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顾长征》】 笃怎么读

时间:2019-02-2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徐华灿彝良县角奎镇人,在《春城晚报》等发过作品,现在县城经营茶店。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学校组织的“忆苦思甜”会上听老师们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当年红军爬雪山,用它补棉袄”。现在提到长征依然能想起二十多年前倒背如流的儿歌,这些与今天林林种种的广告词比起来似乎相去甚远,不合拍了,但它毕竟是我多彩的童年生活中一道抹不去的光焰,至今回想起来仍有一种亲切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只会有增无减。
  长征的确是一次伟大的壮举,长征的一年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岁月,胜利是红军用钢铁的意志钢铁的身躯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后来深有感慨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而国民党及西方舆论则称长征为“流亡”,这只不过是观点不一,所给予的称谓不同而已。但它的精神是不容任何一支军队忽视的。古今中外,有哪一支军队的征战能与长征相比,从千里袭乌丸到“元跨革囊”,从十字军东征到“沙漠行动”,多少南征北战,多少伟业丰功都湮没在历史的苍烟落照中,唯独长征世人还清楚的记得,这在于它不仅是从三皇五帝到于今的第一次,而且可能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不会有第二次。今天不要说徒步行军长驱二万五千里,就是坐“桑塔纳”轿车连续行驶这样长的路程,都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读了《回顾长征》这本书,我扪心自问,要是我处在那样的环境将会怎样?可以坦率的说,尽管不会投敌叛变,不会当逃兵,起码也是吃不消,拖不到最后胜利的。于是我打心眼里敬佩长征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年了,长征的幸存者绝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但这些英雄好汉的精神却像火炬一样传递了下来,照耀着我们的人民继续奋发图强。
  长征精神实际上也是一种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长征胜利后的各个时期都有所体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扑机枪眼、建国后“拒腐蚀、永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勇斗歹徒的徐洪刚,勇救落水农民工的铁飞燕,用善心大爱将荒山变绿洲的杨善洲……无一不是长征这台播种机散布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不断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战争早已结束,硝烟已经散尽,七十年的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吃草根树皮的红军比起来,可谓天壤有别,实在不知好了多少倍,这是可以告慰先烈的一面。但今天一些人的口袋里是满满的,精神却是空虚的,整日沉醉在舞厅、麻将,“人生得意须尽欢”里,别说把长征精神用于工作和学习,就连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从何时到何地?经历了多少个省?这些最起码的知识也弄不清楚,实在可悲。
  红军长征的胜利除了有坚强的意志,还离不开卓越的指挥,如果没有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十几年疾风暴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力量将付之东流,毛泽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斗争办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是《三国演义》、《孙子兵法》里谋略的翻版和延续,也不是简单的“走为上策”,而是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创造性运用。正因为有了毛泽东这个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有看上眼的中国农民的儿子,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和几十万军队也把他奈何不得。
  长征是一支气势磅礴的大风歌,长征是一道“仄”多于“平”的抒情诗,长征是一幅大写意的中国画,长征是一局“奔马扬相人佳境”的杀着棋。于是,我在心灵深处叹服长征,崇拜红军。
  我认为长征精神是可能的,是多层次的,并且是永恒的,它大可以用于激励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向两个文明迈进;小可以用勉励个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做生活的强者。

标签:长征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