斗争,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惜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从广义上讲,南方十四个省市地下党组织和共产党人都是红岩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所以,红岩精神不仅具有地域特色,也有全国的影响力。抗战文化之所以独特,在于它是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的历史见证。以重庆地处大后方的地理位置看,重庆抗战文化至多是国统区人民抗战精神的体现,和其他地方的抗战至多是前方和后方,区域不同而已。但从重庆陪都的身份及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地位看,历史赋予当时重庆的责任之大,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抗战初期,由于日本是蓄谋已久,且国民党一直坚持片面抗战政策,致使接连战败,失地丧土,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无不为悲观情绪所笼罩。所以,重庆一举一动关系着国民政府最后的希望,更是中国抗战最后希望的寄托,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都与这个雾都山城休戚相关。由于党一直坚持持久战策略,为增长信心,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生存而战,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一方面是为了领导南方地下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进一步和国民党合作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所以,它对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精神旗帜的作用,无疑具有全国和世界的影响力。后来历史终究证明,正是这种置之死地的勇气使全国的抗战局势得以逆转,带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全面胜利。抗战的胜利不仅是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持久战的胜利,更是国共两党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无论是抗战精神还是红岩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而形成了的独特革命精神。
  二、唱读讲传: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成功探索
  如前所述,重庆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是推进文化、社会及党的建设的有力保证。但要把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转化成推进社会进步的软实力,并对社会不同阶层人群产生积极影响则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把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相当部分毕竟是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着比较典型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久远性。与今天社会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能否实现功能的顺利转化则是其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
  重庆自来重视文化的力量,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多种路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自2008年以来,重庆开展了大规模的“唱读讲传”活动,更是一种成功的实践。“唱读讲传”目前已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8.1万场、参与市民超过1.1亿人次,编辑出版《读点经典》29辑,单辑发行量超过70万册,现代党政干部值得精读的10本书,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7.9万多场、参与市民2735万人次,举行一定规模故事会11.8万场,全市手机和QQ用户转发箴言3亿多条次、参与用户达到2.8亿人次,⑤实践证明,“唱读讲传”是促使红色文化进行政治引导、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转化的有效形式。所唱红歌不仅旋律优美,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且由于红歌的选择既涵盖党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成功与曲折,亦有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气象。因此红歌本身诞生的过程就是一段真实历史的记录,它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所浸润的爱国情感,所表达的高尚情怀,给予了红歌永恒的生命力。经典则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传世之作,以及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征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以诗词、格言、文章等形式流传下来。通过诵读等方式对重温历史,净化心灵,提振精气神,都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力量。
  “唱读讲传”的深入人心,充分说明它符合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几点要求。一是把分散的东西集聚起来。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留下的精神财富多不胜数,但由于战争的残酷性,使得不少东西已经遗失或比较分散,而经典、红歌、箴言、故事则以追忆的方式把历史链接起来,用浓缩的方式把这些东西中最精华的部分表达来。二是形式新颖。把原本历史的东西辅助一些现代科技进行生动还原,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者都有强大的吸引力。三是内容的震撼力。红歌、经典都是历史真实的体现或鉴于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无论读还是唱,都能对人的心灵产生触动了。如《红梅赞》、烈士嘱托《狱中八条》,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
  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功能转化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唱读讲传”的形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功能转化的重庆实践在全国都取得了比较大影响。对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然而要把重庆如此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形成为整个社会的推力,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要对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界定。如前所述,重庆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层次分明。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党性党风教育,对学生及社会各阶层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不过从目前实践看,有两多两少现象,即红色利用多,蓝色利用少,解放前的利用多,建国后利用少。红色主要就是指以红岩精神为主体的一系列党在重庆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从开发利用,对外宣传以及外部对重庆的了解看,也是以这一部分为主。蓝色主要指抗战历史和抗战文化。这一部分以学术界关注的比较多,民间关注较少,其功能转化上在整个红色衬托下,显得相对滞后。由于学术界普遍认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⑥正是有对红色资源主体的界定,所以不少人避讳谈重庆的抗战,认为重庆是国民政府陪都,以国民党主导的重庆的抗战依然沿袭国民党一贯的抗战原则。国民党的抗战是消极的,片面的,与红色格格不入。在现实中也有所反应,比如对沾红的东西都精心打造,而对带蓝的东西重视保护不够。本来重庆抗战文化遗址数量非常之多,影响也十分广泛。但由于缺乏保护,几乎有一半的抗战文化遗址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着实令人惋惜。而中国共产党和重庆的抗战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抛开共产党或国民党谈重庆的抗战都是不尊重历史的,也会割裂重庆抗战历史的完整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忽视对抗战文化的功能转化就是在削弱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厚重感。而且单一突出红岩精神不免会使红色文化显得过于单薄,功能转化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在新时期进一步改善和推进两岸关系。另外,对建国后重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三线建设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开发不够也是有必要提及的。
  二是要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功能转化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一方面社会阶层在不断分化,一方面各种矛盾也在不断集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急需用大家所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把不同的利益群体维系在大致相同的目标下。而红色文化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始终是激励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动力。当社会都需要这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能及时解决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精神动力,给人以慰藉的时候,红色文化的价值就自然得以体现了。所以,进行功能转化是红色文化资源赖以存在的价值所在。以党员干部为例,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对党员干部产生积极影响,在于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思想和精神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本身就蕴含有许多鲜活的党纪党风党性的内容。如南方局董必武、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普通南方局共产党员在陪都大染缸里坚持斗争的精神风范,都必须要通过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得以传承。党员干部在欣赏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既能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严以律己的高尚风范,也能对照自身寻找不足,以便提高。《狱中八条》是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在牺牲前夜对重庆地下党组织斗争中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及时总结。反映了革命先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细读八条,时刻警醒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可避免前车之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所以,红色文化不能把它等同于快餐文化,它有深厚的历史为支撑,必须建立红色文化功能转化的长效机制,让红色文化渊源不断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涓涓溪流浸润到每个人的心灵。
  注释:
  ①郭德宏,冯成略主编.丰碑•重庆卷(第一篇)[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5.
  ②郭德宏,冯成略主编.丰碑•重庆卷(第二篇)[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134.
  ③张颢.论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J].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
  ④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⑤专家聚焦重庆“唱读讲传”活动:值得借鉴和推广[EB/OL].新华网,2011-6-21.
  ⑥戴向阳.准确认识“红色资源”[J].理论导报,2010,(7).

标签:重庆 转化 几点思考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