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服务工程之知识服务_工程信息档案表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本文基于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着重探讨了档案知识服务方法。在对信息构建、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相关概念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档案知识服务的动因和优势,进而对档案信息空间的知识化组织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最后,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工程嵌入式知识服务的思路。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构建;知识服务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d on the methods of knowledge ser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archives information services engineering. It gave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n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knowledge architecture and knowledge services etc, as well as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advantages related to archives knowledge service and then conducted a detailed study for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archives cyber space. It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of embedded knowledge services to archive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t last.
  Keywords: Archiv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Service Engineering; Knowledge Services
  1 引言
  档案知识服务不是独立于档案信息服务之外的服务形式,也没有对档案信息服务的替代性,而是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档案信息服务有效的补充、深化和提升,是推动档案信息服务工程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档案知识服务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嵌入到档案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之中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
  1.1 知识构建与知识服务的讨论。档案知识服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13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由加拿大档案馆馆长特里作库克作的主题报告“1898年三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报告中,作者提出了档案知识服务的理念[1],而外延更广的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概念的提出要更早些。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一些学者认为,知识构建是从信息构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文对此观点持保留态度。作者在2005年专题研究过信息构建问题,指出信息构建(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IA”)是1975年由美国建筑师R?S?Wurman提出,旨在探讨以信息网络设计和网络信息服务为对象,以提高信息质量和服务绩效为目标而进行的数字信息组织与管理基础建设准则设计。如果将信息网络设计和网络信息服务比做构造信息大厦,信息构建则是信息大厦的技术图纸、规范和标准以及推进其实施并进行信息集成的系统工程[2]。这个认识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信息构建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的组织、标识、环境、体系结构以及导航等设计,达到网络信息空间的有序化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控制,为用户发现和管理信息提供服务[3],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4]等。
  但是,谈到知识构建,文献中较多的认识是知识构建源于信息构建发展的结果。例如,美国学者Tom Reamy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提出知识构建(Knowledge Architecture,简称“KA”)概念时,就认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基础上,实现信息的知识化构建形式并认为知识构建的过程是对信息赋予意义的过程。当在信息构建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信息注入诸如意义、背景、行动、应用等方面元素并进一步重构之后,信息构建就演化成了知识构建。
  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信息构建是知识构建的基础。例如,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认知链出发,将信息构建服务和知识构建服务分属不同层次,即信息构建服务属于数据和信息服务层次,而知识构建服务则属于知识和智慧服务层次[5]。按照这种思路,有的学者认为,知识构建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构建形式,是知识管理理论在信息构建基础上运用的结果[6]。也有学者认为,知识构建是更高层次的资源构建形式,是在信息构建基础上,对知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而形成的结构体系[7],等等。有了上述观点,也就有了按照信息构建的思路解释知识构建的思想。例如,一些学者认为,知识构建是为提高知识的可理解性和可吸收性而建立的理论、方法和工作过程,以此指导知识资源的优化整合,并构建其具有知识的组织、导航、标识和检索等功能的结构体系。
  确切地讲,由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应当是学术研究深化的结果。这个理念和研究逐步深化的过程不等同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目标的进阶过程。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理解和解释知识构建,就很有可能用信息构建的逻辑重塑知识构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使知识构建囿于信息构建的原有框架而不能取得实质上的突破。
  数据、信息和知识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但也有例外。三者既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以链性关系发挥作用,也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如按金字塔形结构以层次关系发挥作用,也可以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智慧可以是三者交互作用后的价值跃迁,也应该看到,显性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不是产生智慧的唯一来源这个客观事实。
  基于上述思考,知识构建可以看做基于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的获得、抽取、挖掘、组织、评价、解释、存储、控制与检索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知识构建是相对独立的信息加工技术,这种技术不完全依赖于信息构建,但可以作为信息构建的有效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服务不能绝对地看成是高于信息服务或信息服务之外的另一种新型服务。知识服务的出发点仍然是信息服务,是提供知识和智力的信息服务技术和方法,这种技术和方法可以嵌入到信息服务工程之中,用以增强信息服务的能力。
  1.2 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档案知识服务是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开发和档案知识服务系统的构建,面向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并提供事实、知识和解决方案的一种发展和延伸性的信息服务方式,是档案信息服务中由基于档案实体的信息服务向基于档案实体所承载知识内容的信息服务的深化,是档案信息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手段之一。
  档案知识服务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档案信息服务是根本。其二,档案信息资源是基础。其三,面向并满足用户的特定知识需求,充分发挥档案的知识功能,实现档案知识价值,提升档案的信息服务能力是目标。其四,运用知识构建方法进行档案知识挖掘和构建并形成档案知识服务系统是手段。
  1.3 档案知识服务的动力。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社会需求、业务发展和技术应用三个动力要素。
  1.3.1 档案知识服务存在社会需求动力。档案知识服务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的要求。在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档案的信息内容,而在于面向特定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从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角度探讨用户需求来看,人们已经不局限和满足于对信息本身的需求,而是要针对实际当中出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得到已有信息基础上的解释或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服务。
  这些变化说明,拥有档案信息资源和采用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技术、方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信息质量需求和知识需求。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变革,即由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并举已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
  1.3.2 档案知识服务存在专业内在动力。档案知识服务是档案发挥作用规律性的要求。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之一是档案作用的发挥存在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作用强化律或称为档案科学文化作用的递增率。此外,档案的作用还存在机密性的递减律、作用范围的扩大律和价值实现的条件律等规律。档案机密性的递减律是档案逐步开放的基础,也是档案社会功能服务增强的基础。
  档案作用的规律性要求档案服务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细化、层次不断加深和质量不断提升。很显然,一成不变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不能适应档案作用规律性所带来的档案价值序列性变化,由查阅利用到信息支持再到知识服务的动态过程就显得不可缺少。
  1.3.3 档案知识服务存在技术应用动力。档案知识服务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增强的要求。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深入推广和应用,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取代了人的各项智力活动,导致了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主导因素越来越多地向信息、知识和智力转移,也逐步增强了人们对其的依赖性,知识产业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增强,档案社会价值的实现的诸多限制条件,如社会发展水平、公众档案意识水平和档案管理水平等限制也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些都为档案知识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4 档案知识服务的优势。档案知识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其一,档案的历史记录真实。由于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向职能工作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科学决策形成的原始记录,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而言,档案对工作职能活动的反映更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连续性、延续性、积累性。档案的形成过程经过了规范和鉴定,更容易进行信源的可靠性评价,对成功进行知识构建起到独特的支撑作用。
  其二,档案的知识结构完整。档案形成的前身主要是文件材料,其主要功能是技术和工作指导,本身面向问题的针对性强。其中的数据、事实和知识均从实践中来又作用于实践,具有直接性、针对性、案例性、回溯性、根植性和适配性,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具有知识的显性特征,是真实可靠的显性知识源。据此,更容易实现对知识元库的组织和利于知识服务的开展。
  其三,档案的专业特色明显。档案来源于特定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是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发展过程中的解决特定问题系统性研究成果,具有行业和专业知识结构和体系以及行业和专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特征,也具有个案性、本土性、专用性。档案的来源广泛性和专业性,更利于专业知识的构建,便于开展专业级知识服务。
  其四,档案的知识应用深入。档案中包含的知识是应用并验证了的知识,又记录了组织中知识转化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解决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征,知识的实践性和知识的应用性更强。因此,档案的知识和信息所起的实际查考作用大于任何一种非档案文献[8]。
  其五,档案的组织背景明确。档案自身的组织始终保持了来源联系,对历史的背景和形成机关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这就比较自然地满足了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对知识背景的要求,更容易进行知识元的自动抽取、知识模型的构建、知识控制与服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2 档案信息空间的知识化组织
  信息服务工程要求信息的知识化加工与处理,实现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并举。档案知识构建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化加工的重要环节,其性质为工程嵌入式,是信息资源深层次加工和服务利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1 宏观知识构建的原则。通过对知识构建目标要求和质量分析,发现知识构建有八个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就是信源的可靠性原则、知识的单元性原则、时空的穿透性原则、形式的无关性原则、内容的萃取性原则、呈现的可视性原则、体系的重组性原则和供给的智能性原则。
  信源的可靠性原则是指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性。由于信息资源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知识的来源进行甄别和筛选,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所构建的知识体系能够正确地解释和回答用户咨询的决策问题,确保知识服务的质量。
  知识的单元性原则是指信息的知识化萃取应满足单元化操作要求,形成含义明确、相对独立、互相支撑和不可再分的知识元。知识的单元化加工的目的,在于加强知识元组配的灵活性和知识组织与控制的有效性。
  时空的穿透性原则是指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能够打破时间、空间或专业领域上的限制,有利于形成更加完整、系统和通用的知识结构体系。应当说,知识内容不断丰富是与时间、空间或专业领域的延续和扩展相联系的,但正确的和系统化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与时间、空间和专业领域的无关性。因此,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打破这些限制有利于知识的整合、优化,也利于保证知识单元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所构建的知识的通用性。按照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简称“TRIZ”),从专业领域来讲,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并非完全为本学科所独有,各个学科所拥有的知识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知识的共性,打破专业领域的限制有利于不同学科对普遍意义知识的分享和互鉴,以提高创新工作和知识服务的绩效。
  形式的无关性原则是指相同的知识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现,而知识本身与其呈现的形式具有无关性,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各种形式的显性或隐含知识进行抽取、加工与处理,以形成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内容的萃取性原则是指知识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同样的知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图表等方式加以表述,而知识本身与其以何种方式表达无关。因此,需要从方式多样的知识表达中获得、辨识和抽取相同或不同的知识元,以达到基于内容的知识挖掘的全面性、精确性和规范性要求。
  呈现的可视性原则是指知识构建中的知识表达不仅局限于文本形式,更要上升为可视化层面。按照层次结构来讲,应当沿着文本到多媒体形式的路线进行标准化加工和处理,最后达到知识的可视化呈现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知识的直观性、可理解性和可吸收性,为知识的高效共享与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系的重组性原则是指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要求基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又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要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知识结构和体系的重组。重组后的知识体系可以被知识服务系统所识别和处理,以达到对知识灵活、方便的存取和实现知识增值的目标。
  供给的智能性原则是指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构建能够智能化地根据用户的提问完成知识供给功能,也能够根据用户访问的历史记录和用户的知识需求个性进行判断和预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智能化的知识供给同时要求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服务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对知识再次加工和处理的负担,能够对知识库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升知识资源结构体系对知识服务的支撑功能。
  2.2 档案知识构建的方法。知识构建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的知识化加工、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的存取和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按照上述思路,知识构建方法分为信源评价、知识抽取、知识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存取和知识控制六种。
  2.2.1 信源评价。信源评价就是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保知识来源的信息资源的质量。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er)在他的著述《客观知识》(1987年出版)和《通过知识获得解放》(1989年出版)中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9]。三个世界理论指出,世界存在着客观物理领域、客观知识领域和主观精神领域三个世界,分别对应本体论、显性认识论和隐性认识论三个知识形态。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 B?C?Brooks)随后指出: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是构成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基础。由于世界二和世界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存在着时间、空间、环境、群体等方面的差异性、分离性和信噪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知识构建能否取得成功,对其信源质量进行评价和甄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源评价可以运用信息计量和科学评价方法,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对应的模型算法对信源可靠性进行评价并确定质量等级。在利用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开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可以根据信源可靠性等级正确选择和利用知识,使供应的知识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2.2.2 知识抽取。知识抽取也称作“知识元抽取”。知识元是构成知识结构的基元[10]。具体讲,知识元是知识构建中知识控制的最小单位,其结构包括具有语义网关系的三元组(对象名称、对象属性和属性值),具有知识表示或描述的独立性、唯一性和完整性。档案知识元的抽取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档案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分布在档案文档的结构之中。例如,题名、责任者、归档单位、形成时间、文头、行文、文尾等所包含的背景、问题、讨论、结论、措施和方案等。
  档案中知识元的结构类似于甲骨文中的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的一般结构,如背景、问题、解释和验证等。就一份文件来说,一文一事占相当数量,这更有利于知识元的抽取。例如,题名往往显示了知识点;责任者和文首等信息往往显示了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行文和文尾部分通常是对知识点的陈述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与措施等。这和知识元的本体结构,如知识点、问题、解决方案、结论与讨论有一定的吻合之处,这部分信息称为档案知识元的向导信息[11]。据此,利用软件工具可以得到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元,然后,由这些知识元进一步组成知识矩阵,也称作“知识元谱”。在得到这些档案知识元谱之后就可以根据知识关联及其依赖关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使档案文本知识节点形成语义网地图,从而构建并形成基于档案内容的知识体系。
  档案材料中知识元的抽取过程有文本转换、自动分词、词性标注、文本分析、知识元输出、入库存储、索引备查等过程。分析工具可以使用protégé工具将挖掘出的知识元用本体语言OWL(Web Ontology Language)处理,以形成特定领域的知识元集成语义网地图[12]。
  2.2.3 档案知识发现。与知识元抽取相对应的还有知识发现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技术是文本挖掘,是知识元抽取技术的一个有效补充。借此可以发现,仅靠导向信息的特征词难以发现的文本中更多的隐性知识点,使档案信息知识化更全面和更彻底。该部分内容已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进行了概括性描述[13]。
  2.2.4 知识组织、存取和控制。知识组织、存取和控制是一个交替进行的过程。对于得到的知识元,按照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如标引技术对知识进行表述和组织,并利用知识存储与检索技术将构建的知识体系优化并整合于知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之中,即可实现知识的有效控制。目前,对知识的组织、表述和系统构建倾向于使用XML技术来完成。
  2.3 知识服务系统。基于档案知识服务的系统设计,近几年,国内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例如,试图按照逻辑关系将档案知识服务系统分为全员参与的核心层、技术应用的支持层、服务手段的实现层和服务反馈的调控层等四个层面,以此构成人机交互的档案知识服务系统[14]。也有基于档案知识服务的档案网站构建的思考方面的研究,认为开展知识服务能充分发挥档案网站数字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提高档案网站的服务效能,并对档案网站如何构建档案知识库、进行知识的组织与检索和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同时,分别从知识资源建设、知识网络整合和知识服务三个层面进一步探讨了档案网站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15]。
  概括地讲,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应具有信息输入、知识构建与组织和知识输出三个重要的模块。信息的输入模块包括档案数字化管理和相关信息(包括用户信息)的采集;知识构建与组织模块包括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可靠性评价、文本化处理、知识元的抽取、知识挖掘、知识元的组织与存贮和知识控制机制的形成;知识输出模块包括知识资源的分类、用户建模、反馈处理和知识推荐与服务等。
  在这个平台上,信息输入和知识输出是两个最关键的环节。需要强调的是,信息输入端所接收的不仅是系统内部拥有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应当包括档案知识构建所需要的其他各类系统中能够采集到的信息资源。知识输出面向的对象,除最终用户之外也包括满足档案管理、网站升级、相关档案信息服务系统改进的知识需要。同时,为了便于知识的获取、加工、组织和服务,档案知识服务平台还需要具有人性化和可视化的功能。
  3 嵌入式档案知识服务的思路
  档案知识服务既可以作为现代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目标和方向,又可以作为检验现代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同时,档案知识服务根植于档案管理业务环节之中,又可以指导档案理论与实践,提升档案管理业务能力,使现代档案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又可以反过来促进档案知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嵌入式档案知识服务包括理念嵌入、机制嵌入、方法嵌入、技术嵌入和平台嵌入五个方面。在档案的知识化与知识服务的认识上有些观点上的差别。比如,有的认为,档案的知识化过程应当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一定的知识服务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和共同开发档案知识服务产品[16]。也有的认为,将知识服务技术进行档案知识化平移,以推进档案知识服务进程的讨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档案知识服务形式和技术应用思路由于利益链条不强和技术应用水平欠缺等原因,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根据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来看,理念的嵌入和平台的嵌入较为切实可行一些。
  3.1 档案知识服务理念的嵌入。档案知识服务理念的嵌入是指在档案工作中贯穿知识服务的理念,从知识价值实现的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特点,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其一,在原有对档案的本质属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档案的知识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注重档案原始知识价值。如在档案原始性认识方面,档案不仅反映了职能活动的历史面貌,也记录了职能活动中知识和知识运用的过程。按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对档案进行分析,档案既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原貌,同时,也记录和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各种认识和各类知识,具有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的双重反映性。某种意义上,档案的原始性不仅表现为人类原始活动的记录,更突出地表现为人类原有认识和原有知识的记录。换句话说,档案的原始性来自记录知识而不仅仅是记录社会活动[17]。
  其二,在原有对档案的价值实现认识的基础上,对档案的功能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注重档案内容知识功能。档案的知识价值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内容上,这与档案的信息价值有所不同,因为档案的信息价值不但来源于档案的内容,还来源于档案的形式特征。因此,知识功能的发挥更注重考察档案的内容和档案内容的积累、丰富、挖掘、组织、管理和价值实现。
  其三,在原有对档案工作的收管利用认识的基础上,对管理的实体理念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注重档案管理知识化要求。贯穿档案知识服务带动档案知识化管理思想,将知识服务根植于档案管理业务之中,推进档案管理业务改革。在扩大的收集范围基础上,强化档案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结构化处理和档案信息深度标引加工,在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档案工作上进行知识观念更新和业务流程知识化改进。例如,有学者提出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新来源观和宏观鉴定论[18]就是其具体体现。
  目前,在传统的档案业务管理流程之中,各个环节所遵循的原则是围绕企事业单位职能活动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实体这个核心展开的。强调了文件材料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对工作职能活动的反映性,对文件材料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尤其在传统档案收集积累工作中容易忽视。
  档案知识服务要求在档案收集工作当中更注重知识化收集和知识积累,做到档案形成者的材料收集积累与档案形成者的知识积累并重。既要关注能真实反映机关职能工作活动面貌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的积累,也要关注与这些文件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源和潜在知识源的发现与积累。尤其是组织中人的知识在工作职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将其显性化并加以积累,可以起到拓展组织以外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积累渠道,达到冰山之下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与显性知识聚集的同步化效果。
  相应地,在档案知识服务理念指导下,开展整理工作的知识化组织与加工、鉴定工作的知识价值挖掘与评价、保管工作的知识安全与保障、统计工作的知识计量与分析、编研工作的知识产品挖掘与创作以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的知识构建与服务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对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档案知识加工与服务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其四,在原有对档案信息化认识的基础上,对技术的应用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注重信息技术知识增值力发挥。档案信息化中注重知识管理系统构建与实现,达到以档案知识价值实现为导向,在推进档案基础理论和档案管理业务重新定位和流程重组的同时,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步跟进的目标要求。在档案信息化领域还没有得到全面展开的一些档案部门,可以将档案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理念融入到档案信息化工作之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在档案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的档案部门,可以进行档案管理知识化升级或通过档案知识发现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逐步提升其知识服务功能[19]。
  其五,在原有对档案服务方式认识的基础上,对档案参考备查作用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注重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提升。档案信息服务应考虑在档案知识参考咨询服务、档案知识检索查询服务、档案知识定制服务、档案知识推送服务和档案智库专家服务等方面提升信息服务质量。
  3.2 档案知识服务平台的嵌入。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不单纯表现为管理问题或网站建设问题,更多地应从档案信息空间的价值增值角度和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工程视角加以看待。档案知识构建和知识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命题,作为一种理念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和网站建设之中的想法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局限性。这种思路起码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流于形式上的思考而难得到深入具体的应用,二是各自为政和重复构建,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得不到和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有效共享。
  因此,作为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工程,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应具有嵌入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构建的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可以嵌入到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网站、档案管理业务和档案信息服务之中,起到档案知识服务的依托作用。这样,随着研究的深化和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支撑作用会逐步显现出来。
  4 结语
  基于档案信息服务工程的档案知识服务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涉及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本身尚在不断深化和研究之中。本文试图在档案信息化服务工程和知识服务框架下,运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研讨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和内容:一是档案知识服务的出发点是增强档案信息服务的功能;二是知识构建不完全依赖于信息构建,应遵循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三是探讨了档案知识服务内在动力和优势;四是提出了档案信息空间知识化组织中宏观知识构建的原则;五是明确了档案知识构建的六种方法和步骤;六是档案信息服务工程嵌入式知识服务思路。这些探讨尚存在许多不完备和不成熟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档案知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超,尧欣,徐震,常晓茹.档案知识服务研究[J].山东档案,2009(1):23~25.
  [2]刘永.信息构建与信息质量[J].档案管理,2005(1):12~13.
  [3]熊均清.基于知识构建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76-78.
  [4]周晓英.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352~354.
  [5]张婧,李秋实.关于知识构建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3):10~12.
  [6]张展.知识构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1):14~16.
  [7]姜永常.基于知识构建的知识服务实现机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2):76~81.
  [8]伍振华.档案的知识特征初探[J].档案学通讯,2002(3):18~20,32.
  [9]卡尔?波普尔.论三个世界摘自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10]温有奎,徐国华.知识元链接理论.情报学报,2003(6):665-670.
  [11]温有奎.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与检索[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55~57,91.
  [12]温有奎,焦玉英.知识元语义链接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2):27~31.
  [13]刘永.数字档案管理中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J].档案学研究,2008(5):51~53,27.
  [14]胡小琳.档案知识服务及其系统构建[J].湖北档案,2003(7):17~19.
  [15]刘晓亮.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网站构建分析与探讨[J].兰台世界,2010(22):16~17.
  [16]徐欣娅.档案知识服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辨析[J].机电兵船档案,2002(5):8~11.
  [17]桑毓域.档案、期刊与图书形成的知识基础[J].档案学通讯,1997(2):17~19.
  [18]徐拥军,周艳华,李刚.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1(2):24~28.
  [19]张晓晶.对档案的知识化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06.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 来稿日期:2012-01-10)

标签:信息服务 档案 知识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