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的道路,它使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了自然、贴近了生活,也使得小学科学课程充满生活的活力。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小学科学课程对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 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58-02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所以,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应该坚持观而有法、察而有序的基本原则,并做到持之以恒。
  1.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培养观察兴趣
  对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儿童最熟悉,也最容易产生观察兴趣。如《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在进行观察前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要使小灯泡发光至少需要哪些材料?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争议,必定会倍增兴趣。
  2.让儿童遵循一定的顺序,教会观察的方法
  观察时,应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对静态事物,可以指导学生循着观察点扩展。如教学《植物》一课,引导学生从外到内或者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从局部到整体。值得指出的是:一旦物体相对运动变化时,除做到先静(外形)后动(过程)外,还要根据事物发展的时间(或空间)顺序去观察。
  另外,要使观察有顺序和有条理,还应指导学生事先要选定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内容、安排观察步骤、选择观察方法,做到“观而有法”“察而有序”。
  3.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提高观察能力
  学会比较,能使学生善于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和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抓住事物的特点与本质特征。如教学《吃奶长大的动物》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兔子、牛、熊猫的基础上出示青蛙、鳄鱼等非哺乳动物,要求学生先横向比较,找出异同,再从哺乳动物类中进行纵比,如猫、兔两者生活习性的异同进行比较,得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4.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同步进行,全面细致观察事物
  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所谓全面,即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细致,即观察要深入、彻底、入木三分,抓住特征,为此,要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同步进行。例如,在执教《了解空气》一课时,由于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会流动的物体,它的形态不能直接看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注射器、塑料袋、小气球、气筒、空气枪等自行实验、自行探究,借助自身想象、联系已有表象,加以分析、综合、推理、归纳,从而认识空气的性质以及压缩空气的特征。
  二 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事物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1.良好的谈话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走进矿产》一课时。教师的谈话:生活中有哪些矿物是我们运用得非常广泛的?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如果人类离开了这些矿物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用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几种典型的矿物。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矿产有一种急于更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2.有趣的实验能更好地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如教学《清洁剂的威力》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去采集自来水并分装500毫升在三个瓶内,再分别放入含磷清洁剂30、20、10滴,盖上瓶盖后静置在太阳下,每天观察瓶中水的颜色,并做好观察记录。又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打开桌上的岩石标本盒,让学生先观察,看如何研究这些岩石。这样就渲染了气氛,创造了乐学的情趣。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唯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应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三 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订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如:在探究《电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电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电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制作电磁铁?电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电磁铁与磁铁有什么区别?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 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 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科学学科的改革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根与茎的奥秘》时,我除了给学生提供了锥形瓶外,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准备小芹菜、红墨水等物品,并要求按照书中的要求提前一天做好实验,课堂教学时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实验的效果。这样做学生兴趣浓厚、效果好。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小药瓶、小磁铁、小木片、导线、饮料吸管、铁钉、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所以,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的真谛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本书编委会.科学教师教学用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3]龙为炜、林向荣等.科学教师教学用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科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谭先觉.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0(8)
  〔责任编辑:李锦雯〕

标签:学习习惯 重视 培养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