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返璞归真,追寻本味] 返璞归真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几年来,我们的语文课承载了太多“非语文”“泛语文”的东西,从思想品德到科学知识,从课件辅助到声、光、电的随意“袭击”,什么都可以在语文课上插一脚。语文成了一门“四不像”的学科。似乎只要学好了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在不经意间悄悄消退,导致语文教学“无味”“混味”,甚至“串味”。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该学科的认识,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教师素养,提升“语文味”
  让课堂充盈“语文味”,与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每听名家的课,总会被他们精妙的设计、高超的点评和具有磁力般的课堂所吸引。我想,这与名师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语文素养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你有学富五车的知识、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机智精彩的语言表达、声情并茂的诵读功底,怎能不形成强有力的磁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因此,教师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课下一位老师请教她:“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当一名教师能摈弃浮躁,精心读书,品味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游刃有余。走进课堂,教师浓郁的书卷气,本身就是一股清新的“语文味”,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听说读写,彰显“语文味”
  1.书声琅琅读语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说,朗读是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国几千年来的语文教学,都是把朗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朗读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语文味”的课堂,首先必须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悟,以读促写,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共识。“语文味”在何处?朗读就是最好的答案。在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词的意境美,没有在字词句的意思上多下工夫,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形成了一浪胜似一浪的朗读效果,语文味在教室里芳香四溢。
  2.斟字酌句赏语文
  汉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还在于那凝聚着先人智慧结晶的文字所独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精彩的篇章、段落,甚至是一个词,一个字,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斟字酌句,赏读出文字使用的绝妙之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写出了月夜的宁静,诗人的礼貌,读起来也更响亮一些;“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可说是千古绝唱,不仅是颜色,更是动作,是过程,是美感!对字词句的鉴赏,就如同品尝一杯咖啡,越是体会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因此,语文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文字、体会文字,对于优美、绝妙处,更要细细咀嚼,反复推敲,品出其醇正之味。
  3.批注、练笔写语文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充满语文味的课堂,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课堂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深入交谈”时,或有不解之处,或有难读之文,或有共鸣之笔,或有碰撞之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文本批注解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评价周报》写作模式的倡导者管建刚老师说:“作文课是写作的,写作不全是作文课的。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的。”简言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课堂练笔,就是操作简单、收效良好的一种方式。
  三、人文关怀,升华“语文味”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贞,对山川的赞美,对他人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对父母的感恩……读《珍珠鸟》就会发现人与动物之间信任和爱的神奇;读《鞋匠的儿子》就会称赞林肯那完美的语言艺术和饱含的深情;读《草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和蒙汉情深的陶醉……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读懂”“读透”文本中的情感,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一体。如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教师就要理解和把握文本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把“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关爱女店主、女店主鼓励乔依”这三种情感品读得既充分又得体,既贴切又感人。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对话时,教师之情、学生之情、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就会达到和谐统一。总之,有情感味的课堂,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
  (责编 张亚莎)

标签:返璞归真 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