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小学生日记 > 正文

【自主建构促有效学习】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许多学生很早地接触电脑,他们早已掌握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已没有吸引力,上课时会出现不爱听的情况。不过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电脑,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较差,对比其他学生,显得学习自信心不足。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操作能力上的差距,使得教师很难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严重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困难。怎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促使学生自主建构,促进有效性地学习呢?
  
  一、 分层设置学习任务,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进行主动地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要能够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和任务。认识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相符合时,新知水平太高,离学生最近发展区太远,会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有效迁移,反之太低,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强调:绝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与自身认知相适合的学习任务时都能较好的完成任务,而且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到每位学生间的差异(包括他们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的基础上,尽量为学生提供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条件,呈现最适应学生发展的分层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
  第一层次:完成基本要求的操作任务,在速度和难度上力求适度(由浅入深),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前提下,如学有余力,可作进一步拓展。
  第二层次:完成重点学习任务后,在速度和难度上向高一层次提升,尝试完成拓展题,力求全体学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地发展。
  第三层次:在完成基本操作的前提上,加深练习,解决教学难点,此举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性能力。
  如:在设计苏科版下册word教学中的《设置动画效果》练习时,可以安排多层次任务:
  基本要求:按照示例材料,把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和插入相关图片;
  提高要求:进一步提高目的,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学完成一些动画特效。
  理想要求:给定开放性主题,学生决定完成动画,合理编排效果组合,独立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置,给每位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自身水平高的学生可选择直接较高要求,把学习时间重点放在拓展、创新上;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主要完成基本练习,巩固学习成果,也可进一步学习完成更高要求的任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跳跃式迁移”,使学生把学习负担变为乐趣,快乐、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有可能尝试着去跨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启发学生潜在的发展能力,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 充分重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建构主义者对教师和学生教学中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视。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要让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
  1. 教师―引导合作者
  学习中的重点是如何在头脑已有的图式中加入新的信息,并且当信息相互矛盾以致无法同化时如何重建图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教的活动的性质是通过以互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的基本作用就是提出有一定张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稳定性面临挑战时获得知识;作为合作者的教师应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包括错误观念),与学生一道展开开放性的探究,促使他们真正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其作用在于评测课堂学习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对于采取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的教师来说,在苏科版上册《文件大管家》的windows基本操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中的建立文件夹、保存文件等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整理计算机资料的工作。教师协助学生对整理成果进行展示,并加以比较,给出合理的整理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的能力。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一些图画,或者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画图工具,给同类图画做标记,并通过文件夹进行分类保存等。而在学习了《漂亮的电子邮件》后,应积极给学生创造机会,撰写个人邮件、修饰美化邮件版面并让学生互发邮件,通过查收体验成功,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继续去进行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
  2. 学生―双向合作伙伴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与学,它是一种交流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多人交往活动。建构主义者视教学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课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个性发展等等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因此,学生之间将原来的竞争关系改变为更有意义的双向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更好的营造双向伙伴关系,应增强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讨论、比赛、辩论等形式,显示学习中的民主性、平等性。这样的互动意味着沟通、交流的空间大大增加,给更多的学生以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交往技能,促使学生的各种社会化品质的养成。
  例如:在学习《设置版面》课程时,教师可设置一个版面主题,要求学生自己紧扣主题设计版面,这时会有多种有意思的想法,可以各抒己见。课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比赛的环节,给学生充分完善自己设计的时间,通过各自陈述想法,比一比谁的版面设置容易让人接受,更美观、更简洁,突出主题。这样,在学生的辩论中,既自己认识到不足,同时也学会了吸取别人的长处,在不断的否定与肯定中得到发展。
  
  三、 主动参加实践活动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并不是复制地反映现实,个体以其特有的经验和能力在认识过程中对现实进行选择、甄别,并给予现实以主观的意义,所以,认识不是直接来源于客观现实,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是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任务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更多地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实践,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做到“真正的理解”,而这种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的理解,是深刻的、真实的。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实践经验,获取计算机技术知识和能力,在反复进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形成操作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WORD的插入表格教学中,先使学生知道到该软件能做那些事情,学生在观察完演示操作后,可以尝试模仿进行表格的设计,在遇到如何确定行数与列数问题时,互相讨论找到办法。在完成基本表格制作后,尝试让学生关注表格的布局,标题的设置,背景的修饰,公式的插入等问题,最后结合身边的材料进行独立表格制作,以WORD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而这时,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引导学生去完成操作,给予必要的帮助即可。
  
  四、 以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可根据这一思想,采取“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独特的特点,更新快、涵盖量大,各个知识点既有共性又体现个性。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层次相对多样化,可以要求学生是初步了解,或者是简单应用,也可以深入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某一时刻很难用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同时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为了激发学习,我尝试使用以下评价方法:
  1. 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为主。每节操作课上,如果能认真听讲,完成基本操作要求,那么学生可比对旁边同学完成情况,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完成情况,给自己客观评价,并把成绩上报老师。对于操作完成特别好的,教师可鼓励其打满分。在学生自评后,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给出具体的评价。(此时评价应以鼓励性为主)
  2. 提倡学生在完成基本操作,做进一步拓展练习。当学生通过修改结果达到更高的水平时,可以主动向老师提出重新评价要求。可以将“及格”改为“良好”,“良好”改为“优秀”等。
  通过采取学生和老师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法,力求实现“主动学”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收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对待学习精益求精的积极态度。
  可以看出,教学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探索的过程,师生通过在探索中的团队交流、相互帮助,对新的知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进行重新处理和认识。当学习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发现,当学生能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自主建构就会使学生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通过自觉的行为去激发潜能,以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徐杨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222000)

标签:建构 自主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