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想象作文 > 正文

跨国公司hr管理 对策 [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与对策]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的主要载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积极效应,但跨国公司也凭借其垄断优势已经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多方面威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济安全;威胁;对策
  
  一、导言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受到某些来自国内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时,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御能力,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整体上不受威胁的状态,也就是保持经济的稳定。由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在中国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跨国公司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产生了诸多隐患,给我国民族主权利益带来侵蚀和伤害,在跨国公司的强烈冲击下,我国经济安全的基础不可避免地受到威胁。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来说是整个国家安全的基础和核心,防范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意义。
  二、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
  (一)威胁我国产业安全,控制国内市场
  跨国公司拥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优势,垄断高品质产品,借助强势品牌以及先进管理水平,对我国的各个产业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优胜劣汰的残酷事实使不少国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当前,我国许多产业都受到跨国公司的冲击,许多关键产业受到跨国公司的高程度控制,特别表现在汽车、电子通讯和零售业等产业领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力已经受到跨国公司影响,跨国公司雄厚的资本控制能力和强大的技术控制能力,使得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实行很大程度的控制。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种威胁超越了其他产业。跨国公司控制着除低端经济型车之外的所有乘用车领域,对商用车领域的渗透也明显加强。跨国公司一旦全面控制我国汽车产业,必然会损害我国汽车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力,最后使我国汽车产业成为无核心技术、无完整产业链体系的跨国公司加工厂。
  目前电子及通信行业是外商投资最热的产业,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并购行为,使得外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危及我国的产业安全。在几个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外商投资企业都占相当大的比例。世界上几乎所有生产通信产品的大公司,如摩托罗拉、贝尔、爱立信、、西门子、飞利浦、松下、NEC、诺基亚等等,都在我国投资建立了通信产品生产企业。微电子、通讯设备等行业中排位前十名的大企业,外资企业都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并占据了90%以上的移动电话市场份额。
  零售业也受到跨国公司的深度渗透和控制,外资对我国零售业的真正威胁在于外资立足于长远利益,以资本、品牌双轮驱动对我国市场份额的争夺。此外,由于外资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特隆、法国的家乐福等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在与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这将构成对中国零售业的巨大冲击。如果国内零售企业不能尽快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国内零售企业将面临业务大量流失的困境。
  跨国公司频频使用品牌手段控制中国市场,排挤国内企业,在关键产业中逐渐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些数据,不得不让人为民族品牌感到担忧。因此,很多外资并购案中,跨国企业在实现控股后开始对本土品牌实施打压弱化甚至束之高阁。如宝洁公司,美方控股后,将中方原有的知名品牌“洁花”作废,取而代之以美方的“飘柔”、“潘婷”、“海飞丝”等品牌,结果中国市场上的洗涤用品的民族品牌几乎销声匿迹了。跨国公司就是这样通过控制品牌达到操控中国市场的目的。一旦中国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国内的经济安全就很难保证。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具有明显的控制中国市场的战略指向。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会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我国,外资大量渗透到我国的关键行业,国内企业必将会面临被跨国巨头并购的危险,如汇源险些被可口可乐并购,使得民族资产面临被丧失的危险,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民族资产的发展与生存构成威胁。总之,跨国公司对我国的产业控制,严重威胁我国民族经济的自主权,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深对我国的技术控制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技术控制上,以及屡屡侵犯我国知识产权。主要表现在向我国转移“夕阳技术”,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时,往往将本国行将淘汰但在我国还相对先进的技术或设备转移过来,并利用我国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占有新市场,以延长旧技术的使用周期,获得效益。目的是使我国永远跟在人家后面,做技术的奴隶。
  跨国公司在我国严控关键技术,在并购中国公司以后,在向中国转移技术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先进的技术进行严密的监控,设置苛刻的转移条件,以防止技术扩散,我国企业很难取得核心技术。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必将削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中国产生技术依赖,使中国丧失技术研发的主动权,对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R&D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0.39%,即使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6%,大约9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
  (三)威胁我国金融市场安全
  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金融市场由于资本管制尚未完全自由化,金融市场受冲击有限。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全面开放,那么操纵巨额流动资本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投资尤其是其短期投机资本将会大量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必将进一步凸显,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导致对人民币需求大幅度增加,促使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助长了境外资本大量流入进行投机活动,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攫取巨额投机利润,扰乱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跨国公司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就会增加投资需求,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是因为外资流入促使需求扩大,增加国内物质需求,加剧国内能源、交通、原材料供应紧张,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总体物价快速上涨,不利于国内物价的稳定。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陷入两难境地:第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弱化。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增长。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时地通过货币市场的正向回购和发行票据回笼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第二,中央银行不能灵活运用利率政策来缓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担心提高利率将引发大规模外国投机资本流入我国进行套利活动,进而进一步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只能运用其他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抑制通货膨胀。
  (四)加剧我国国内收益流失
  跨国公司将中国内地作为其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对外转移贸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使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增加,但由于外资垄断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历年出口额远远超过了内资企业的历年出口总额,我国导致出口贸易增加而国民收入并未相应增加,大量出口收入被外商垄断,国内收益流失。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或合资企业在经营中采用转移价格的做法较为普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从2006年至2008年,在我国的外来投资者已汇出超过250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其中2/5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其全球业务的平均利润率。然而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中,年亏损总额却已达近1300亿元。在某些行业,外企的亏损面更是达到了60%―70%。众多外商投资企业出现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高进低出”的转移定价策略向境外转移利润,逃避我国的税收。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行为加剧了国家财政收入巨大流失。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出现“明亏实赢”的“假亏损”,逃避中国税收。
  三、应对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安全威胁的对策
  (一)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强调保护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不能被跨国公司吞并。因此,要应对跨国公司的威胁必须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当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应该是搞好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以提高控制力;组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速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要加强保护民族品牌,同时也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发展壮大民族品牌。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立法明确对商标注册申请审查中对民族品牌的驰名商标进行保护,以保护好民族品牌。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中国企业家的把品牌做大做强的强烈愿望和信心,让企业家来发展壮大民族品牌,并利用现有民族品牌带动中国品牌的提升,实现中国品牌的国际化。
  (二)在技术政策上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安全威胁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加大在R&D的投入。政府应完善技术创新的法规,使得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有法可依;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此外,在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打交道时,必须强调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一定要防止夕阳产业的输入。
  (三)在金融监管上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制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监管,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此,我们要积极地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调控监管方式。由过去以行政手段调控为主迅速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调控为主;在继续加强对外资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在搞好国内金融市场监管的同时,努力扩大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性交流和合作。
  (四)我国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机制
  在法律上,必须严格拟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跨国公司进行规制。为了防止大型跨国公司利用本身所拥有的技术和品牌、生产规模等优势形成行业垄断,应当尽快颁布《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约束企业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格控制跨国公司对我国关键产业的恶意兼并。此外,强化知识产权立法,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对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防范经济安全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服务。对外资企业出口贸易和内部转移定价行为政府应进行严密监管,防止其对外转移贸易垄断我国外贸出口和内部转移定价,减少我国国内收益流失。鉴于我国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努力,营造留住优秀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对外资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产业和地区的平衡发展。
  四、结论
  综观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挑战,在产业政策上,应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在技术政策上,进一步加强R&D投资,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国家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监管上,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制;在市场政策上,国家应注意保护民族品牌;在法律上,通过法律手段对跨国公司进行规制;在政府方面,要强化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只要我们切实做到这些防范措施,相信一定能够保护我国经济安全,使我国经济建设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军,冯美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经济安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
  [2]杨志龙.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
  [3]滕洁.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商业.
  [4]王念祖.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J].浙江社会科学,1999(6).
  [5]孙靖.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挤出效应’及防范措施[J].当代经济,2009,1.
  [6]周盛平,赵文.受制于外,中国骨干企业入骨之痛[J].半月谈内部版,2006(3).
  [7]吴力.民营经济要与外资抗衡[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4).
  [8]伍志文.中国金融脆弱性分析[J].经济科学,2002.3.
  [9]邹传锋.经济安全的范畴和内容[J].经济参考研究,1999(45).
  [10]王念祖.1985中国应怎样与跨国公司打交道[J].知识分子,1985(1).
  [11]王念祖.1988中国的现代化与跨国公司[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2]叶刚.1989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3]武超.1991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彭建国.1993利用外资与海外投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5]周金锐.外资并购成因与负效应分析及对策[J].安徽科技,2008(3):38-39.
  [16]王国栋,陈丽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5(9):77-81.
  [17]朱华.跨国公司在华兴起及其原因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65-68.
  
  作者简介:段红华(1968―),男,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

标签:跨国公司 我国经济 对策 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