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小学生周记 > 正文

[浅论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教育文化遗产。本文意在阐述其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并结合教育现状,揭示其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梁漱溟;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漱即冲刷,冲荡;溟即昏暗,不明事理。故“漱溟”者,涤荡黑暗,冲洗愚昧之意。梁漱溟先生作为近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深究中国黑暗问题的根源,深入教育理论研究,希望能用教育来涤荡黑暗,冲洗愚昧,进而改变时局,改造社会。?
  一、教育思想形成背景?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演变是建立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社会政局混乱不堪、民不聊生这一社会大背景基础上的。而他自己思想进程上也因为其父梁济的自杀而由佛转儒,其思想中不时掺杂佛家、儒家人生观。再有就是他关于中西文化的独到见解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学校教育?
  先生认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全部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他曾批评当时的学校教育说:“中国学校教育完全模仿西方只是讲习一点知识技能而已,并没有顾到一个人的全生活,即在知识技能一面也说不到帮着走路,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顾及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我的意思,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活泼两点,实为根本重要。” ?
  (二)社会教育?
  先生认为“学校教育之不完不妥;社会教育亦为一时的措施,两者各不足为准理当事的真教育。真教育行且见其为两者之融合归一”,融合归一的办法就是让学校社会化和社会学校化。?
  1.学校社会化――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原本偏向于未成熟分子,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知识的传授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步入社会很可能面临很多学校中未能学到的知识,这就决定了教育宜放长远而至于终身。先生提倡学校教育延长至终身教育的原因有三:第一,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要学习者,随以倍增,卒非集中童年一般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见重迫。第二,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在此种学习上以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或至于不可能,势必延至成年而后可。第三,以现代文化进步社会变迁之速,若学习于早,俟后过时即不适用;其势非时时不断以学之不可。?
  2.社会学校化――乡村教育。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投到了农村教育当中,他秉承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使乡村社会学校化。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农村,要想拯救中国文化,必须从农村着手。其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从识字、唱歌等最平淡处入手,课程分两大类:一类公共课程,如识字、唱歌等到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尤重后者。另一类,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如学习植棉技术。总之,乡农学校的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三)儿童教育?
  在儿童教育方面,先生给予孩童“最自由的教育”。其子梁培宽在回忆父亲时说:“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他从不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少年人……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却从不干涉。”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再有先生也不赞成体罚儿童,他说:“赏罚是利用人计较算账的心理而支配他的动作,便使情志不得活动,妨害本能的发挥;……因为赏罚而去为善或不作恶的小孩,我以为根本不可教的;能够反抗赏罚的,是其本能力量很强,不受外面的搅乱,倒是很有希望的。” ?
  (四)教法、学法?
  教法上先生反对强制灌输的方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根据其不同爱好进行诱导启发,使其成为有主见之人。学法上先生强调学习知识不是以学理论究的方式,而是以生命体验的方式,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再有要重视自学,因为“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真不真,全看是不是自己求得的。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故“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
  三、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注重技能培养,掌握一技之长?
  当代社会,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了热点话题,也催生了一个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他们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毕业后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这样的社会形势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深思:当代大学教育的功用到底何在?从先生分析的西人教育之所长在于授人以知识技能方面,我们应该得到些启示,那就是要加强教育的指向性和实效性,把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定位为教给学生一个生活工具,因为“工具弄不好,固然生活不好”。所以大学不能盲目开设扩招一些无实际功用的学科,而更应着重于技术学科的建设,让学生能在三年、四年大学生活中学到一技之长,能够凭此立足于社会。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牢记先生的教训:“世人有见于教育之无用,受教育者几乎转为社会之赘碍物,于是乃倡为职业教育生产教育等说以救之。”不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有目的有针对地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辅导?
  先生曾回忆说:“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其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跟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受不了的时候,就要自杀。”他认为当时中国学校教育完全仿自西方学制,无益于青年学生的人生追求。一旦他们因人生问题、社会问题而有许多感触无法解答,陷于烦闷苦痛之中,越是自尊自强,越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仅仅依靠讲求知识技能是无望解决的,一旦理想和现实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什么个人理想、人生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统统化为泡影,这将导致学生心理严重失衡,对生活失去憧憬和信心。因此,学校要多给学生开设心理学、心理咨询相关教学和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各项负担,帮助他们导向正常合理健康的生活。?
  (三)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减轻孩子负担?
  虽然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也不能把儿童抓得过紧,现在部分家长总是觉得让孩子?
  学得越多越好,音乐、美术、舞蹈、武术、国学、英语、数学样样都学,这样给了他们幼小身体强大的负担,不仅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其优势特长。合理的教育要减轻负担,关注孩子的个性,按照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再有,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健的体魄。因为必须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不想看到一个小学生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学校应多开展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
  (四)大学导师制,密切师生关系?
  为了更好地陶冶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先生主张必须充实训育内容,力行导师制。其所言导师是一位知识渊博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的人,他能够指导学生的全部生活。“每一导师皆分有几个或十数个之学生;此几个或十数个学生之全部生活,亦即为此一导师之教育对象。学生个个有其最亲近之导师,导师亦人人有其最亲近之学生。全校亲切相依之校风,于以树立。”很明显,导师不可能带太多学生,因为那样就不能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全面了解,达不到为其指引方向的目的。所以当代大学教育模式亟待改进,教授们不要只是上了课就走,也不能只有一个辅导员去负责全部学生工作,应该建立教授、辅导员与学生的充分接触和了解,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人生指引。?
  (五)注重教育公平,帮困扶荒?
  先生针对当时贫富悬殊,穷人子弟不能求学的现状,为求社会公平,结合古代私塾传统,打破收费统一的惯例,提出了按学生各自家境如何缴与不缴,缴多与少一律自愿的办法,并且声明不因学生各自缴费多寡而享受不同待遇的主张,提出“教育资源平等享有,人人有受教育权利”。这样一来,一些贫寒人家的子弟甚至可以不缴费即能入学就读,给那些因家境不好而渴望求学的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除了帮助困难学生,先生强调而在特别荒苦之地方,其教育设施应受国家之补助。所有这些提议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现在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国家和地方都要出资出力支持西部的教育事业,使得偏远山区的孩子也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六)放宽教育监管,大兴民办教育?
  先生提倡社会自办教育,并且罗列了四点官办教育之弊端:(1)官办教育有形式(官样文章 ),不如社会自办教育有精神。(2)社会自办教育得各抱理想自由试验,而官办教育必有规绳,不免窒塞创造。(3)官办教育易离开社会,不如社会自办切近事实。(4)官办教育每多虚抛浪费,远不如社会自办者用钱经济。在此四点基础上先生提出了改革措施:(1)以社会自办为主,政府办为辅。(2)社会自办教育,私营教育。(3)政府退处于考核、监督、奖励、补助地位。政府力量宜用之得当耳。对于有志教育的人办教育有成效者从旁提倡掖助即为得当。政府款与其开办新校不如资助社办较好的学校。以上提议不乏远见卓识,我们应铭记先生教诲,放宽教育监管,大力支持社会自办教育,大兴民办教育,这样才能把教育越办越好。 ?
  (七)开展乡村文化建设?
  诚如先生所言,中国的根在乡村,乡村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从近年来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来看,政府已经非常重视乡村的文化建设,设置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选调优秀大学生毕业到基层工作,这样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也保证了基层乡村有了更高文化素质人才的指导,让农村的工作更容易开展。在此基础上,政府应继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扭转乡村文化薄弱的现状,开设乡村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乡村文化娱乐生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993.?
  [2]梁漱溟.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梁培宽.梁漱溟先生纪念文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周来顺]
  
  收稿日期:2012-02-11?
  作者简介:周如川(1986-),男,天津宝坻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国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走向世界的中国哲学。

标签:启示 当代 思想 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