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人的作文 > 正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不断改进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对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问题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这些探索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突出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实践下也推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实现语文学科的有效性教学。本文从学生的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对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改变教学观念,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育理念,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品和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学习的创造者和学习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探索者、主动者。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蜕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除了依靠教材让学生了解字词含义、文体格式、诗词内容等内容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一种“大语文”的课堂教学观念。只有教师富有创新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才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发挥当今教育的重大作用。
  二、积极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感受快乐
  教师深入学习,完善教学理念观念是前提,而提高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才是根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人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因此,教师在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的基础上,需要积极营造教学情境,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学时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地学习,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要注意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力求生动、形象、有趣,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儿童知识的、智力的、能力的、情感意志等的尽可能大的发展。教学情境可以通过问题、悬念、故事和生活内容等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方向,同时给思维以动力。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开展学生课堂自学。自学能力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自学的活动中培养。在小学的学习活动中,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做作业、自测等都可以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而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的自学引导,则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
   2、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3、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要知道学生进行课堂自我学习情况的反思。通过不断反思,使学生将学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唤醒他们的觉悟,启迪他们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主动想象、主动实践,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的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整体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科学的强化训练,语文水平才会大幅提高。语言是一种人类交际的重要方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来开展的,汉语也不例外。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做到:
   1、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每篇课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即问题)如: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都注上拼音、把自然段的序号标清楚,并概括每自然段的大意等;每周或者几周重点进行一种训练(如分段),感觉差不多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训练;尝试学生自觉进行预习;对预习好的同学不吝啬语言进行表扬,树立标兵。
   2、指导学生听说。(1)加强听说训练,听写结合。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训练,应从辨音、听记练起。如:在学生听故事前提出一些听的要求,或让其听后复述,或说明所含道理,或让其概括故事大意,或续编故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记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开展活动,培养听说的创造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促进者,还可以结合教学在课外适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布置学生观看电视少儿节目,把最精彩的故事或内容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即席抽题目开展说话比赛;给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编故事,要求编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3、指导学生读写。朗读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记忆,而且还能帮助理解。作为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时要清晰、准确。除了读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三篇文章,而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则鼓励学生要多读,甚至熟读成诵。
   五、精选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补充和提升。要使课后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应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做一些改进。
   1、注意作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要适量。效益是课堂的永恒追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2、注意作业的形式。根据内容的不同,作业也可以抄写题目,也可以不写题目,只写答案等。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课后独立作业,独立探究,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资源共享等。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标签: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教学策略