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写景作文写作指导

时间:2017-04-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描写景物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描写景物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多像我们这种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来说,初一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写作任务,是一个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而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大纲要求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生动"的要求,为凑够字数只能频繁使用"有一次,还有一次......"之类的字眼,一次作文要凑好几件事。而要做到内容具体、生动,首先要强调描写。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而"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缺乏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凑不够数的、枯燥乏味的;能有意识运用描写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因此我选择了景物描写的方法指导的写作指导课。

二、学情分析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描写的表达方式,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景物描写这一小部分,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物描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作文凑字数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对此颇为头疼,因此本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讲练结合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但是,鉴于描写离不开观察,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写作、讨论的时间占整个课时的一半以上。

3.侧重能力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景物描写,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培养。因而,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概括和描写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品写氛围,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完成这次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赏析法

播放音乐,使学生心情放松,通过音乐酝酿写作意境,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打好基础;在赏析的过程中享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法

新课标中倡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写景作文写作指导)此我在前期的品读板块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水平,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

3.巡视指导法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说学法

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类比、讨论法。通过对两篇目文章中写景内容的类比,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通过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作文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教学目标

1.明确描写的定义。

2.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定义。

2.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怕写作文吗?时下在校园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其实写作文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写出好文章的。今天老师就将带着大家一起去领略朱自清描绘的旖旎春光,感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温晴的冬天,在欣赏美景中一起去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师板书: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这段导入语一下就点中了学生的要害,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使用了课文中的文章一下子把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也自然地引入了正题。

2.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屏幕显示)

1.明确描写的定义。

2.掌握描写的方法。

3.学会对景物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这节课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

3. 正课

① 教师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 春雨从空中落下。

② 春雨从空中落下。看,像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像美丽的珠帘垂在屋前;像薄薄的轻纱,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学生分析:句①是记叙表达很直白、平淡;句②是描写很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区分记叙与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明白记叙与描写在表达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记叙的平实与描写的生动形象。)

②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描写的对象的不同,把描写进行分类。

人物描写 描写类型

景物描写

设计意图:描写的类型较为繁多,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描写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此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本堂课是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对描写类型进行划分的。

③ 教师出示关于《春》中的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屏幕显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分析: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写一种景物。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运用

恰当的修辞手法,多个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并没有掌握赏析景物的方法。这一教学环节是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找到赏析景物的突破口,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另外选取课文中的写景片断,让学生没有陌生感。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指导教材。

④ 教师出示《济南的冬天》里的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断,让学生进行对比赏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屏幕显示)

设计意图:在前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学会了可以从修辞手法和写法手法的角度对景物描写进行赏析。但他们却不理解作者为何要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景物。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想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要这样写的原因,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其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

⑤ 教师让同学们讨论和交流,总结出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描写景物的方法:1.描写中要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2.加修饰语。(颜色、形态、性质??) 3.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恰当地使用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5.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景物。 6.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写作指导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辨析其优劣。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启发,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活动。于是设计这一环节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总结、概括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以指导他们的写作活动。

4.拓展训练

①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断。

② 老师提供两幅图片给大家,分组写。 (屏幕显示图片)

③学生展示、互评写作片断。教师提出互评要求:① 描写了哪些景物?② 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方法?)③ 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是对之前的教学内容的运用与提升。意在指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增加了互评环节,旨在让学生之间进行写作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扬长避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对于作文怎样教的问题,我一直感到很困惑。通常情况下,我是按照写作训练的内容,布置一个作文题目,略作指导,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去写。把作文课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这就是作文课的现状。后来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任何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于是我开始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期望能以课本为蓝本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范例,学生依此为样,

篇二: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写景抒情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写景抒情,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情景相生、情文并茂的优秀作文,这类散文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

在尝试此类散文写作时,应注重以下两方面:

一、景物描写要传神

传神是指描写时不仅能够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而且能给读者如在眼前的感觉。

1、善于观察,抓住特点。

善于观察,即用心体悟身边的景物,并在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对于景物的感受力是此类散文的写作基础。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的景物既在我们身边,又能挖掘出我们不曾发现的美。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自身构造因素的不同,不同的景物的形状、色彩、态势、光泽、声响等构造特征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写景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本质特征。正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读者看了原型图片之后会发现,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荷塘。如果没看《荷塘月色》,我们很可能日日从旁走过也不觉其美。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同时,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无不具有其独特之处。善于观察,才有所感,这是写作的前提;抓住特点,才能写出与众不同之景,这是写作的要诀。三篇例文抓住校园、乡村、小城不同的特点写作。

2、层次分明。

确定了特点,还要按一定顺序描写。描绘景物时有主次、有先后之分,既能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和谐的整体感。写景的顺序要符合表达需要,特别是在描绘某一场景时,要注意动静结合,还要注意把笔下景物按某种顺序多层次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感受。如《荷塘月色》,作者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流水、月色、树影等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摹写均非常细腻,但它们又不是割裂的,如写荷叶,然后是荷叶中的荷花,然后是风送来的花叶的清香,由风的吹动引出流水;写月色,既注重从上至下的流动,又注重从下至上的浮动,从而构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可见,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彰显景物特点的细节工笔描绘,使其凸显出来,又不斩断与之相关的背景,将其融进去。例文片段《校园春景》《小城雨景》都很有层次。

3、融入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景”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可言,但它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不再是纯自然物了。融情于景,往往是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用抒情的笔调,直接或间接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或褒或贬的感情。写景时要调动想象,把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真实的感受表露出来。写景时不妨选择一些带有主观感受的词语绘景,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的关于小煤屑路的描写:“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4、锤炼语言。

任何文章都需锤炼语言,写景文更是如此。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锤炼: ①词语的富于变化(要斟酌每一个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是否准确); ②长短句的交错使用(长句显得庄重,短句显得活泼);

③句与句的音韵是否和谐(和谐的音韵利于朗读);

④贴切地运用修辞格(如:引述典故、诗句,能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给景物增添诗情画意,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运用排比、对偶等,能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在描写景物时,应恰当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当你要把对景物的审美发现传达给读者时,尽量要将其转化为另一种人们熟知的美的形式。譬如《荷塘月色》中把花叶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再如写花叶在月光下朦胧的美态,将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同样是《荷塘月色》,文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善用修辞能够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真实可感,同时使文章语言优美、文采斐然。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描得形象具体,呆板的绘得灵飞神动,繁杂的画得层次分明,肤浅的写得丰厚深邃,使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

二、情感抒发要自然

情感抒发要自然是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同时情感的表达应该恰当。

1、有感而发,体现个人气质

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灵魂,真实的灵魂往往是可爱的。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清静悲凉,表现的是文人忧郁而优美的情怀。真实的情感令散文呈现出迷人的个人气质。

2、善于渗透,情景交融

善于渗透是指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譬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两者融为一体,意味隽永。

三、写景的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写景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能够突现“景”的细微差异。如《故乡》一文,作者把二十年前故乡的美好同现实中故乡的萧条进行对比,揭示辛亥革命以来广大农村经济日趋破败的现实。

2.拟人写景法。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机。

3.比喻写景法。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使所绘之景更生动形象、更具体可感。

4.动静结合法。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态、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的《社戏》写春夜出航时连山之景:“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5.简笔勾勒法。也叫“白描”,是一种文字简练单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能保持生活的原滋原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前部分写百草园冬景时,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其乐无穷。

6.细笔描绘法。也称工笔描绘,即注重细部的描绘,表现其独有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进行细致的描绘,表现白杨树的正直、团结、向上、质朴的特征。

7.综合表现法。即综合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来描摹景物的特征。写景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调动多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地反复描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也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描绘百草园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时甚至还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景物。

篇三: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如何指导七年级学生写景作文

金城江区五中语文组:罗火亮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 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 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景。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课文里,我们欣赏到了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在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有人情味,老舍笔下冬天则是那样的温晴,济南的山水犹如仙境一样;黄蒙田描写的江南竹乡也是那样的让人心驰神往,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风光又是那样的迷人。为什么这些名家能把我们平时看起来不什么优秀的景色能描绘得如此神奇,如此优美,如此引人入胜呢?今天我们去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景物的描写。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景。

2.学会从多角度,有层次的进行写景。

3.学习在写景中学会运用一些休修辞手法。

(三)指导写作: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点,就是事物的特征。

1、我们描写景物的特点时,我们要抓住哪些特点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

明确: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 空间顺序 如: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 时间顺序 如:《树林和草原》就是按时间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 如:先整体后局部等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一些感受去写出景物的特点,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三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江南竹乡的竹海波澜起伏的美景,俄罗斯夏日草原风光多姿多彩的特点。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四)总结: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学生写作:

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写景的文章,要求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注意观察顺序,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字数600字以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就像水果饱含着甘甜的果汁一样,品读着同学们的一篇篇精彩的习作,犹如品味一个个香甜的水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香甜与快乐!

二、写作后的指导:

1.目标回顾

本次习作,我们意在训练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描绘景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同学们观察生活、描绘景物的能力。通过上节课的合作探究,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投

影)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⑴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⑵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⑶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⑷描写景物不仅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次作文也有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些优秀的作文。 (展示五篇优秀作文)略

2.就这五篇作文展开讨论,你认为这五篇作文好在哪?

(学生讨论完后,代表发言,后老师归纳)归纳起来看这些同学在咏景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使文章靓丽无比:

(1) 观察细致,条理井然;

(2) 立体描摹,有声有色;

(3) 动静结合,生机盎然;

(4) 隽妙联想,回味无穷;

(5) 名句引入,文采斐然。

3.本次作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在于:

(1)部分同学写景未能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较为单调;

(2)个别同学写景未能按一定的顺序,缺乏条理性;

(3)部分同学的作文语言平淡,没有使用一些修辞手机,语言缺乏生动性。

三、重新修改《家乡的秋天》这篇作文,后抄到作文纸上。

四、结束本次作文指导课。再次总结:

板书: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标签:写景 作文 写作 写景作文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